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沁园chun 2017-11-19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凤台县续志》第一册《城坊图》1882年

2016年10月1日,从圣亚商场出来,沿着黄华街向北走,我来到了人民广场前街

回首南望,是宽阔繁华的黄华街;向北眺望,越过毛主席像,是狭窄陈旧的南大街。

时间在新市街划了一条线,将晋城的老城和新城分开,连接他们的似乎只有川流不息的汽车和行人。

我从口袋中掏出一枚老旧的怀表,反向拨动指针,时间开始慢慢倒流。

车声、人声、喧哗声、叫卖声,“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声音,一点一点消失;高大的楼房变矮,汽车、公交车驶出了视线,毛主席像也在我的眼前不见了。

时间定格在1945年10月1日,

我回到了71年前的老晋城。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80年代黄华街入口

同样是闹市,同样是十字路口,同样是叫卖声;却没有高楼,没有红绿灯,没有高音喇叭刺耳的声音……

脚下的柏油路变成了黄土路,身边行人的时装变成了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衫。

我再次回首南望,圣亚商场不见了,太平洋大厦不见了,宽阔的街道也不见了……

两排二层的砖瓦房护卫着一条月牙形的小街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是黄华街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月牙形的黄华街

广场呢?

哪里还有什么广场?

只有一个不太宽阔的十字路呈现在那里。

我身处在泽州古城出口与黄华街入口相接的地方,脚下这条东西走向的广场前街,现在叫“横街”。

“介”字形地岔出小东关、小西关、黄华街、驿后街四条主街道。

两层高的砖瓦小楼和众多的庙宇混在一起,看着特别有味道。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1970年的人民广场

“德华兴”京货铺、“广源恒”杂货铺、“仁昌”颜料店,各式的商铺牌匾挂了一条街。

它们似乎都在告诉我,这里一直就是晋城的中心。

没有雾霾,空气是那么清新;没有横七竖八的电线,天空是那么干净。

耳边回响着各种悠长的叫卖声,让我确信自己真真实实站在了1945年的晋城街头。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日本报纸上的泽州南城楼

抬头北望,我的眼前出现一座古城。

这是一座远比平遥更古老,更高大的古城。

古城墙东西延展,像两条伸开的胳膊,中间大大的脑袋便是南城门和瓮城

城墙有三四丈高,南城楼还要再高出三四丈。

那是一个两层的木质城楼,脊顶四角飞檐,气势雄伟壮观。

八年抗战让她变得伤痕累累,却更加坚定挺拔。

仰望南城楼,我突然想起《亮剑》中的情景。

秀芹被山本按在城楼箭垛上,李云龙就站在我这个位置,嘶吼着命令二排长开炮。

但平安县城远没有这座城池坚固,秀芹站的那座城楼也比上眼前这座南城楼。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新市街,晋城最繁华的新市街,到哪里去了?

我揉了揉眼睛,一条宽宽的护城河在那个位置静静地流淌。

1945年的晋城,还没有什么新市街。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80年代的新市街

此时的新政府刚刚入城,还没有精力去填掉护城河,将她锻造出来。

她还需要等待10多年。

宽宽的护城河将小城环抱在怀里。

东头是小东河,河水从一个叫海眼亭的泉眼流出来。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老城的海眼亭是这个样子吗?

那是一个六角的小亭,很小,很美,将泉眼护在下面,守护着清澈的泉水。

但她却终究没有护住那只泉眼。

几十年后古矿挖煤,泉水再也流不出来。小小的她被古矿办公大楼压在了历史的尘堆里。

西头是西沙河,溯流而上分出两条叉来,一条一头钻进白马寺山,一条在景德桥南面一转,跑到西边去了。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景德桥-南冠庄主照片

护城河与白水河连在一起,旱季补水,雨季泄洪,共同滋养着小城。

我站在护城河边,仔细看她的样子。

那水有深有浅,深的地方长着芦苇、野荷花,浅的地方长满菖蒲,以及各种水草和野花。

水中鱼儿不时浮出水面,挨近看似乎还能看见泥鳅在水草中穿梭。

青蛙懒洋洋地趴在水边石头上,时不时朝着我叫上两声。

注:非虚构,根据关东明先生回忆《追忆逝去的老城》改写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71年前的护城河,大致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1945年10月的晋城刚刚解放,到处都可以看到8年抗战残留的痕迹。

穿灰布军装的八路军,扛着汉阳造在城边巡逻;几个穿黑对襟中式袄、裹着头巾的老百姓站在城墙边写标语……

墙上“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的字迹被慢慢刮掉,“拥护共产党,参加八路军”的标语被朱砂刷出来。

1945年4月27日,在此驻扎了5年的日军仓皇逃走;次日,八路军解放了晋城。

1个月前,县政府刚刚逮捕了日本任命的伪县长曹子明,万人公审后,把他拖到城东南边,大约现在国贸附近的一个土坎上枪决了。

他留着一撮山羊胡须,穿一身蓝色大布衫,看起来很斯文,是一个60多岁的老汉奸。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幽深的城门洞,是这样的吗?

过了护城河,走近南城门,终于要钻进这座小城。

眼前赫然是一个幽深的拱形城门洞。门洞里摆放有两门生铁浇铸的大炮,用青石条支着靠在墙边。两扇城门敞开着,靠在两边。

城门非常高大,里外都包裹着厚厚的铁皮,正面横七竖八布满了馒头大的满天星门钉。

1340年来,两扇城门一直护卫着这座小城。现在他的身上,更是布满了枪炮射击后留下的痕迹。

1958年,南城门被拆除。高大的门板被拆下来,架在五龙河西小河上做桥板;多年后,又被一场大洪水冲走了。

出了头道城门,来到南城门瓮城,眼前的情景一下子又变得热闹起来。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箍桶铺

瓮城里挤满了进城、出城的人。

泰山义剪刀店、松盛义油布店、薛记箍桶铺职记烧鸡铺、铁货铺、文具铺、货郎摊、肉丸摊,将小小的瓮城变成了一个集市。

喧闹声中,从三义庙传来一阵敲锣的声音。看戏牌露布才知道,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正在这里上演。

1945年是个新时代,赵树理的戏更是顶顶时髦的东西。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南城门瓮城比这个大许多

瓮城内城门外城门不在一条线上,从外城门进来并不能一眼看到城里的情景。

我走进内城门,小跑了几步,就一下钻进了小城的肚子里。

我深深地吸口气,眺望这条老街。

不到1000米长的街道,却一下子将我拽进1398年的历史中。

老街虽短,却是一部厚厚的晋城历史书。

极目远望,可以隐约看到老街尽头北城门的门楼。就在那里,陈子昂写下了著名的《登泽州城北楼宴》

那是公元696年发生的事。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今天的南大街

南大街是一条窄窄的街道,现在还大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1945年的南大街,没有挤成一团的汽车、电动车,没有东拉西扯的电线,更没有高音喇叭刺耳的广告声。

街道东西两侧是一色两层的青砖瓦房商铺。

那些商铺有的还保持着明清时代的特色,但更多的换上了民国中西合璧的外衣。

糕点铺、京货铺、杂货铺、药铺、文具店、书店、茶叶店、钟表店、照相馆、刻章摊、货郎摊,使南大街成了一条充满书香、茶香、药香的街市。

参天的大槐树把整个街面遮得严严实实,各种鸟儿的叫声不绝于耳。几个人合抱不住的大树散落在两侧的小巷里。

1945的南大街是那么老,却又那么纯净、那么安详。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保留下来的民国屋顶,摄于2014年,李泽军

整个老城仿佛就是南大街长出来的一棵树:

南大街、北大街是树干;

小东关、小西关、黄华街、驿后街是树根;

南、北大街上叉出的数十条小巷,是树枝;

各色的老房子就是摇摆着的树叶。

老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

有人说是72条,象征着孔子的“七十二贤”,也有人说更多。

今天的老城依旧保留着胡同大致的样子,以至于我漫步在1945年的南大街不至于那么茫然。

南大街入口的邮政局,在1945年应该在紧紧地挨着南城墙内侧的位置。

南城墙向西几十米的地方,开了一个大洞,那是老城的“水门”。

老城北高南低,下雨时全城的雨水就会汇聚在这里,从“水门”流进护城河。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字为“铁窗水道”

铁窗不会像那个例图那么小吧?

因为水门上护着网格子样的大铁条,像个铁窗子,临近的一条小巷就取名叫“铁窗巷”

我望向那条小巷,那里显得非常安静,几个老人坐在槐树下面正在下象棋。

但我知道,那里很快就会变得喧闹起来

先是水门连着城墙被挖掉,填进了护城河;接着一条崭新的“新市街”在护城河的位置上被碾压出来;再然后铁窗巷前修起了一个职工俱乐部篮球场。

最后还要上演一出荒诞剧:

1967年,农民作家赵树理被揪到这里批斗。

他站在桌子上交代自己的罪行。

围观的人高喊着“造反有理”、“打到赵树理”……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70年代的新市街

“铁窗巷”连着的是“青龙巷”,那里则在上演着别样的故事。

一号院子的主人是个姓王的老头儿。他家祖上做过管钱粮的官员,但家道已经中落,勉强守着这片祖宅。

老头儿是个文化人,为国民党做过事。

有一天,他突然被共产党一支队伍俘虏,而俘虏他的队伍领导就是他离家出走多年的儿子。

我望着那个院子,心想:他们父子相见,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是该尴尬,还是该高兴?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我老家辛壁村的三眼阁。石刻:望云山

“青龙巷”有一个“三眼阁”,阁楼有三个出口,东通铁窗巷,西通青龙巷,北通下元巷。

站在“三眼阁”下,你会有一种茫然不知该往哪里去的感觉。

2016年,在下元巷北口路西,仍然保留着一个坐北朝南的两进小院落。

它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说是明代晋东南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

它就是“张院民居”——地图说明上高调赞扬,实则破破烂烂的小院子。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新世纪的张院

南大街入口东侧,和“铁窗巷”正对着的,是“文庙巷”。

“文庙巷”向东边延伸,她的尽头曾是一座气势恢宏的文庙

文庙挨着文昌祠文昌祠挨着魁星楼,还有县学署明道祠忠烈祠,赫赫扬扬是一片文星闪耀的地方。

文庙里供奉着“孔子回车”的主人公;明道祠供奉着程朱理学的宗师程颢

他们一个没有能迈进这座小城,一个在这里做了多年县令。

但他们却共同守护着这座小城的文脉。

从900多年前,程颢办书院开始,这座小城就一直文星闪耀。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程颢“明道书院”石碑

明清两代,晋城晋、高、阳、陵、沁五县共出了267名进士。

他们在这里读书、论道、弹琴、作诗,唱响了六百年风流。

但1945年的文庙巷深处,却是一片废墟。

日本人烧毁了文庙,然后在那里面朝着东方,遥拜他们的天皇。

昔日读书人的圣地,成了侵略者的“遥拜场”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那片空地大概就是日军的遥拜场”

文革中,废墟还会建成一座毛主席展览馆,红卫兵再次朝着太阳遥拜。

于是,文庙巷又改名叫“朝阳巷”。

再然后叫“朝阳小吃街”,许多食客奔向那里,只为吃一碗萍萍的炒凉粉、小六的元宵……

十一

沿着南大街向北走142米,西侧是石府巷,东侧是东天王巷

1882年的《城坊图》里,石府巷的位置写的是西天王巷,想来那应该是石府巷原来的名字。

1945年的石府巷里进出的是穿着讲究的人,他们有的满面笑容,有的眉头直皱。那里挂着“鸿记银号”的牌匾,是马宝瑞创办的私人银行。

71年后,“鸿记银号”早已不复存在,石府巷里只要城区公安局蓝色色身影。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这应该是那座太岳新华书店吧?

东天王巷南侧是一座太岳新华书店,里面卖着各种解放区的进步书籍,赵树理的小说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东天王巷口是一家理发铺。一个穿中式对襟袄的师傅,正拿着老式的剃头刀,为一个中山装的中年人修理胡子。我看着他,仿佛看见年幼时同样修理胡子的爷爷一样。

时代飞速地发展,已经很少有人再这样修理胡须了。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老理发店剃头刮脸

站在东天王巷口往里看,悠长小巷深处,看到的仍然是文庙的废墟。

连绵18个院子的文庙,占掉了老城东南角一大片地方。空旷的地面上,10多年后将建成老运动场,再然后是朝阳市场、大华市场,最后是浙江商贸城和一片刚刚拆迁准备再建的废墟。

历史不停地变化着,老城的东南角早已是面目全非。

面目全非的,还有我们的记忆……

十二

经过三元巷,来到小十字

200多米的距离,我仿佛已经走了半个世纪。

小十字西侧是西安街,1945年还叫着县衙街的名字。清代时,这里是凤台县的县衙。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凤台县志》里的晋城县衙

清朝时,泽州县名叫凤台县

此时,县衙门口摆着几张老旧的木头桌子,一群人围在那里,正在做登记。

1940年,日军第四次占领晋城,就在这里建立了晋城县伪政府。

60岁的曹子明,摸着他的山羊胡子,在清代残留的县衙里,假模假样地办公。

伪政府下设教育科、民政科、财粮科等科室。民政科负责颁发良民证,凡十六岁以上男性居民,必须随身携带。

现在,八路军刚刚接手这座小城,他们便将良民证收缴回来,堆在巷子里焚烧,然后重新登记。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1978年的晋城街头

穿灰土布军装的年轻人,充满了朝气,眼神里透漏着一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光芒。

我站在巷子口,隐隐约约能看清那片建筑的面貌。

残破中带着一丝威严,威严中又有一缕沧桑。

县大堂宽阔的厅房矗立在那里。过去县太爷打板子的地方,现在任由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农村妇女出入。

历史变换着,20多年后这里将是“革委会”所在;40多年后则是泽州县县政府的大院。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东巷口的贞洁牌坊

也不知什么时候被拆毁了

十三

小十字东侧是东来巷

巷口立着一座贞洁牌坊

那牌坊非常高大,四条方形的石柱,挑着三个石制的屋檐。屋檐雕刻精细,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却又沉重得仿佛让人喘不过气来。

突然从牌坊后小巷的深处,传来一声悠长的吆喝:“起刀磨剪子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破旧布衣,打着绑腿的老汉,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他肩上扛着一个木制长条凳,凳子两头挂满了大包小包,上面还绷着一块磨石。

他边走边吆喝,慢慢向我走近,然后擦着我的肩膀出了小巷。

起刀磨剪子”的叫声越来越悠远,渐渐地消失在我的耳朵里。

但却像永远从记忆里消失了一样……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晋城街头最后的“起刀磨剪子”

东来巷还有一个名字叫“东谷洞”,文革时则改名叫“向阳巷”。

此时快到中午,太阳高高地悬在头顶,有些耀眼。

在房屋的掩映中,我隐隐看见一座小庙,立在东来巷尽头和观巷相接的地方。

那是元妙观,一座供奉太上老君的道观。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90年代的观巷市场

十四

我离开小十字向前走,来到今天新华书店的位置。

在我右手边,又出现一条小巷。那是司家巷

听名字,好像里面曾经住着一户姓司的人家,想来应该也是一位显赫的人物。

但却不见得就是大官,否则就会像“石府巷”那样,叫做“司府巷”了。

司家巷还有一个名字,说来很有意思,叫做“花谷洞”,或者“花儿谷洞”。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今天残破的老房子

有人说,那里曾经是晋城的烟花柳巷,也就是妓院聚集的地方;也有人反对,认为是一片胡言。

如果那里真是,那么肯定也出过许多闻名晋城的花魁。

就是不知道,她们的魅力能不能迷住明清两代的才子;更不知道晋城五县那267名进士,又被她们撂倒过几个。

但我推想,那里肯定不会是韦春花们聚集的地方。

因为它离县衙太近。

明清两代的官员们,虽然都喜欢流连烟花柳巷,但他们却更喜欢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把妓院开在县衙门口,不是他们的作风。

而且1945年的花儿谷洞里,也看不到一个卖弄风骚的姑娘。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老屋檐

十五

我满怀着遗憾往前在,来到周元巷

站在巷口,隐约听到一阵梆子的声音,于是我走进去一探究竟。

原来是一家上党梆子的会馆。

站在墙外仔细听,还能听到院子里咿咿呀呀,似乎有人在吊嗓子。

周元巷118号,现在是城区党校和广播局

但在1945年前,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那里却是老城关的行政中心。几年后,将会被叫做“城关公社”。

八路军在这里指挥过抗日战争,马上又要指挥解放战争、土改运动。此时,能看到穿着灰部军装的人进进出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今天老城墙壁上的电表

我顺着巷子往里走。周元巷在“城关公社”附近,向北叉出一条道来,那是庙台底。

庙台底是一个很奇怪的名字,总让人怀疑那里有一座庙。

事实上还真有一座庙,叫做“东街庙”。

庙台底南头连着城关公社,北头通向万寿宫清真寺,也就是现在的泽州教育局。

1929年,马骏先生万寿宫创办了崇实中学

此时,机关和学校的人统统汇聚到这条小巷来,庙台底显得非常热闹繁华。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拉洋片”

突然,我看到了传说中的“拉洋”。

那拉洋片的是个裹着白毛巾的中年人。他敲打着各种乐器,正在说说唱唱。

拉洋片,又叫西洋景,是清末民国时期小孩子最喜欢看的玩意儿。

一个神奇的箱子,里面装着各种画片,拉动时画片移动,会有看动画片的感觉。

我给了他三分钱,他便拉着我坐在长凳上,让我从箱子上的镜孔往里看。

透过镜孔,我看见山水楼阁中人来车往,真有点像是在看2D版的VR。

对我来说,那人的唱腔远比画片更有意思!

一口老晋城腔,抑扬顿挫,悠久绵长,充满了1945年的韵味。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今天的人和巷

十六

说唱声中,我又顺着周元巷回到了南大街。

眼前这条千年老街,更加令我神往。他的每一条小巷似乎都蕴藏着故事。

明清两代的风情在这里沉淀,经过历史的刷洗,在时间的长河里变得斑驳不清。

继续向北走,西侧又出现一条小巷,它叫“人和巷”。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最重要。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便建议刘备去占“人和”。估计这应该也是小巷得名的原因吧。

人和巷深处有一座文昌阁,已经非常残破。二层的屋顶不见了,只有几根破柱子立在那儿。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今天老城的院门

1938年7月,日军第二次进攻晋城,派出大量飞机轰炸。

南大街上的人群匆忙躲避。人和巷附近的12个人,便躲在文昌阁,结果被落在阁顶的炸弹炸死了。

仰望文昌阁,残墙破壁围成一个口字形,像是在仰头冲着天空怒吼,但却又发不出一点声音。

只有不知名的小虫,在破碎的砖瓦间叽叽地鸣叫着。

几年后,这里将建成一座小学,那是城南三小

再以后,还会有一个叫贺海生的年轻人,坐在巷子里画画,一直画出他的苍苍白发。

十七

人和巷口北侧的地方,现在是个大众舞厅。

再以前的时候,是文化宫,全名叫“城关公社人民文化宫”。

70年代,穿中山装的公社干部们下班后,会三五个人说笑着,从周元巷溜达到这里。

看一场电影,听一段上党梆子,是他们一天最愉快的享受。

1976年毛泽东去世,万人追悼大会也在这里举行。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1976年文化宫毛泽东哀悼大会

文化宫的门楣上横挂着一条黑色条幅,写着“伟大领袖导师舵手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十几个白色大字。

穿着灰布衣衫的男男女女们,好像死去了父亲一样,哭声震天。

他们的哭声是那么悲伤,那么无助,那么茫然……

此时的这里却是一片残破。

显然日本的飞机也轰炸了这里。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大十字

十八

再走几步,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巨大的十字,这便是“大十字”。

她是这座小城的中心,71年后也是整个晋城最拥堵的地方。

此时的她却是那么有韵味。

她就像一个瞭望口,站在这里四下一看,就能将整个老城都收入怀中。

这种瞭望,又不同于站在高处的俯瞰。她是一种近在咫尺的触摸。

南望南大街,穿过槐树的树荫,高大的南城门又进入我的眼帘。

她仿佛一直盯着我这个穿越者在笑,又像是想要将所有老城的秘密都悄悄告诉我。

北望北大街,目光在200多米的地方,被迎头的三皇阁拦住。

不同于今天那样宽阔、通畅,此时的北大街又短又窄。庙宇楼阁掩映在树叶丛中,活生生是老城的那个“树冠”。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晋城街头爆米花-晋城新闻网

一声爆炸将我吓了一跳。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爆米花。

一个男人斜带着帽子、穿一双黑步鞋,正踩着爆米花铁罐在掏弄。

腾起的白雾将他半身笼罩住,以致于不怎么能看清脸。

爆炸声将我的思绪带回了二十多年后。

文革中,这里将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武斗。拼斗的双方动用了火药,结果将两侧的房屋炸毁,将狭窄的北大街一下子炸得宽敞起来。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马骏先生照片

十九

东西大街和南大街一样,都是这座小城最重要的的街道。

如果说南大街是老城的新市街,那么东西大街就是凤台街。

她像两条平展的胳膊,一手抓着东关,一手抓着西关;又像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城门,一头挑着西城门;更像博物馆的一个展台,将这个小城最精致的小院,一座座展示在这里。

那些小院都曾住过小城最有身份的人。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马骏故居大门

71年后,马骏故居仍然静静地守在东大街,仿佛是在等待主人归来一样。

1938年以前马骏先生住在那里,为晋城筹划创办了崇实高级小学、崇实中学。抗战爆发后,他又在那里组织抗日,结果不幸被俘。

1945年6月2日,日军撤出晋城时,残忍杀害了他。

此时的马骏故居,是那么庄严肃穆。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马骏夫人程氏曾经居住的房屋

女主人程氏的窗子斜斜地支着一条缝儿。一阵小风吹过,似乎就能将窗檐上砖刻雕花的香气吹进去。

1921年崇实高级小学创建于旌忠庙崇实中学则于1929年创办于万寿宫,也就是今天泽州教育局那片地方。1931年两所学校互换了校址。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原崇实中学教室一角

此时,崇实中学已经改名叫晋城一中87年来,她一直是这所城市最好的高中学校。

我望着晋城一中那片地方,隐隐还能看到旌忠庙的一些样子。

那里原来供奉着《新五代史-死节传》的主人。

一千多年前,裴约为了守护这座城市,战死在附近……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晋城一中的老校门

那个缓步走上台阶的是马骏吗?

二十

西大街入口有一条小巷向北延伸,小巷名叫府前巷。它的尽头是一座城中城,那就是泽州府的府城。

府衙建筑绵延,占据了北城一大片地方。1732年,知府朱璋就是在那里主持编写了《泽州府志》

此时那里也是一片废墟,日军的飞机炸毁了它。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凤台县志》中的泽州府衙图

残墙断壁,破砖烂瓦堆在一起,就像充气的城堡突然漏了气一样,软软地瘫了一堆,没有一点灵魂。

北大街非常短,只有不到 200米。

泽州县党校位置,此时是濩泽中学,晋城五县最高的两座学府之一。

再以前在1918年,那里是山西省立第八中学校,再以前是泽州府中学堂

街的东侧是一座大庙,那是东大街关帝庙。3年后,那里是晋城师范;70年后,那里是晋师附小

北大街的尽头挨着府衙街那堆废墟。废墟东侧是一座高高的三皇阁

穿越回71年前的晋城老城是什么体验,来试试看~

图为南京凤凰台,李白曾写过诗

晋城的凤凰台也是这个样子吗?

是不是也有许多风流人物登台赋诗?

二十一

站在泽州府衙的废墟上,我极力向北眺望,北城楼的身影若隐若现。

据说城楼内侧还有一座凤凰台

唐朝初年,刚刚新建这所小城时,一只凤凰落在那里。

当时的人欢呼雀跃,认为他们建成的这座城市,将是太行上最吉祥的地方。

从此以后的1398年里,她诞生过天文学家刘羲叟、水利专家贾鲁、画家荆浩、萧照、文学家李俊民、大儒郝经、戏曲家孔三传、名臣王国光、陈廷敬、田从典、毕振姬……

她哺育过明清两代267名进士;她还迎接过数不清的文人名士。

站在1945年府衙的废墟上,我极力去眺望2016年的晋城:1945的老城变得越来越清晰,2016年的晋城却越来越模糊。

我揉了揉眼,再次掏出那枚老旧的怀表,反向拨动指针。

眼前的城墙、庙宇、道观像灰尘一样弥漫起来;一座座高楼大厦在他们的身上冒出来;车声、人声、喧哗声、叫卖声,“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声音又一点一点回到我的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