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熊向阳《五行草》

 熊向阳文集 2023-05-25 发布于湖北

五行草

- 总第17期  文/熊向阳 -

       天宇苍茫,地道玄黄。天地昼夜不息运行,阴阳转化,万物生。五谷,土里生土里长,花草树木各有所胜,扑朔迷离、蓬勃地寻径。流动的沙河岸上,野草变化无穷,口含云朵,伸向天空并且各有条理,风行天上,云行雨施,与日月合作,与四时合序。于是,春盛、夏丰、秋黄、冬荒,四季里轮回,混沌的层次,体格或臃肿或瘦小,静静地腐烂,皆有表里。它们连同村庄一起重复、重生、重聚,延绵不绝。

       村人喜欢开荒拓地,即使棱角坚硬的蛮荒地域,不消时日,也能啃下,从而生机盎然,这样名正言顺的目的只有一个——幸免饥饿。老一套的房屋、牛羊、池塘、经验在空气里惊骇,云出天气,雨出地气,此增彼减或此减彼增的动态变化着,就像是一树的谚语掉下来,变成一堆故事,故事正对应着那一片片蓝叶子。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我在追寻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双手能够触摸的形式,在醉汉的摇摇晃晃中跳跃,闪现在村口白色的银幕上。我喜欢坐在银幕的背面,那是相反的呈现,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视角认知去验证这个世界。我,只有我是最危险的,因为无论从正面还是背面观看,那些都是虚幻的,没有比旁边的人踩我一脚、掐我一下那么真实有痛感。于是,我得出一条经验:疼痛来自黑暗。那是生活的构造,或者是生活造成的。

       当我醒来的时候,周围空空荡荡。想起那些收获的日子,就有这样的认为——鸟儿吃剩下的草籽儿,能够从河对岸扑到这边来,肆意妄为地蔓延生长。人们腹内充实的话语,必然是高大在上的粮仓,在中间显要位置用浆糊贴上比脸大的红纸,用羊毫毛笔写着“五谷丰登”四个大字。然而让人害怕的事,是他们不得不与野草争斗一生,即使长眠于地下,那野草仍然会爬上坟头,作出不可一世的姿态,欢快地摇动,隐去荒无人烟的模样,同样的情节往复循环,就如大海的波涛汹涌而来,又忽然平静。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四时是春、夏、秋、冬,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天地变化,草木蕃,五行草的神奇之处在于茎红、叶绿、花黄、籽黑、根白,青、赤、黄、黑、白俱有,所以得名。酸涩、平淡、模糊、圆叶大大小小、腊质的茎叶相互交错,这样的景象会让人忽略不计。习以为常带来的暗淡,被压在辽阔的四野,这并不影响乡音的此起彼伏。天空高远,风像棉花糖一样吹过。河沿,土层上垂直而立的芦苇、艾蒿、菖蒲、车前草、马齿苋遍布石头之间。有孩子在追着蝴蝶,有母亲拿着树枝在追着孩子,手里提着糊满泥巴的鞋,一路吼着,一路叫骂。斜坡上,羊驮着虚虚实实的云朵,飘来荡去。几头牛,黄色的,有着无限的力量,伸出镰刀似的舌头,在河流漂下来的光亮里吃草,牛的鼻息拱着绿草,凑向唇边,充满惊喜和期待。迅忽、快捷地卷起来,空气中就有青涩的味儿,它得到了黄昏和天地壮阔的生命。

       祖父在前我在后,背着药篓子,弯腰去采挖草药,这些诞生于荒原之上的东西,不受人待见。谁愿意疯长成刺儿的植物填满庄稼地,即使长得圆润光滑,有着好看的叶片与花朵,也会被毫不留情地锄下,弃之田埂上暴晒,这种对立延续了几千上万年,从未改变。村庄的动荡,就在这与不死草的对抗中摇摆。坐在地头,祖父指着草说:“没有这些,地就是荒芜的,人们也会逃离,村庄就会空掉。”这是一个谜,我怎么都忍不住,好想大笑,我从没有想过离开这里,尽管外面一定还有天地。

       新春大伯不识字,故事却讲得出神入化。几个小孩子一缠他,就笑眯眯地开始了。这远古时候啊,女娲娘娘炼石头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还剩下一块五彩石,就没处用了,扔在了东海的炼石台上。这五彩石头哇,经过女娲娘娘的手,就有了灵性,躺在这里,它心不甘,总想着跑天上去游玩一番。五彩石头是用青、赤、黄、黑、白五种颜色的泥土合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长了三眼二嘴。在它的旁边长了一棵草,长夏开花,早上开晚上合闭,它柔软肥厚,有金木水火土之色,太阳再毒,它的花就开得越茂盛,怎么也晒不死,百姓就叫它不死草。

       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野禾稻半枯焦。河水干了,庄稼地晒炸,裂开了大口子,老百姓躲进山洞,没有食物吃。有一个力大无比的神箭手叫后羿,决定把老檐儿射下来。他带上弓箭,追赶太阳,弓箭是女娲娘娘用奇珍异宝做成的,弓弦是用东海龙王的尾巴做的,所以很有威力,后羿一连九箭,将太阳射杀。还有一个太阳慌忙逃窜,后羿穷追不舍,翻山越岭找它,却不见了踪影。

       没有了太阳,天完全黑了,人们举着火把生活,觉得很不方便,又因为庄稼地没有太阳的照耀,寸草不生,人们责怪后羿太鲁莽,不该射杀那么多太阳,后羿也很后悔,可是他知道还有一个太阳没有被射杀,应该能够拯救人类,他决心去寻找,希望求它出来。他背上弓箭,点燃火把出发了,走到了东海,又累又饿,发现有一种草竟然还活着,抓起来就吃,虽然有点酸酸的,可也先保命再说,有了力气,他爬上山顶四处观望,还是没有发现太阳的影子。东海的炼石台是人间最高的地方,可以看见九州四野,他很失望,觉得无脸再见人类,捶胸顿足大叫:“天呐,我后羿做了错就惩罚我一个人吧,太阳神啊,我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你的原谅,求求你出来吧!”

       五彩石一听是大力神后羿,非常高兴,就开口说:“后羿,如果我告诉你太阳藏在哪里,你能容应我一件事吗?”后羿大喜,连连说:“答应,答应,一百件也答应。”五彩石说:“就藏在我旁边的草后面。”后羿一看,这不是刚才自己吃的草吗?他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寸草不生,为什么单独这草活着?他扒开草,果然光芒射出来,那太阳吓得瑟瑟发抖,连连求饶。后羿假装把箭搭上弓,对着它说:“如果你能东升西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迟到,我就放过你,否则的话,我一箭要你的命。”太阳赶忙答应,就升上了天空,人类重见光明。

       后羿答应了五彩石的要求,带它到天上游玩一番,觉得不好玩,决定跟后羿到人间去。五彩石沉醉烟火气儿,决定不走了。太阳为了报答五行草的救命之恩,就不晒它,所以一到夏天,其他的草都被晒死,而它却绿油油的,开花结子。就是人们把它拔下来挂在房檐下,十天半个月也不会死,一扔到地上,就能重新生长开花,人们叫它:“长寿草、太阳草、不死草、报恩草、心不甘。”究竟是什么草呢?哈哈,猜不到吧,就是马齿菜,人们也叫它:“马齿茶、瓜子菜、地马菜、酸味菜、长命菜、马踏菜、安乐菜、胖娃娃……”

       听完有趣的故事之后,我们就拔马齿菜来做实验,看能不能晒死,果然生命力顽强。拔的多了,祖母就以为我嘴馋了,就洗净用开火焯一下,汁液轻轻挤出,拌入细盐、米醋、酱油、生姜末、大蒜泥、麻油之类调味作料,做成凉菜,味道鲜美爽口。与面粉掺和放在篦子上蒸,或者是烙成饼,或者做成馄饨、馅饼。乡人的风俗习惯,每年夏秋之季,采集很多马齿苋,洗净后用开水烫过晒干,贮作冬菜食用,尤其是在春节时,用以为馅,做成包子过大年。

       当然,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大肠、肝经。祖父用它来治疗各种皮肤疮毒及化脓性感染,包括暑天疔疮、疖肿、乳痈、丹毒、毛囊炎、蜂窝织炎、甲沟炎、带状疱疹等;取新鲜马齿苋适量,洗净后吹干,然后捣烂如泥糊状敷于患处,外用敷料固定,每日换药4~6次,直至痊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认为“马齿苋所主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肿之功也”。

       我总是和他们不一样,一定要找到五彩石头,它一定在村庄的某个角落里隐藏着。也许一个念头产生,就会有一个牵引力开始运行。我总是看到李老头使劲儿拽住驴尾巴,想让它听话,驴越来越犟,踢了他一脚,从此他落了个驴脾气的外号,这是五行之中的木。因为,总听见人骂:“你呀,就是个木头!”鸡鸣桑树上,刺梅的花丛里会飞来一只黄莺,驮着朝阳,联想到欢乐,五行之中应该是火了。过了横在村中间的夹河沟,开满荷花的池塘北面有一口老井,是圆柱形,口不大,水流湿,就可见深绿的青苔,不用说从里面打捞出来的咸水有多苦,它酿成了生活的底色。村庄怎能少了土坯房?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凸现出无法形容的光彩,里边有老藤椅,缺了角的斧头,愁眉苦脸的人,角落里的蜘蛛网以及丑陋不堪的狗窝。太阳画出来的窗框,使隔阂消失,星星点灯,亮着茅屋边上的栅栏格子。举头撞见月亮,行走在逼仄的路上,这些人,这些事都习以为常,我没有发现五行之金。

       五行草随处可见,虽然我总是留意旁边的石头,但是没有一块是五色的,总是黄不拉叽的,这些料礓石头也来自上古时期,海底火山喷涌遇水形成的。保持静止不变的是它们的黄和村人的肤色是一样的,万物并至,不可胜量。村人不善于隐藏,像石头一样直白。院落是天然的保护区,一个小天地连着一个,村庄就成了一个天地。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若响,随之若影。清晨或午后,我盯着他肩上的绳子勒进肩膀,古老的车轮子旋起泥土,另一个有病的轮子缓缓抬起,车轴耗过明媚而刻不容缓的时间。扬起皮鞭,一下一个春秋,道无鬼神,独来独往。夕阳西下,清水捧到汗水淋漓的脸上,我盯着她的碎花头巾,低头正搓着兰色棉衣的衣角,大娘端着一盆的灰色、蓝色、白色、黑色的衣物走来,手指头朝我额头一点,嘎嘎的笑。我盯着小伙伴,鼻涕横流,满脸泥垢争着坐我的小红马,我双腿一夹,小红马扬蹄飞奔,后面跟着一大群嬉笑吼叫的小伙伴,尘土飞扬。

       我在村庄的小桥上,盯着流水,向南去。生命如此的流失,连同村庄的过往。夷为平地的村庄之上草木皆兵,五行草粗壮的杆儿,缝合乱石堆的空隙,这种东西被人支配和拥有,在风的怀抱里自由生长。坐在地头,想起祖父指着草说:“没有这些,地就是荒芜的,人们也会逃离,村庄就会空掉。”这是一个谜,我怎么都忍不住,好想大笑,我从没有想过离开这里,尽管外面一定还有天地。

作者简介:

熊向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特聘作家,《中国乡村》杂志现代诗编审,《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大豫文学出书网》签约作家,曾任学校海风文学社编辑,北方文学研究所采编记者。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今日国土杂志》《西南文学》《鄂西北文学》《中国乡村杂志》等。

图片

来源 |  湖南生态文学分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