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冯敏,汉族,历史学博士,宁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丝绸之路文化”与隋唐五代史,发表学术论文42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唐代学者的地理分布》(黄河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2013年)、《固原古代佛像与石窟寺概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2016-2021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入华粟特人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1项,结题良好等次;主持完成宁夏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项,在研1项;主持完成地厅级4项;主持完成宁夏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3项;主持完成教学质量改革项目3项等。2022年获立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纹饰文化交流及华化研究(项目编号:22BZS026)。2016年自治区考核“优秀”;宁夏师范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论文类”二等奖;2017年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中期考核优秀;被学校授予“科研突出贡献奖”;2017年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2019年获“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0年获第三届“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022年学术论文获宁夏哲学社科奖一项等。 ![]() ![]() 本文来源:《中华文化论坛》2023年第2期 一民族融合的新拓展(一) 农牧交融扩大了帝国版图(二) 开放多元的外交政策促进了民族交流的发展(三) 对外交流的发展促进了胡汉交融二边疆地区族群的中华民族认同(一) 将边疆民族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二) 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及价值体系的向西传播(三) 大一统王朝促进了管辖境内各民族意识上的趋同(四) 思想观念的空前解放与对边疆民族的讲信修睦三唐朝民族关系的新格局(一) 中华民族认同的统一性(二) “天下一家”思想的新发展四胡汉融合与“华夷一体”(一) 胡汉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二) “华夷同源”的进步思想(三) “华夷一体”的理性化认知 |
|
来自: skysun000001 > 《单位文章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