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yyqf3rkg8ehw7k 2023-05-24 发布于河南

正文共:1814 字 9 图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吃穿不愁,要啥有啥,被一家人宠着爱着,这样的幸福生活,还不    满意,还每天不知所以地找各种麻烦,惹是生非。”

“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

“每天不知道学习,就知道抱个手机玩。”

 经常听到伙伴们面对孩子的问题发出这些种种的声音,同时也透漏   出各种对孩子的不了解和无奈,甚至蒙圈。

1

当今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首先,从80年代开始,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几双眼睛同时盯着一个宝贝的情况下,伴随着祖辈们不了解的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了。他们不再像祖辈们那样还要考虑最基本的需求——温饱问题、物质生活。

其次,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祖辈或父辈们是否跟得上了这个新时代的节奏,引导孩子们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还是直接把自己内在没完成或没实现的追求强加给了孩子?

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想必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话吧:“奶奶(妈妈),我长大了,赚好多好多的钱,给你买个大房子,赚的钱都给你花……”。

他能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爱和宝贝,这也是他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本能的“报恩”。

然而,为何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好似忘了他们的“报恩”,对家长好似仇恨更多于其他了?

....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随着他们对社会阅历的赠多,慢慢地,从家长时时刻刻叮嘱他们好好学习、看到他们考了好成绩后家长的开心和考试失败后家长皱起的眉头开始,他们知道了,家长要的是他们给家长考个名牌大学回来。

而家长对孩子的这种“爱”,在还没转换成他们自己主动的目标的时候,内在动力是可想而知的。

这时候,我们也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孩子小时候学习可好了,现在越来越差,甚至整天抱着手机玩”,“马上该进入高考了,孩子死活都不想上学了”。

你要问他还想不想上大学?

他:当然想,还想上个好大学。

那他为什么就是不专注学习呢?为什么就是没有动力呢?

走入他们的内心,会听到有的孩子非常痛苦地说,很想考个好大学,如果考不了理想大学,就会觉得很对不起对他无微不至照顾的家长,但就是……

孩子是在为自己而努力还是在为家长而努力?

当我们对孩子提出这要求,那要求,渴望他上进,盼望他出色,都是“为他好”的时候,其实,孩子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但确也是无奈的选择;我们在斥责他们不知努力的时候,也许他已经是很尽力了。

其实,我们可以松松手,信任他,引领他走在属于自己追求的道路上奋斗,而不是我们给他规划的路线。

1

内在动力

之前看到一则故事:

一个来自农村的十来岁的男孩子,第一次跟随爸爸去省城办事,想见见世面。

傍晚时分,他站在宾馆的门口,城里的晚上跟农村就是不一样,灯火通明。

远处眺望,看到一穿红色衣服的女子骑一单车对着站在胡同口穿着一身警服的人面前停下,一只脚踩着脚蹬,一只脚支地,一手扶着车把,一手从衣兜里拿出一卡片亮了一下直接嗖的一下进入了那个胡同。

看着又重新“立正”的警察,心想,这牌子可真厉害,警察都得给她让道,自己以后也要有那样一张厉害的卡片。

回到家之后,这个男孩子就一反常态,努力的学习,家人也很纳闷不知所以然。

几年之后,这个男孩子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工作后,有一次他到这个省城出差,利用自己同学等渠道,终于多方打听到那一年在那个胡同口站岗的警员,并了解到:那一年,那个地方的居民房要拆迁,大多数人都搬走了,只有几家还没搬走,但那已经是危房了,政府担心出什么以外,就派人每天在那儿站岗,直到那里的居民全部搬走后他们才能撤离,那个卡片就是专为居住在那些危房的人发的,只有他们可以进出。

这个男孩子听到这儿,自嘲的笑了。

原来这个卡片就是这个孩子多年努力的“内在动力”。

在他有了这个方向后,其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想各种办法去克服,而不是我们现在对孩子的这种做法:不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强制性的强加给他、对孩子无条件地庇护之下使他们失去了该是自己负的责任心。

当我们在感叹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问问自己,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们知道他们内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他们真的是我们看到的应该没有烦恼的幸福孩子吗?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他们是否能充实起来、开心起来?

所以,我们还是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只有对孩子们有了相知,才会有方向!

杨红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洛阳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