分享

全国水-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及其障碍因子分析

 东西二王 2023-05-24 发布于重庆

2023-04-28 08:40·水利水电技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官网网址
https://sjwj.cbpt.cnki.net

摘 要:

【目的】针对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不相匹配,导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约束等问题,以优化全国社会经济的适水发展布局为目标,剖析31个省级行政区现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方法】通过构建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全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借助障碍度函数进一步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结果表明:2010—2020年,全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值由2010年的0.11提高到2020年的0.69;各省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也呈上升趋势,31省耦合协调度的数值范围由2010年的0.10~0.42提高到2020年的0.46~0.69,且变化趋势表现为3种类型:26省为“上升型”,福建、西藏、浙江3省为“平稳型”,青海和海南2省为“波动型”。【结论】2020年,19省达到协调发展水平,12省仍处于过渡阶段且均为社会经济过快发展型地区;主要障碍因子有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综合用水量与人均GDP等,各省之间存在地区差异。以湖北省为例,分析新冠疫情前后(2019—2020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趋势发生突变的原因,表明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全国层面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促进水资源空间均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资源;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障碍度;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空间均衡;

作者简介:

张茵(199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及水资源方向研究。

*游进军(1977—),男,正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及水资源方向研究。

*任政(197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及水资源方向研究。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914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407705);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374201D);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lWHR-SKL-202215);

引用:

张茵, 王婷, 游进军, 等. 全国水-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及其障碍因子分析[ J].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3, 54(1): 64- 74.

ZHANG Yin, WANG Ting, YOU Jinjun, et al. Analysis o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national water-socioeconomic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d its obstacle factors[J].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23, 54(1): 64- 74.


0 引 言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全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加突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相互影响的支撑格局出现了显著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条件不相适应,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开展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对于实现人水和谐、引导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布局发展均衡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关系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大多是从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承载力与水环境承载力等不同角度,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进行量化。近年来耦合协调度模型应用逐渐增多,盖美等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评价;CUI等将耦合协调度模型应用于昆明市,研究了社会经济和水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LIU等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分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研究了南四湖流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布和动态演化机制;张凤太等在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变异系数法分析其区域分异程度,揭示了贵州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

可以看出,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已有一定实践应用,但影响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的障碍因子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且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省域、市域或流域上,缺乏全国层面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因此,本文构建全国尺度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全国及31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时空变化特征,结合障碍度函数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并以典型地区情况进行验证,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受可用水量制约的适应性变化关系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丰沛的水源、良好的水环境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又为水资源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二者表现为相互促进。另一方面,经济与人口迅速增长、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会引起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容易造成水资源过度开发,从而引起水源枯竭、水环境破坏,给生产生活和区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形成二者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必须对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进行合理调控,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维护水循环的稳定健康,才能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二者协调发展的基础是水资源开发必须约束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超过维持水循环稳定健康的合理阈值,水资源开发利用也不能超过其承载力。

区域水资源利用受水资源刚性约束和工程能力双重影响。实际管理中,可用水量的上限依据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指标、地下水取水总量指标及外调水量指标而定。总结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支撑与制约作用,发现社会经济发展规模随着可用水量的增加可能呈现三种类型:社会经济过快发展型(曲线ADE)、社会经济过慢发展型(曲线AFG)、水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型(曲线ABC),如图1所示。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支撑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存在上限(直线I)。当水资源开发能力较低,可用水量较少时,水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水资源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约束条件,当可用水量提高到一定水平时(H点),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会发生变化,此时水资源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若其它因素(如土地资源等)不变,仅仅靠增加可用水量,难以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图1 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与可用水量关系曲线

(1)社会经济过快发展型(曲线ADE):

区域经济与人口迅速增长、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水资源需求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压力增大,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水资源条件制约,发展质量受到影响。北京市是此类型的代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快导致水资源需求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力。近年来,北京市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搬迁耗水型企业,疏散非首都功能产业,大大减少了服务业和生活用水,加上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支撑,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控制在了水资源承载力以内。

(2)社会经济过慢发展型(曲线AFG):

区域水资源丰沛,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能力不足以及配置不合理等因素,使得水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西南地区是此类型的代表,天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经济发展布局与水资源的分布不相匹配,坝区人多水少,山区人少地多,同时受其他资源以及交通等条件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低于水资源可承载水平。

(3)水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型(曲线ABC):

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水循环的良性维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又能为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支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此类型能够维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动态平衡,是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合理协调发展方向。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体系、事物或系统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协调是系统间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向良性发展的表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是指:在满足水资源承载力条件下,社会经济可以实现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与管理手段得以提升,从而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使得二者相互协调促进。本文以水资源-社会经济(Water Resources-Social Economy, 以下简称WRSE)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角度出发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求解,判别水资源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结合障碍度函数,识别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框架

2.1.1 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是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量化分析的基础,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两子系统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本文提出的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反映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程度,主要通过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等来体现;二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利用水平提升的支撑程度,主要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加强节水宣传后各行业用水效率的提升情况来体现。同时,为避免同一指标关联两个子系统会造成计算结果的偏差,参考水资源和社会经济评价指标相关研究,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获得性等原则,从水资源和社会经济两个子系统分别考虑两项准则进行指标选择,初步确定16项备选指标。其中,水资源子系统考虑水资源禀赋和水资源利用两项准则,社会经济子系统考虑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两项准则。

考虑到指标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根据指标体系的重复性、可替代性原则,采用相关分析法筛除重复指标。利用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20年的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对16项指标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大于0.82视为高度相关,筛除3项指标:年降雨量(mm)、万元GDP用水量(m3)、耕地面积(hm2)。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目标层、系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在内的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列。

对指标层中的原始数据采用极差标准化法进行去量纲正向化处理。为保留决策者的评价意向并尽可能利用指标的数据信息,使赋权更加可靠,本文采取极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其中,主观赋权采用改进的9/9~9/1标度法式的AHP法,客观赋权采用熵值法。

2.1.2 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本研究以衡量WRSE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为目的,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其耦合协调程度。该模型易于计算、结果直观,适用于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建两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U1(x)、U2(y),如式(1)所示,计算二者间的相对离差系数,系数值越小说明二者间的耦合度越高,再利用相对离差系数推求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度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但耦合度仅反映水资源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无法反映相互作用协调水平的高低,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对整个复合系统的协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如式(3)、式(4)所示。耦合协调度是对水资源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既能反映两子系统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关系紧密程度,也能评判WRSE复合系统良性发展程度。公式为

式中,U1(x)、U2(y)分别表示水资源、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分,即表示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αj、βj分别表示各项指标在子系统中的权重,Xi、Yi分别表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U1(x)值越大表明水资源水平相对较高,U2(y)值越大表明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高;C表示耦合度;D表示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1之间,当耦合协调度的值越趋近于1时,表明水资源足以支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也对水资源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二者实现协调发展;T表示WRSE复合系统综合评分;α、β分别为水资源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权重,本研究认为两子系统对WRSE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均取0.5。

根据耦合协调度D的取值,设置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分级判别标准,如表2所列。针对二者未实现协调或低度耦合协调的情况,即处于失调阶段和过渡阶段时,结合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相对发展关系,将其进一步划分为社会经济过快发展型(U1<U2)和社会经济过慢发展型(U1>U2)。

2.1.3 基于障碍度函数的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识别

为量化识别不同评价指标对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便于制定针对性政策,引入障碍度函数测算各项指标的障碍度,判断主要障碍因子。障碍度函数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3个指标进行分析诊断。障碍度Hj表示各评价指标对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偏离度来推求其障碍度值,如式(7)所示。其中因子贡献度Fi指各评价指标对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的重要程度,即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式(5)所示;指标偏离度Ii指各评价指标实际值与最优值之间的差距,即各评价指标标准化值与1之差,如式(6)所示。若某项指标的障碍度越小,表明耦合协调度受该项指标的阻碍作用越弱;障碍度越大,表明耦合协调度受该项指标的阻碍作用越强。公式为

式中,Fi为因子贡献度;ωi为WRSE复合系统中第j个子系统的权重;αij为第j个子系统中的第i个指标的权重;Ii为指标偏离度;Xj为经标准化后第j项指标的值,即前文极差标准化后的指标值;k为评价指标个数;Hj为障碍度。

2.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全国及31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省,不含港澳台地区),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水利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数据系列为2010—2020年,个别缺失指标值采用插补法进行了补充。

3 结果与分析

3.1 全国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3.1.1 时间维度:全国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为探索全国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采用全国2010—2020年指标数据计算耦合协调度D,绘制趋势图(见图3)。

图3 全国2010—2020年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

在2010—2020年间,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D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期间略有波动,2017年、2018年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此后又恢复增长态势,耦合协调水平由2010年的严重失调衰退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高度耦合协调。同时,2010年、2012年、2013年、2016年为社会经济过慢发展期,即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2011年、2014年、2015年、2017年、2018年为社会经济过快发展期,即相较于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发展过快,二者失调;2019年、2020年为水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期。进一步分析发现,2017年、2018年全国降水量较2016年有所降低,可用水量下降,造成耦合协调水平较2016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总体来看,全国WRSE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在不断提升,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条件适应性提高,政策调控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全国水资源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子系统尚未达到最优耦合协调水平,未来还有上升空间,仍需结合水资源时空差异特性,增强调控进一步提升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

3.1.2 空间维度:分省耦合协调度结果分析

为揭示全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各省的耦合协调度。由于数据量较大,选择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个典型年份进行分析和分类,绘制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图,如图4所示。

图4 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布

2010年,各省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10~0.42之间。处于失调阶段的省份有26个,其中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天津和云南6省为严重失调衰退,黑龙江、重庆等20省为轻度失调衰退;处于过渡阶段(低度耦合协调)的省份有5个,包括福建、海南、青海、西藏和浙江。总体而言,2010年各省均未达到协调阶段,其中重庆和西藏属于社会经济过快发展型,其他省份均属于社会经济过慢发展型。

2015年,各省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30~0.57之间。处于失调阶段的省份有3个,且均为轻度失调衰退,包括海南、青海和四川;处于过渡阶段(低度耦合协调)的省份有28个,包括北京、山东和浙江等。总体而言,2015年全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大多数省份到达过渡阶段,但均未达到协调阶段,其中河北、贵州等11省属于社会经济过慢发展型,北京、天津等20省属于社会经济过快发展型。

2020年,各省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46~0.69之间,全部脱离失调阶段。处于过渡阶段(低度耦合协调)的省份有12个,且均属于社会经济过快发展型,包括北京、天津等。达到协调阶段的省份有19个,均为高度耦合协调,包括黑龙江、山东和安徽等。总体来看,2020年全国多数省份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达到了协调阶段,当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之间实现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根据2010—2020年31省耦合协调度值,对其变化趋势进行组群分类,如表3所列。全国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变化趋势为“上升型”,其中安徽、甘肃、广西等18省达到了协调阶段,北京、天津、河北等8省耦合协调水平虽有所提升,但仅处于过渡阶段,原因在于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水资源禀赋条件差,导致水资源无法支撑当地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福建、西藏、浙江3省为“平稳型”,一直处于低度耦合协调的过渡阶段;青海、海南为“波动型”,由过渡阶段退到失调阶段,随后海南又回到低度耦合协调,青海则达到高度耦合协调。虽然多数省份的耦合协调水平有所提升,但均未达到极度耦合协调水平,说明目前全国各省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布局均未达到最优匹配状态,未来仍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空间。

3.2 全国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分析

3.2.1 时间维度:全国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分析

利用障碍度公式计算得到2010—2020年13项指标的障碍度,取11年均值,并列出障碍度排名前5位的障碍因子,如图5所示。

图5 全国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及其障碍度

可以看出,人均水资源量(W1)为全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障碍度达15%,第二为人均综合用水量(W4),障碍度达11%,其后依次为人均GDP(S5)、年径流深(W2)和人口密度(S2),其障碍度分别为10%、9%和8%。在水资源子系统中,由于人均水资源量与年径流深两项指标属于天然禀赋条件且具有不确定性特征,不易管控,因此未来应以改善人均综合用水量为调控重点,结合人口条件将用水总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在社会经济子系统中,人均GDP与人口密度为主要障碍因子,未来应将提高GDP与合理控制人口作为推动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

3.2.2 空间维度:31省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31省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依据各省2010—2020年障碍度均值分别得出排名前3位的障碍因子,如图6所示。

图6 全国31省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

第一障碍因子:31省中有26省(占比84%)的第一障碍因子分布在水资源子系统,其中20省为人均水资源量(W1),6省为人均综合用水量(W4);有5省的第一障碍因子分布在社会经济子系统,其中安徽、浙江为人口密度(S2),吉林、江西与山西分别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S7)、科技经费投入强度(S3)、人均GDP(S5)。

第二障碍因子:31省中有24省(占比77%)的第二障碍因子分布在水资源子系统,其中7省为人均水资源量(W1),14省为年径流深(W2),其它3省则各有不同;有7省的第二障碍因子分布在社会经济子系统,其中3省为人均GDP(S5),其它4省则各有不同。

第三障碍因子:31省中有14省(占比77%)的第三障碍因子分布在水资源子系统,有17省的第三障碍因子分布在社会经济子系统,其中6省均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S7)。

在31省中排名前3位的障碍因子出现频次最高的指标为人均水资源量(W1),出现28次;频次排名第二、第三的指标分别为年径流深(W2)和人均综合用水量(W4),分别出现20次、10次;其余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S7)8次、人均GDP(S5)7次与人口密度(S2)6次。可以看出,障碍因子分布空间差异性明显,北方地区受水资源子系统影响更为显著,南方地区则更易受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

总体来看,影响全国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在水资源子系统中出现频次更高,其中北方地区更为显著,其次是社会经济子系统中的第三产业产值占比(S7)、人均GDP(S5)与人口密度(S2)。因此,未来全国应优先调整用水结构,提升节水技术,注重水资源管理;其次,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与人均GDP的提高以及人口密度的调整也十分重要。

基于全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现无论“社会经济过慢发展型”还是“社会经济过快发展型”,均不利于复合系统的良性发展。例如,云南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慢但水资源丰沛的典型地区,其2010、2015、2020年耦合协调度值分别为0.11、0.50、0.60,可以看出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并不高;北京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快但水资源短缺的典型地区,其2010、2020、2015年耦合协调度值分别为0.31、0.49、0.51,其耦合协调水平同样较低。因此,需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制定不同调控措施,维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动态平衡,才能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3.3 典型区域结果验证

选择湖北省作为典型区域,对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如图7所示。2010—2020年湖北省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D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值D由2010年的0.21提高到2020年的0.64,期间2017—2019年呈现一定幅度下降,2019—2020年又恢复上升趋势。

图7 湖北省2010—2020年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水平趋势及其耦合协调度

分析2017—2019年湖北省WRSE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下降的原因,发现其2018年、2019年均属于偏枯年份,水资源总量分别比多年平均偏少17.3%和40.8%。由于水资源量减少导致2018年、2019年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增大,因此2018年、2019年水资源水平较2017年大幅下降。而此期间,全省社会经济水平仍保持上升的态势,水资源水平降低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导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之前有所减弱,因此耦合协调度值出现下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2019—2020年的变化趋势。2020年湖北省作为中国国内受新冠疫情影响时间最长、程度最大的区域,生产、收入、消费、投资、外贸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巨大影响,GDP增速由正转负,社会经济水平不增反降。同时,2020年全省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偏多73.6%,属于丰水年份,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省用水总量有所减少,使得水资源水平较2019年有所提升。由于2020年之前两年湖北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性较差,虽然2020年社会经济水平下降,但水资源水平提升反而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两子系统间差距不断减小,使得二者协调性有所提高,因此2020年耦合协调度值出现上升,达到0.64。

通过分析湖北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变化趋势,揭示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变化的内在原因,对二者的协调调控具有参考意义。

4 结 论

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全国及31省WRSE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并通过障碍度函数分析了影响水资源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结论如下。

(1)全国WRSE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高度耦合协调水平,但仍具有提升空间,未来应增强调控使得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进一步提升。

(2)2010—2020年全国各省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上升型、平稳型、波动型”三种不同类型;2020年,全国多数省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达到了协调阶段,当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之间实现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3)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两个子系统均存在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水资源子系统主要是人均水资源量、年径流深以及人均综合用水量,社会经济子系统主要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口密度与人均GDP;主要障碍因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北方受水资源子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需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制定不同调控措施,为全国层面社会经济发展布局及适水发展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表明通过选择具有较好代表性和适用性的评价指标可以建立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为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和决策调控提供参考。但耦合协调度模型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构建指标时存在主观性,不同研究者之间结果的不可比性,以及当研究区域或时间序列发生变化时导致的结果的波动性等。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指标选择、评价方法、合理阈值设定以及数据可获取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如指标选择和赋权方法可以结合评价区域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其次,应进一步分析水文随机性以及水资源可利用条件(如过境水、外调水)等影响,通过合理分析界定,使结果更加科学。此外,受资料限制,本文仅在全国和省级尺度上开展了研究,未来可以针对更大和更小的尺度进行评价,通过国家间对比分析全国协调程度水平,通过市县层面分析区域内部均衡性,为提高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提供全面支撑。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杂志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期刊(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先进技术。期刊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工建筑、工程施工、工程基础、水力学、机电技术、泥沙研究、水环境与水生态、运行管理、试验研究、工程地质、金属结构、水利经济、水利规划、防汛抗旱、建设管理、新能源、城市水利、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水库移民、水利现代化、国际水利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