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和培养人才

 cxag 2023-05-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马明捷(1941.9.8-2011.2.3)

作者简介:

马明捷,笔名鸣杰,汉族,中共党员。祖籍山东平度。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文系。先后担任吉林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旅大市文化局戏剧理论研究室干部,旅大市文联编辑,大连市艺术学校教师、副校长,大连市艺术研究所书记、副所长,大连京剧团(院)艺术顾问,1996年晋升研究员。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顾问,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论文导师,大连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拓展阅读:

马明捷戏曲文集:序(一)

马明捷戏曲文集:序(二)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一)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二)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三)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四)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一)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二)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三)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四)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五)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一)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二)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三)

马明捷戏曲文集

刘新阳编

梅兰芳和培养人才

回忆、介绍、研究我国戏曲的代表人物、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文章多起来了,人们对于梅先生的艺术成就和道德品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了。梅先生不仅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以及培育梅派艺术继承人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且,京剧史上许多杰出的、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的表演艺术家也是在梅先生的帮助、提携、扶植下获得成功的,这一点目前好像还不大被研究者、理论家们注意,本文想就这方面的情况做一点简单的介绍,供研究京剧史和研究梅兰芳的专家们参考。

余叔岩是京剧形成时期的老生“三鼎甲”之一余三胜的孙子,少年时以小小余三胜的艺名在天津演出。“倒仓”后退出舞台,回到北京,一面学戏,一面在票房(春阳友会)借台锻炼,后来虽然拜了谭鑫培为师,但因嗓音没有恢
复,并没有搭班唱戏。

1919年初,有人动员余叔岩出来演戏,余叔岩表示“只能与兰弟挎刀”(即仅次于主要演员的配角)。而梅兰芳此时已经参加了王毓楼、姚佩兰合组的喜群社,喜群社里早有与梅兰芳合作多年的头牌老生王凤卿(王瑶卿之弟,汪派老生,人称凤二爷),余叔岩若参加进来,戏码既不好安排,又要增加开支,所以,组班的人们明确向梅先生表示不欢迎余叔岩。但是,梅兰芳说服了他们,吸收了余叔岩。

余叔岩进了喜群社,只能在王凤卿前面唱倒第三,声名亦未能大显。梅先生又煞费苦心,既要躲开和凤二爷合演的戏,又要能使余叔岩在大轴的地位演出,于是,提出来和余叔岩合演老生、旦角对儿戏《游龙戏凤》(《梅龙镇》),梅饰李凤姐,余饰正德皇帝。这样,余叔岩就可以和梅兰芳一起唱大轴了。谭鑫培死后,京剧界领袖地位已属梅兰芳,他已得到“京剧大王”的称号。当时的京剧演员,只要能搭上梅兰芳的班,就是很光荣的事情了,和梅大王以生、旦对儿戏合演大轴,自然会引起京剧界和观众的格外重视了。《游龙戏凤》是经过认真排练的,演出获得了成功,内、外行争说余叔岩。接着,梅兰芳和余叔岩又合演了《打渔杀家》、《三击掌》、《战蒲关》、《南天门》、《珠帘寨》等戏,余叔岩名声大振,终于东山再起了。

同年,余叔岩又随梅兰芳到汉口演出,梅期满离开,余留下来独自演出,也受到观众欢迎。从此,余便和梅分开,自将一军,组班演出,经过一个时期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艺术流派——余派。

高派老生的创始人高庆奎也是在梅兰芳的扶助、提携下成名的。高“倒仓”后,不过是提着“靴包”到处赶场的零碎老生,嗓音恢复后,熬到里子老生。1917年,贾洪林死后,高庆奎才接了贾的“活儿”,为梅唱二路老生。1918年,梅与高都搭在俞振庭的双庆社里,高有时在中场演出《空城计》、《洪羊洞》、《打棍出箱》等唱、做并重的老生戏。俞振庭和梅兰芳商议,打算让高庆奎以《辕门斩子》唱大轴,请梅在高前面演《穆柯寨》、《枪挑穆天王》。在旧中国的戏班里,戏码的前后是被看得特别重的,让梅兰芳这样的大演员把大轴让给一个二路老生,自己在前面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梅先生却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高庆奎嗓音嘹亮,一出《辕门斩子》唱得神完气足,响遏行云,大获成功,为以后挑班演出奠定了基础。

高庆奎离开双庆社后,自己组班,挑头牌,以《辕门斩子》、《斩黄袍》、《失·空·斩》、《逍遥津》、《哭秦庭》等剧目,在京剧界独树一帜,被称为“刘鸿声再世”,渐渐创成一派。

言菊朋原是“票友”,多年私淑谭鑫培,苦学不遗余力,虽然有了较高成就,但是,“下海”唱戏,无论是组班还是搭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923年,梅兰芳应邀赴上海演出。王凤卿年老不能同行,经人介绍,梅兰芳毅然选择了言菊朋作为剧团主要老生同赴上海,除了和他合演生、旦对儿戏之外,还安排言在他前面演出谭派老生戏。言菊朋虽然还是业余演员,但既作为梅兰芳的“挎刀”老生,京剧界和观众自然不敢歧视,都能实事求是地欣赏,评论言菊朋的演唱艺术,而言派艺术也能有相当高的造诣,加上陈彦衡(著名谭派琴师)的辅佐,所以在上海一炮而红。有人赠贺幛,上写“上海便下海,无君自有君”(那时“票友”演戏,名字中加君字,如言菊朋,则写言君菊朋,意思是言菊朋到上海演出,获得成功,应当“下海”做职业演员了,名字中的君字去掉以后,一定会有应得的地位)。言菊朋载誉回京后,果然“下海”做了职业演员。在艺术实践中,言菊朋勇于改革,勤奋探索,从谭派中脱颖而出,自成言派。

奚啸伯也是“票友”出身,“下海”唱戏后,渐露头角,二十四岁(1934年)时,在南京演出,梅兰芳看了他的戏,很是赞赏,打住戏后,即走进后台,对年轻的奚啸伯致以亲切的慰问和鼓励,并当场约定将来有机会可以合作演出。奚啸伯以一晚辈、后进得到梅先生的鼓励已经喜出望外,合作演出之事并没当真,因为当时的好老生很多,哪个不想与梅兰芳合作,哪里就轮得上自己?谁知,第二年梅先生就约奚啸伯合作赴汉口、南京、上海、香港演出。在梅的提携、帮带下,奚啸伯南方之行获得成功,名望大增,回京后,自非昔日可比。为了进一步扶植奚啸伯,梅先生还建议奚拜一位在京剧界有威望、有影响的人为师,并帮助奚拜了李洪春先生。

奚啸伯成名后,也自立班演出,他综合言、余、马诸家之长,根据自己的条件,融会贯通,形成了老生行当中又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奚派,1940年后,与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并列四大须生。

以上说的都是老生,著名京剧花脸金少山的崛起和金派艺术的形成,同样
也得到了梅兰芳先生的帮助和提携。

金少山是老一辈花脸演员金秀山之子,在北京默默无闻,其父死后,搭不上班,只好流落到烟台充当“班底”,嗓音好转后,又到了上海,在几个班社里当基本演员。1926年,梅兰芳到上海天蟾舞台演出,因为杨小楼没有同来,所以《霸王别姬》不能演出,虽然剧场和观众再三要求,但因梅先生择配角一向严格,何况《霸王别姬》乃旦角、花脸(杨小楼以武生扮演)并重的戏,所以始终没有答应。

有一天,金少山在梅兰芳前面演出,梅在后台化妆,金少山洪钟大吕的嗓音引起了梅先生的注意。他立即停止化妆,到上场门看金演戏。金少山不仅嗓音好,而且个头儿、功架都属上乘。梅向剧场老板一问,原来是故人之子,于是,提出可以和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剧场老板现给金少山制了黑靠和夫子巾,梅剧团的大管事李春林给金说戏,梅先生还亲自和金少山排戏。《霸王别姬》演出那天,盼望日久的梅派戏迷们把天蟾舞台三层座席塞得满满登登,固然大多数人是为看梅兰芳的虞姬而来,但是怀着看看代替杨小楼为梅大王配演霸王的金少山到底怎么样的也大有人在。听身临其境的前辈老先生说,演出中“叫好儿”声赛过了打雷,金少山得的“好儿”几乎和梅先生不相上下,上海的内行和观众诧异了,原来当了多年班底的金少山还有这等不凡的身手!自此以后,金少山身价陡增,竟被誉为金霸王,很快从班底升为主要演员,1936年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与周信芳并挂头牌:第二年回北京组班演出,轰动故都,久已衰落的铜锤花脸重振声威,开了花脸挑班的先例。金少山的表演艺术被京剧界和广大的观众公认为金派。

1983年初,我在北京和李洪春老先生长谈。李老还说:“没有梅兰芳,哪儿来的金霸王?”

梅兰芳“带起来”的京剧演员(还有演奏员),多不胜数,以上几位都是最有影响,后来创立了流派的表演艺术家。当然,这些艺术家们的成功,因素是很多的,不过,梅兰芳对他们的扶助、提携,起码有下面几个作用:

一、提高了他们在京剧界的地位;
二、扩大了他们在观众中的影响;
三、使他们刻苦学习和锻炼而得到的本领得到实践和施展的机会;
四、增强了他们在艺术上进取的信心。

梅兰芳是伟大的艺术家,这个伟大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
(《电视与戏剧》,1986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