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越千年,《知否》带你重拾宋代文人雅趣生活

 神龙浪子zxm 2023-05-25 发布于甘肃

《知否》这部剧主打古代社会现实主义家庭题材,围绕在明兰生活周围的人和事,体现了家宅中人的喜怒哀乐。生活琐事、利益纷争,情感纠葛,以不动声色的姿态融入至每个人的生活点滴,故此,本剧在展现宋代生活上做足了功课。


随着剧情的展开,宋代生活画卷也展现在观众眼前,而我们随着剧情,穿越回到宋代,重拾那个年代的雅趣情怀。


致力于研究宋代生活史、社会史与政法史的专栏作家、历史研究者吴钩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精致、最绚烂、最成熟的时代,都会的繁华富饶、物产的阜盛华贵、文学艺术的绮靡雅丽,皆令人怀想至今,尤其对于文化人而言,堪称是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与苏东坡把盏言欢,听姜夔自度新曲,饱览清明上河图式的盛景。”


不论吴钩之言是否言过其实,但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自有他们的风雅生活。除了琴棋书画,还发展了另“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


在《知否》剧中,盛老太太请来的孔嬷嬷教导盛家四姑娘时,就出现了插花、点茶、焚香。


插花:触觉之美增雅趣


中国插花最早源于佛前供花,人们在佛像前瓶插应时花卉,以表虔诚,这时插花称为“佛花”。


隋唐时期赏花风气更加昌盛,插花艺术也愈加盛行。插花的形式由佛前供花发展到了宫廷插花、民间插花。


在宋代,插花艺术迅速发展,与“闻香、品茗、挂画”合称“宋人生活四艺”。伴随着文人雅士作画、吟诗、赏花,又产生了“文人插花”,文人插花为此时期的主流,并且逐渐流行,成为普通日常,成为民间社交的礼仪。不懂插花,还会被人耻笑,例如盛家长女盛华兰,因不会插花,被嫂子耻笑打压。


士大夫素爱风雅,花在他们的生活中显得更为亲近,欧阳修有诗云:

“深红浅白宜相间,

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赏,

莫教一日不花开。”

日常起居、出外郊游都不忘插花,以文人花为主,陶咏花间,畅诉衷情,可见插花在士大夫的心中地位更重。


除了日常的比较私人的赏花外,官场士大夫和富贵人家也会举办盛大的公开插花会,规模也是颇盛的。


插花到了南宋不但在以宫廷为首的上层社会中成为风雅之事,也普及于一般市井,演变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闲事,甚至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


宋代文人插花,讲究雅致。在《知否》剧中,孔嬷嬷就教导姑娘们如何插花,如何配花,颜色、花种的搭配很关键,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追求。


焚香:嗅觉之美添情趣


早在春秋之前,中国历史上就有了关于用香的记载,到了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


品香文化真正普及化是从宋代开始的,香文化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普及到普通老板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香文化步入了鼎盛时期。


在宋代,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度过晚年。故此,宋代诗词典文中出现了许多描写焚香之作。


焚香是一门技艺,有很多讲究,《知否》剧中盛家五姑娘盛如兰就因少了一步环节,导致被香熏得咳嗽不止。


点茶:味觉之美显才情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母系社会晚期,即神农氏时代,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


唐代以前的饮茶方式,以煎煮为主,并加入胡椒、盐等调料,与茶末一起吃下。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中,宋代点茶文化堪称精绝,上升到无所不臻的至高境界。喝茶习茶,总是绕不开宋代茶文化这座高峰。宋代,“点茶”成为时尚,所以有“唐煮宋点”的说法。


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这种技艺高超的点茶方式,也是宋代发达的茶文化集大成的体现。


点茶步骤如下:


首先,存放经年的饼茶因有陈味,故要放进沸水里浸湿,然后刮掉饼茶表面的油膏,再小火炙烤干燥,当年的新茶则可免去这一道工序。


其后,用茶碾把饼茶碾碎,茶叶碾得越细越好,成粉末状。碾完之后要用罗筛筛几次,目的是要使茶末足够细,能粒粒悬浮在茶汤中,这样的茶汤才漂亮。


接着是候汤。蔡襄认为候汤最难,未熟和过熟都不好,然而宋代煮水的器具是瓶子,因此看不到水沸腾的情况,只能听声音,因此要水要煮得恰到好处很难。

然后熁盏。熁是烤的意思,就是说要先热盏,作用是能让茶末更好地悬浮起来。熁盏后将碾得最细腻的茶粉筛进茶盏里面。


最后点茶。点茶的第一步是调膏。先将“一钱匕”左右的茶放入茶碗中,注入少量开水,将其调成均匀的茶膏,然后一边注入开水―边用茶匙击拂。


点茶步骤繁杂,极考验耐性及个人修养。剧中的急性子五姑娘盛如兰就对学习点茶厌烦,总也学不好。


挂画:视觉之美现生活美学


家中挂画,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一件“闲事”,但是在宋代,却是一件“大雅之事”。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


宋代,士大夫的厅堂房阁,都挂着名家书画;每次遇到雅集、文会、博古的时候,就会展挂出自己平时收藏的最得意名画,供文友交流鉴赏。这个过程,就叫做“挂画”。


“挂画”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不小心操作,常常使书画的观赏与保护很难两全,所以在宋代,“挂画”也是一种学问。


在宋代,挂画也不只是有钱人家的闲情逸致,市井人家也流行挂画。除此之外,宋代都城的饭馆、茶楼、酒庄,都有挂画的风尚,从北宋汴京直到南宋临安,挂画风潮上到官方下到民间,数百年来从未间断。


在宋代,文人雅士们把生活美学发展到了一种极致。宋代的社会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气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的;不再激情汹涌,而是冷静地思考。宋代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永之气质,当这种精气神融入生活,便衍生出了相应的生活美学。


当这种生活美学通过《知否》一剧传递出来,便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看到了《知否》剧组的诚意。


期待后续剧情中,能展现更多宋代生活场景,让观众们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也希望能借助培养出雅致情怀。


后记:本文写作参考了相关书籍及网络相关内容,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