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穴通肝胆,百病去无踪!

 听宫壹号 2023-05-26 发布于北京

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内容

案例介绍:

第十四部分:胆经篇之阳陵泉穴
▲点一点,听语音
阳陵泉穴是胆经的合穴,又称为胆经的合穴,五行属土,主要用来治疗内腑的病变。所谓合穴是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肘、膝关节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记载:所入为合。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时好比各处的江河汇合流入大海一样。

并且,阳陵泉穴是八会穴之一,筋之会穴,对于各种与筋相关的疾病。如抽筋、腿麻等,此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知道肝主筋,肝胆又互为表里,又是胆经的合穴,所以,此穴在临床上治病大穴。
治疗胆腑病证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记载:“合治内腑”,《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 ,取之合”。胆附于肝,内藏清汁,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肝胆多同病,因湿热蕴结,入侵肝胆,胆汁外溢;或脾阳不运,湿热内阻,胆汁外溢;以及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证,都属此穴的治疗范围。
治疗与筋相关的病证
阳陵泉穴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记载:“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此穴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
治疗经脉通络上的病证
按胆经循行以信针感走向和穴位所在,循经取穴,也就是说按经络及致,主治所及的原理,此穴能治疗胆经经脉循行通络上的下肢、髀枢、胁肋、颈项部的相关疾病,由于肝胆互为表旦,此穴还可以治疗肝经所致的相关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疾病,如肝胆火旺,循经上扰的眼、耳、头部等病变。
根据此穴的特性,在临床上广泛用来治疗胁肋痛。《灵枢·五邪篇》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灵枢·经脉篇》也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
肝与胆相表里,肝脉布胁肋,胆脉循胁里,过季胁,说明胁痛与肝胆的关系甚为密切。故循经取穴,取泻此穴治疗气滞、血瘀以及肝胆疾患引起的胁肋痛效果都非常不错。
《杂病穴法歌》也有说:”胁痛只须阳陵泉“。所以此穴不但能治疗胁肋痛,还可以治疗瘀血胁痛,瘀血胁痛取泻阳陵泉外,还可以配伍血会膈俞,以及三阴交穴来活血。如果因跌仆损伤者,同时取阿是穴。这些穴位配伍有通经活络,行血祛瘀的功效,用来治疗瘀血胁痛效果非常显著。
在临床上,还有一类群体肝郁胁痛,可以取阳陵泉穴通调气机,同时配伍肝经的原穴太冲穴和肝经的募穴期门穴来疏肝理气。这些穴位一起使用能疏肝解郁、通络止痛,对治疗肝郁胁痛有非常好的效果。
前几天遇到一个湿热胁痛的患者,这类患者大多与胆囊炎有关。取阳陵泉和支沟穴就可以清热化湿。另外,肝经的募穴期门穴和胆经的募穴日月穴是肝胆的经气募集的地方,这些穴位配伍应用就可以疏利肝胆气血,有清热化湿、疏肝利胆的功效。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有降浊除湿的功效,除了可以治疗上面表述的疾病外,此穴还可以治疗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下肢瘫痪、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坐骨神经痛、腰腿疲劳、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消化不良、胃溃疡、胆囊炎、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病、遗尿、肋间神经痛等疾病。
操作时可用中指指腹垂直揉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先左后右,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也可以艾炷灸或温针灸5至7壮或艾条灸10至20分钟。专业人士可直刺或斜向下刺1至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推荐收藏并阅读]:十四经络汇总集(持续更新中……)

_
督脉:主一身之阳;主生殖机能;调阳经气血;与脑肾髓关系密切。
任脉:脏腑疾病,无所不治;此经全部穴位收集于此
肺经:常按此经,清肺热、补肾气、强心脏;止咳嗽、润肌肤
大肠经:肠道一通,排毒轻松,全面认识大肠经!
胃经:此经,阳走阴路,如有淤堵,大病慢性病全到来!
脾经:它有病,人就废了一半,与心肝脾肺肾都有关系!
心经:一个永不得癌症的器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