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道路上的“贵人”

 冬不拉拉 2023-05-26 发布于新疆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第一个引路人很重要,不只是指点迷津,还能验证其成为作家的可能性,他常常决定一个文学爱好者的一生。铁凝、徐光耀与萧殷,他们之间是师承的关系,更传承着一种优良传统。

铁凝在她文学路上的第一位贵人是著名作家徐光耀。若干年后,铁凝坦陈:“徐光耀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

铁凝从小喜欢文学,16岁升入高一,写了一篇7000字的作文,她父亲看后相当激动,便带她拜访了好友徐光耀。

当徐光耀看完那洋洋洒洒的作文后,惊讶道:“没想到一个中学生还有那么两下子!”然后就对铁凝说,“你写的已经是小说了,不用修改,直接寄出去吧!”这篇作文,就是后来被认为是铁凝的处女作小说——《会飞的镰刀》。

徐光耀是小说《小兵张嘎》的作者,他也曾经得到贵人的奖掖。徐光耀的第一篇小说《周玉章》是在萧殷担任编辑的《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的。

1946年秋天,张家口战役打响,华北联合大学撤到农村,恰巧与徐光耀所在的部队为邻。一心迷恋创作的徐光耀,虽然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战地通讯、故事等,但离真正的文学尚远。经过争取,1947年1月徐光耀成为华北联大文学系的插班生。在学期间,徐光耀第一次尝试写小说。时任《冀中导报》副刊主编的萧殷收到这篇小说习作,读后决定编发,并加按语:“我们怀着一种极愉快的心情,读完了越风同志的《周玉章》。自然,这还称不起成功的作品。但在副刊上,却是一篇较能使人满意的文章。因为它不是现象的罗列,不是机械地向杂乱的现实'照相’,也不是脱胎于'抽象概念’,而是从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的形象和性格。”

机缘巧合,仅一个多月后,萧殷被调到华北联大文艺学院任教,讲授的是“创作方法论”,而徐光耀又幸运地被选为“创作方法论”的课代表。一来二往,师生之间,耳提面命,情同手足。徐光耀还时常受邀登门,相向而坐,促膝交谈,如沐春风。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至乐也。”毕业前夕,萧殷告诉徐光耀,你有可能要立功。徐光耀追问缘由,萧殷笑而不答。由于小说《周玉章》写得好,校部批准他获得一大功,又因为学习优秀再获得一小功。这在华北联大文学系是独一无二的。

此后,由于工作关系,师生二人天南地北,再无见面,但萧殷言传身教、甘为人梯的风范一直影响着徐光耀,并得以传承。徐光耀在河北文联和河北作协任职时,经他提携、推荐或点拨的河北籍的文学青年不计其数。  (摘自5月11日《羊城晚报》 戎章榕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