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贞观政要•征伐•武德九年冬

 一中大语文 2023-05-25 发布于福建

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太宗曰:“颉利闻我国家新有内难,又闻朕初即位,所以率其兵众直至于此,谓我不敢拒之。朕若闭门自守,虏必纵兵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策。朕将独出,以示轻之,且耀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乖其本图,制服匈奴,在兹举矣。”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俄而六军继至,颉利见军容大盛,由是大惧,请盟而退。

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伐高昌,及师次柳谷,候骑言:“高昌王麴文泰死,克日将葬,国人咸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副将薛万均、姜行本皆以为然。君集曰:“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恭行天诛。乃于墟墓间以袭其葬,不足称武,此非问罪之师也。”遂按兵以待葬毕,然后进军,遂平其国。

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府库所在,虽有镇中,终是空虚,辽东路遥,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翻为所笑。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太宗虽不从其谏,而识者是之。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节选自《贞观政要·征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B.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C.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D.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兹举矣”与“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B.“及师次柳谷”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

C.“而识者是之”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忘战则民殆”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突厥趁唐朝政局不稳之时,出动大军进逼长安城,唐太宗统率六军与突厥隔河对峙,颉利可汗被唐朝盛大的军容震慑,最终达成盟约后撤军。

B.侯君集奉命讨伐骄横轻慢的高昌国,他拒绝了候骑和副将等人的建议,认为袭击参加葬礼的人非问罪之师所为,葬礼结束后他才进军平定高昌。

C.唐太宗要亲征高丽,尉迟敬德上奏劝阻,认为皇太子在定州代理朝政,而两京是府库重地,虽有人镇守,但终究兵力空虚,担心有人趁机生乱。

D.唐太宗对战争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唐王朝虽然土地广阔,中原安定,但既不可穷兵黩武,也不能休兵忘战,否则将难以保全国家和抵御贼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克日将葬,国人咸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

(2)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翻为所笑。

【参考答案】

1.(3分)A(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2.(3分)D[A项,“在兹举矣”中“举”是名词,为“举动、举措”之意;“杀人如不能举”中“举”为副词,是“尽”之意。B项,“及师次柳谷”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的“次”均为动词,译作“(军队)驻扎、停留”。C项,“而识者是之”中“是”为动词,译作“赞同、认为……正确”;“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为代词,译作“这”。D项,“忘战则民殆”中“殆”为形容词,译作“懈怠”;“殆有神护者”中“殆”为副词,表推测,译作“大概”。]

3.(3分)A(“唐太宗统率六军与突厥隔河对峙”错误,原文中唐太宗单骑独出,以显示对突厥军队的蔑视,不久六军才相继而至。)

4.(10分)

(1)(5分)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

译出大意给3分;“克日”(定下日期)、“咸”(全,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反而被人耻笑。

译出大意给3分;“万乘”(陛下,皇帝,皇上)、“翻”(反而,却)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武德九年冬天,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士兵,直达渭水便桥以北。唐太宗说:“颉利听说我国最近有内乱,又听说我刚刚继位,所以率领他们的军队直逼长安城下,以为我不敢抵抗他们。我如果关闭城门自守,他们必定发兵大肆劫掠。局势是强是弱,在于今日的决策。我将单独出城,来表示对他们的轻视,并且显示我们军队的气象,让他们知道一定会交战。事情出乎他们的意料,背离他们原本的计划,制服匈奴,在此一举了。”于是一人骑马前进,隔河对他们喊话,颉利摸不清虚实。不久大唐六军相继到达,颉利看到大唐兵力如此强盛,因此异常惊恐,请求订立盟约,随后退军。

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讨伐高昌,等到军队驻扎在柳谷,侦查骑兵说:“高昌王麹文泰死了,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副将薛万均、姜行本都赞同他的计策。侯君集说:“皇上因为高昌骄傲轻慢,所以派我加以讨伐。竟然打算去墓地偷袭那些参加葬礼的人,不足以表现大唐的威武,这不能显示我们是讨伐罪人的正义之师。”于是按兵不动,等他们葬礼结束,然后出兵征讨,于是平定了高昌。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将亲自征讨高丽,尉迟敬德上奏说:“陛下如果亲征辽东,皇太子又在定州监国,东西二京是国库所在地,虽然有人把守,但终归兵力空虚,辽东路途遥远,恐怕会出现像隋炀帝亲征高丽时杨玄感趁机起兵围攻东都一样的变故。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反而被人耻笑。我请求陛下委派良将去征讨,自然能够随时将他们灭掉。”虽然唐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有识之士认为他的建议是正确的。

唐太宗在他作的《帝范》一书里写道:“武器、铠甲,是国家用于战争的器物。虽然疆域辽阔,但穷兵黩武则民生凋敝;虽然中原安定,但忽略战备则百姓懈怠。民生凋敝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百姓懈怠也不是御敌的策略,武装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经常使用。所以在百姓农闲时讲习武事,以训练整肃的军容;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因此越王勾践见到青蛙凭轼致礼,终于成就霸业。徐偃王放弃武备,最终国家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备,徐偃王忘记战备。孔子说:'让没有训练过的百姓去作战,这就叫抛弃他们。’因此要知道,加强战备是为了有利于天下,这才是用兵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