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能治病,不是中药里的物质,而是中药里的“气味”:

 为什么73 2023-05-25 发布于北京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2023-05-24 12:13 发表于福建

中药能治病的原因,用中医的眼光来看,决不是因为中药里所含的物质,而是中药里所含的“气味”,也叫“精神”。正如一个科学家,能搞发明创造,能解决科学难题,不是因为这个科学家身体里面有多少化学物质,而是因为他知识广博,有聪明智慧,有思想,有精神,才能搞发明创造,能解决科学难题。聪明智慧是什么物质?有化学分子式吗?这对于“彻底的唯物论者”,是不是一个极大讽刺?

中药能治病的原理,也是因为药物具有寒热温凉,补益攻泻,扶正祛邪等等的特性,才能治病,而不是药物里所含有的化学物质,跟药物里的化学物质,洋人的分子式毫无关系。

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人体内的水火寒热失去恒态所造成的。什么恒态?比如体温太高,或太低,都是有病的表现。体表的恒温,是36一37度,太高太低,都是有病的表现。体表超过37度,为发热。但是发热的原因,发热的病理机制,却相当复杂,就是体内水火寒热失恒的缘故。同是体表的发热,对于体内而言,却有六经表里寒热虚实之分,绝不是用凉性药就能解决的。所以用西医的退热法,往往无效,甚至后果严重。

体内太热引起的发热,当然用石膏知母的寒凉之气;体内太冷引起的发热,却要用干姜附子的温热之气;表寒外束,微循环闭塞不通引起的发热,要用麻黄桂枝的辛温发散之气:肠胃实热,积粪不下,要用大黄芒硝的寒凉泻下之气;……。这种种之气,都不是物质,而是物质里所蕴藏的正负能量,或说功能。用现代科学手段,是无法研究出来的。

酸味能收敛软坚,苦味能涌吐降下,甘味能缓急守中,辛味能发散走表,咸味能润下沉降。五味不是物质,没有分子式,而属于物质里的“精神属性”。没有“四气五味”的药物,就失去了药物的意义,根本不能用来做药物之用,因为它对于治病没有针对性之故。每一种西药,都是没有四气五味的,所以用药就失了目标,失了方向,成了无的放矢。所以治一个高血压,也治不好,治一个新冠病毒,也治成了大白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