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三针”之神,前辈的经验被不少针救人用来“打天下”

 新用户12788177 2023-05-26 发布于陕西

 “手三针”之神

 (一)颈椎病

1、患者颈部僵痛伴两肩疼痛5个月,拍片示第5-7颈椎增生。检查:颈部僵硬,左右旋转约15度,前屈30度,后伸30度,两肩活动疼痛。取双侧后溪。先针左侧,迅疾进针成“↑”形,患者立即感到有一股气流从左臂冲过颈部直到上脊背;再针右后溪,颈脖即可左右旋转,前屈、后伸仍有点僵痛,但较针前减轻大半。令其带针活动两臂,肩痛锐减,患者高兴地讲:“神了,神了!”日针一次,10次而愈。

2、头痛,头昏,颈部僵痛半年。服消炎痛及中药,但均只能缓解一时。查:左旋20度,右旋15度,前屈15度,后伸15度,若再用力加强其活动角度即痛不可忍。当即取双后溪,行针得气后,颈部活动疼痛顿失大半,头痛立解。共针3次而愈。

3、3个月前开始颈左侧、右肩、右臂及手指隐隐痛麻,时有时无,时轻时艰,后来逐渐加重,疼痛剧烈时如刀割电击,夜间尤甚,常常终夜难眠。经拍片示第5~第7颈椎两侧有骨质增生,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方治疗收效甚微。检查:颈部活动尚可,唯姿势稍有不适,右臂就阵阵窜痛,令其旋肩举手,当手臂后旋时一阵剧痛,立即蹲下,出了一身冷汗。即给刺后溪、中渚,行针得气后疼痛立刻缓解,再令其自己摇头、活动右臂,痛减过半。又针右侧手三针。后每日一次,针7次后已不再痛。

4、2年前感到颈右侧、右肩痛,常落枕但可不医而愈。后来逐渐加重,1987年5月的一天早晨颈部突然僵痛,一动也不能动,继而右臂亦痛,经针手三针10次而愈。

5、颈部僵痛,脸扭向左侧一个多月,稍稍一动即痛,多方治疗无效。先对其左后溪扎了一针,颈部立即可以左右活动;又扎右后溪一针,头前屈后伸,左右摆动不再疼痛,为了巩固疗效又针两次。

(二)肩痛

肩痛的病因有多种:有因风寒湿阻闭经络者,有因肩部软组织急慢性炎症者,有劳损者,有外伤者,有扭挫者等;凡此种种,手三针均可以治疗,而且收效显著。如仅仅是活动时疼痛,无粘连者或虽有粘连而较轻微者,常常针一两次即愈。

6、右肩疼痛6个月,上举外展疼痛加剧。查肩后及肩峰压痛明显。即针间谷、中渚,行针得气后令其带针活动,疼痛顿失,怎么活动也不再疼痛。

7、左肩疼痛5个月,逐渐加重,因受风引起,夜间更甚,刮风下雨天气均明显加剧。查压痛点不甚明确,活动明显受限,脱衣服也困难。给针左手三针,行针得气后令其带针活动寻找痛点,起针后令其脱衣穿衣,动作已比较顺利。隔日针l次,共5次而愈。

8、左肩因扭伤后开始疼痛。天气变冷而疼痛逐渐加重。查:肩峰下滑囊处压痛明显,肩胛内侧及下侧均有压痛,肩关节外旋外展受限,即针间谷、中渚二穴,带针令其活动,疼痛明显减轻,隔日1次,共针5次而愈。

9、与朋友嬉戏,被强力将右臂扭向身背后,从此右肩开始肿胀疼痛。查:右肩峰、三角肌、右肩胛外侧压痛,轻度肿胀,不发热,不红,活动疼痛,但上举、前伸、外旋、外展基本正常。给针中渚、间谷,带针活动疼痛减轻。隔日1次,针3次后右肩肿胀消失,共针7次而愈。

军医带徒传授“秒杀”痔疮技术

李新同老师的手法“秒杀”痔疮技术,着实令人耳目一新。真的是“知未知,见未见”。“就目前来说,国内尚无人超越或打破这项纪录。”

一招鲜,吃遍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永远是为有远见、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谁抓住了,谁就拥有美好的未来!

限域转让,详细介绍请点击:

中医“秒杀”痔疮绝技:用手法快速、无痛根治内痔、外痔、混合痔,限额带徒,三天即可学会


图片

(三)肘痛

肘关节的疼痛或肿胀,多与劳损、外伤和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有关。西医的网球肘等属于肘关节疼痛的范畴。用手三针治疗效果甚佳。

10、右肘疼痛肿胀3个月,因提物扭伤引起。后又因伸右手进入砖垒的台子下面掏拿东西时不慎再次扭伤,不久右肘肿胀起来疼痛也越来越重。针中渚、间谷,出针后再令举一只水瓶,即可顺利举起,第二天又针中渚、间谷、曲池,曲池穴行针成“↑”形,嘱3日后再来。三诊时肿胀消失,各种活动基本正常,又针中渚、间谷而愈。

11、右肘疼痛3年,有外伤史。诊为右肱骨外上髁炎。当即针间谷,进针2寸得气后提针至皮下,以15度角再刺向合谷外侧,提插旋转3次,令其带针活动并做针前不能做的动作,均较顺利完成,起针后令其再拿那只瓶子,可以立即拿起。“久痛必淤”;再针间谷如上法症状均消失。

(四)手指麻木

12、右手五指麻木2年半。以拇食二指尤甚,拿筷子夹菜常常失落或夹不住。查颈椎活动正常,无明显压痛,右手五指指甲黯。症属气虚血淤,阻滞手指脉络,针间谷、中渚,间或加针后溪,针三穴后麻木减,隔3日针1次,共针8次而愈。

13、左手指麻胀,有时隐隐麻木疼痛,冬季或劳累时均可使症状加重。针手三针配外关,隔日l次。针外关时先直刺透内关,然后提针至皮下再以30度角先透向间使,而后再刺向腕关节,并令用艾条灸所刺过之穴位,每穴温灸15~20分钟,每早晚各灸1遍。针两次后自述感觉良好,共针12次而愈。用手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外关是常用的一个配穴。

(五)腰疼腿痛

14、腰痛20天,原无任何不适感觉,于第二天起床时突然感到腰痛而活动困难,20天来也曾治疗几次,但虽有减轻而痛仍较重。其腰脊僵硬,弯腰及侧弯均不能,压按痛点以腰4~5棘突点为明显。随即针右后溪,入针后即感原痛点消失,立即可做弯腰、下蹲、起立和侧身动作,即此一针而愈。

15、因提物不慎扭伤腰痛,任何一个腰部活动或咳嗽均痛苦难耐,问其痛点言以腰4~5棘突之间右侧3厘米处为甚。随即针右中渚行针后立即恢复正常,自己高兴地走下楼去。

16、腰痛多日睡卧在家。让其伸出右手,即对中渚飞刺一针,行针得气后出针,从进针到出针,约10余秒钟,黄某即能翻身下床走动,其夫连口赞道:“神针!神针!”

17、张某腿痛得不能下床。目下右腿像错了位一样不能抬动。即针右后溪、中渚,针后可以坐起。但右腿仍痛,又针右足临泣,内庭,让其带针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动作,一一进行矫正,不到3分钟,腰腿疼痛全消失。

18、两腿僵直,近来腰部经常疼痛。现在两腿一动也不能了。在其两足之临泣穴用三寸银针,两手同时行针,只听凌某禁不住叫了一声:知其两腿经络已通,随手出针,凌某当即两腿一綣坐起身来,又翻身下床,活动一下腰部,高兴地说:“唉呀,我好了,我真的好了!”

(六)尾骨痛

19、尾骨隐隐疼痛3个多月,不能骑自行车,不能坐硬处。查尾骶处外形无异,压痛明显。即针左右后溪,得气后令其带针端坐已不再觉痛,令其爱人用手按压其原痛处亦不再痛。嘱隔日针1次。二诊时,已基本不痛适。

(七)腰椎骨质增生症

骨质增生是一种骨骼关节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大多是年龄40岁以上的人,又称骨关节炎。用手三针、足三针治颈、腰、足跟部骨质增生,效果比较理想,特别是消除疼痛和麻痹则疗效尤为突出。

20、殷某正躺在车上,因腰痛腿疼不能下车。他被诊为腰椎骨质增生压迫右侧坐骨神经痛,卧床难动。在两中渚穴各刺一针,疼痛顿减。随即又针其双太冲,行针得气后立即出针,让两人强挽两臂令其先翘伸右腿,右腿抬起45度并可伸屈,又抬左腿因左腿不太痛,抬伸较好。再行双中渚之针,起针后即可走动自如。

(八)骶骼关节、髋关节疼痛

21、高某由3个人抬上三楼的大会议厅。患者自己上不了诊桌,由人帮扶拖上桌子。双腿上抬试验30度,再被动上抬就喊痛。先取一支26号3.5寸的银针全部刺入右内庭,透涌泉直达足跟之前缘;另一针刺入左内庭,同右针一样直达足跟之前缘。再先行右侧,速提速进,在足底形成“↑”,再行左侧之针如右一样,然后让患者带针自己抬腿。她像没什么疼痛一样,每条腿均抬到80度,并反复抬落3次。起针后,患者翻身爬下桌来,让其在大家面前来回走动3次,大约20多米,然后又下蹲站起3次。

(九)手颤抖

22、左手颤抖10年,不能端碗吃饭,不能拿茶缸子刷牙。忽忆《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后溪穴有“手足拘挛战掉眩”句和中渚穴之“战振绻挛力不加”语,即给针后溪一针,嘱每日针l次。针后溪3次后,症状开始减轻,又针中渚3次,症状大为减轻;以后中渚、后溪交替针刺,半个月后,空手时基本不再抖动。

(十)肋胁痛

23、是肋间神经痛,夜间常常影响睡眠。对其中渚飞刺一针,并令其深呼吸用力咳嗽一声;咳声过后,让其试试右肋是否还疼痛,邓先生试了试,笑了:“真怪,怎么一点也不痛了?”

中渚治胁肋痛,有效者多,而亦有无效或效果不显著者;若无效,出针后再针痛侧之支沟穴,大多数可以应手而愈。在入针后能让患者深深吸气并咳嗽出声音来,这样效果就更好。让患者深吸气,用力咳的动作,在治疗其他痛症时也常常配合而增强其疗效,如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等。

(十一)大腿内侧疼痛拘急

24、右大腿内侧拘急疼痛3个多月,严重时走路呈轻微跛行。查外形无异,沿其疼痛一线按压至膝内侧上缘亦无明显压痛,伸直右腿作抬腿、内外旋时,其大腿内侧上段疼痛明显。患者体质较胖,饮食二便均正常,似属中医的筋脉挛急之症。随针右足太冲,行针得气后即提针皮下,针尖偏向内侧,向第一跖骨后下方再针一针,当即令患者再做针前活动疼痛的姿势,而不再觉疼痛。

(十二)足底发热疼胀症

25、两足底发热发胀2年,夜间常常影响睡眠,常用凉水湿敷或足踏凉地以缓解之。《证治要诀.脚气》篇责之肾虚湿著,命门火衰,失于温煦敷布所致。以前也遇到过足心热痛的病症,且多系女性,针灸涌泉穴疗效较好。故从内庭入针透过涌泉直抵足跟前下缘,提针皮下,再向两侧刺入呈“↑”形而出针。第三天二诊时,自叙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法,针3次而不再来。

(十三)三叉神经痛

26、右侧三叉神经痛已8个多月,几乎天天都痛,夜间更甚,喝水、吃饭、说话、触摸上唇右侧一点均可使疼痛加剧。特别是吃饭,只要动口一嚼即剧痛难忍,甚至流出泪来。他伸出了右手,对其右后溪飞速刺入,瞬间行针呈“↑”形后,此一针再吃饭、喝茶、说话也不痛了,过了一个星期仍不再痛。。

笔者用针同侧后溪治疗三叉神经痛,不论十年、八年之苦,多能立竿见影,少则一两次,多则八九次即可治愈。若不能立即止痛者可配合同侧翳风穴,多可立即生效。附翳风穴之针法:第一支三叉神经痛,直刺得气后提针至皮下再将针尖向上斜刺;第二支直刺:第三支,直刺得气后提针皮下,再偏向下斜刺。

(十四)顽固性头痛头昏

27、l0年来频频头痛头昏,天气变阴前及下雨天头痛头昏加重,剧烈时心中干呕而不吐。针右后溪,头痛立止;令其闭是双目,慢慢呼吸,把右手提高过头,又慢慢行轻提慢刺之法,头脑感到清爽而出针。共针5次而彻底痊愈。

中医穴位疗法秘不外传的经验 

歌诀

人体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大椎尾闾通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点拨带脉通左右,秘法治病九穴先。

注解;

通阳的主穴即是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

尾闾是内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就在腰阳关附近、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必须经过的地方、故阳气最易至此最易受到阻滞、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先在此处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是升阳的第一大穴、而涌泉穴是虚阳上聚的速降首穴、{可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心脏的反应点在心腧、肝脏的反应点在肝腧、胃的反应点在胃腧与膈腧、肺的反应点在肺腧、肾的反应点在肾腧、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腧腧、癌症的反应点在膈腧。

一针治疗咳嗽

感冒后咽喉部有不适感的,可以单取列缺穴, 针扎后让患者用力的咳嗽,快速提插,拔针后立刻见效。! 

肩痛穴  这是平衡针灸的一个穴位。方法一肩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方法二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针刺承山治疗后头痛、后颈痛:直刺50 mm,逆时针方向轻微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5—8次可痊愈

点按双解溪治肩周炎 

用按压法,反应有局部酸、麻、胀感。同时令病人活动双患肢。解溪穴位置:在脚腕中间,即系鞋带处之中点,也称鞋带穴。属足阳明胃经。解溪主治:肩关节周围炎,亦可治膝关节炎,对糖尿病、头痛、目疾、精神病也有医疗作用。寒则逆经而刺,热则循经而刺。

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神阙穴

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神阙穴的位置在脐孔两旁边缘处,左右各一。左侧神阙穴通左侧十四经;右侧神阙穴通右侧十四经),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

一位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

在艾绒底下垫一片薄薄的鲜生姜,这即可以保护穴位的皮肤,又因为生姜的辛温之气可入人体,效果更佳。灸神阙最好垫一片生姜。还可以直接用从药店买回的清艾条,点燃后在肚脐附近熏烤。坚持艾灸,不久,您会发现身体变得非常舒服。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高热痉厥、过敏休克针刺双合谷、双太冲、人中;或人中、合谷、内关。

太冲、太溪、曲池是最好的降压穴位 

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不让肝气升发太过,是肝经上最负责任、最任劳任怨的;肾经上的太溪穴补肾阴就是给“树”浇水;大肠经上的曲池穴用来扑灭火气,三穴配合起来降压效果最好。一定要坚持每天按揉这3个穴位,每次不低于200下。高血压服用杞菊地黄丸胜过六味地黄丸。 

急性咽炎一针见效

不论是一侧、还是双侧,红肿的大小,吞咽困难者,严重者呼吸都困难者,一般都可一次治愈。具体方法是:只需病人取坐姿,用三棱针在胸椎的第三节处和肺腧处针刺,然后加拔罐15分钟,这时病人的疼痛感就开始减轻,红肿部位开始萎缩,大约20—30分钟后,病人就没有痛感了。此方法每次见效。

过敏性鼻炎

深透印堂:听起来很容易谁都会,扎下去不见得谁都能扎到位,不到位效不佳。 

针法:2.5寸针,左手拇食指提拿印堂穴皮肤,右手持针尽量与皮肤水平向鼻梁方向进针,当扎到一定深度有阻力时,退针至皮下,再重新按原路进针如此反复1-2次可将针透到最深深度,每当这时,总能听到患者“通了”的惊喜叫声。

 列缺:直剌或向肘部斜刺0.2~0.3寸。

合谷取穴:患者并拢拇、食指,手背部第1、2掌骨间肌肉隆起最高点。直刺0.5~0.8寸。

内关:直刺0.5~1寸。进针稍偏向桡侧可刺及正中神经干,产生向手指尖的触电感,若正中神经损伤,可影响拇指外展、屈曲和对掌,指端温、触、痛觉消失,桡动脉搏动减弱。针刺时,以得气为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

曲池直刺0.8~1.2寸。若刺及桡神经干,可产生前臂外侧、手背外侧并向指端放射的强烈触电感。针刺时,以得气为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