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浅胜春最可人——咏初夏古诗词赏析(五)

 川雪898 2023-05-25 发布于广东

                            夏浅胜春最可人

                                               ——咏初夏古诗词赏析(五)

                                                 川    雪

初夏时节,春夏季节转换,景色变化多姿。诗人笔下的农村景色,更显生动多彩。

北宋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生动描绘了初夏农村的生活情景: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词的上片描绘出初夏农村的景象: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篱笆外面传来络丝娘的娇声细语。

下片描写老翁的活动。白发老翁拄着拐杖醉眼朦胧,捋着新麦磨成面粉充饥。词人看到这些,不由得问起豆子什么时候成熟。表现了对老翁的安慰与关切。

这首词细腻的描绘了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景:煮蚕香、络丝娘娇语、白发老翁捋新麦等。场景描写逼真,富有生活情趣。

南宋诗人陆游的《初夏》,描绘了初夏的典型景物,抒发了诗人对初夏的喜爱之情:

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

一、二句形象地描写了初夏的典型景象:槐柳枝叶茂盛,一阵大雨洗涤了空气中的灰尘,显得格外清新。红艳的樱桃新鲜可口,新做的乳酪味道鲜美。

三、四句诗人感叹道: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佳句描写这江东之地,初夏时的景色比春天更让人着迷。抒发了诗人对初夏的喜爱之情。

再看陆游的《初夏绝句》,写出了初夏生机勃勃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景色尤其传神:那些春天盛开的万紫千红的花朵已纷纷凋落,变成了尘土;在布谷鸟的声声啼鸣中,迎来了清新怡人的夏天。后两句先写道路两边的桑麻生长、一望无边的旺盛之景,最后一句道出诗人期盼太平盛世的心情。由初夏的布谷声声,万物生长,桑麻蓬勃等欣欣向荣之景,得出“始知身是太平人”的感慨。美丽的夏日新景,让始终为国家命运忧心的诗人,暂时忘记了那些苦难与忧愁。

诗人虽处在一个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混乱时代,但看到夏日作物生机勃勃,心中不免生出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之情,也可能是眼前的自然美景暂时让他忘记生在乱世的烦恼忧愁。此诗格调清新,写夏景很传神,抒发感情亲切自然。

南宋诗人戴复古的《初夏游张园》,描绘初夏田园生活,色调明丽,气氛热烈,意境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初夏时人们宴饮园林的生活情景。   

题目“游”字,自然点出了诗人赏心悦目、情致勃勃的感受。张园的风光夺目生辉,引人入胜。

春末夏初,梅雨季节,江南的天气忽阴忽晴,变幻不定。那些机灵活泼的小鸭,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跳下水塘,不管水深水浅,自由自在游乐。在诗人的眼里是那样的富有情趣,增添了无限的游兴。诗中“半”字用得精妙,状写天气忽阴忽晴、变幻莫测的特点,至为准确;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迷离恍惚,朦朦胧胧。一树一树的梅子,熟透了,红褐色,硕大果.很是令人垂涎。     

诗歌前两句里,通过“乳鸭”、“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致,读后使人感到真实生动。

诗的后两句描写了果农丰收欢乐的生活情景。每一座果园都在庆贺丰收,那满树金黄色的枇杷,带给果农无限欢乐。年成好,果园丰收,理当庆贺,偌大园子,到处是欢笑的声音,到处是陶醉的笑容。

一个“醉”字不仅状写果农欢饮至醉的情态,更折射出人们的快乐心情。同时从读者、诗人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醉”字,其实也流露出诗人、读者深深地被果园的气氛所感染,满心欢喜、无比幸福的感觉。“一树金”这种表达属于超常搭配,本来是一树枇杷,颗颗饱满,金黄灿烂,耀眼生辉,令人垂涎,诗人形象描绘为“一树金”,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树金子,一树丰收,一树欢悦。快乐洒在枇杷树上,欢笑回荡在果园上空,果农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