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城记忆】大话南大街

 锦溪苑 2023-05-24 发布于山西

【老城记忆】

大话南大街

在晋城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说道:

晋魏为邑唐称城,

州府县衙坐中心,

一街两厢通南北,

烟火人间延古今。

我们所处的南大街,是老晋城的一条主要街道,我们走在上面,也可以是说走在1400年前的唐武德三年,因为从那时晋城建城之始,就有了这条南北长650余米的街道。1千多年以来,这里就是号称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街巷市井产生和积淀下丰厚的文脉,流传下很多的传奇人物和故事。

你们看这边,咱们先说铁窗巷……

铁窗巷,位于晋城老城南大街上,是街南头西侧的第一条巷子,巷子说不上宽大,但也是车水马龙,热闹的很。

铁窗巷名称的来历和历史上晋城的老城墙有关系。清光绪年八年(1882)《凤台县续志》绘制的“城坊图”中,就标有“铁窗水道”四字。原来,古时候晋城被三四丈高的城墙合围,在这条巷子中段南边紧靠城墙的地方有个涵洞,是城里的一个水出口。这个过水涵洞由青石砌成,穿过城墙,连着城墙外的护城河。城里地势北高南低,每逢下大雨,水流便往南涌,汇到这个巷子里,然后在通过涵洞流进护城河。雨水大时,会形成很深的积水,居民就会担心孩子玩水被冲进涵洞,即使在平时,官府也要防止有人顺着涵洞出进城,于是便用大的铁条做成网把下水口封住。因为看着像个铁窗子,就称其为“铁窗水道”,其边上的巷子也就指物起名,叫“铁窗巷”了。

铁窗巷东西走向,长约240多米,宽4米。东头临南大街,西头入口过去建有阁,俗称“三眼阁”。这阁有两层,上层供神祇,下层是三通的砖券巷道,东通铁窗巷,西通青龙巷,北通下元巷,很有建筑特色。由于“铁窗巷”常常积水,因此巷子里还建有一座不大的“火神庙”,也是因为这里的建筑多是木结构的,防火是十分重要的。

铁窗巷东口地处“南门里”,商业位置很好,早在民国以前这里便开设有许多商铺。其中有“翰墨林”书店、“後泰义”剪刀店、经营金银首饰的“云山银楼”,还有“源泰典”当铺,城里有好几座当铺,因为它的位置特殊,就被称为进南城门的第一当。

解放后,铁窗巷以市民居住为主,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巷子口有常年售卖铝制的炊事饮食用具,各种锅盆壶瓢品种很多,虽不是规划的营业摊位,但也坚持了数十年,成为就是老城一景。今天仍然在此经营的是孔师傅,他说,我年纪轻轻就在这里了,至今已经38年了。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笑着说,也就挣个高工资吧。

铁窗巷在清光绪年间的“城坊图”中还没有,看来是民国初年才叫起来的,但这也有百年了吧,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一首也有百年的儿歌:

俺爷爷小的捏会儿,

常在跌谷略儿耍,

高高的南城门儿,

圪靠着俺的屋儿……


《满江红 · 老城故事》

☆ 刘庆庆

水抱山偎,凤凰绕、墉堞高筑。

穿越去、尘拂珠,熠光千古。

神迹残留檐角上,

馨咳轻扣门环处,

影斑驳、草木亦飘忽,今追溯。

春秋事,风雨路。

南北客,金石物。

门扃炊烟里,悲欢甘苦。

色泼天成字画,

七音盖地闻歌舞。

飞来笔,忆往寄情怀,皆乡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