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道医

 新用户97879064 2023-05-26 发布于陕西

曾和永山老师聊天,他曾说陈士铎代表的道家医学是一个很厉害的存在。近自己半人半鬼开始看了看陈士铎,收获很大。

真的有一条路叫做修行的路,那是和红尘不一样的路

细细的读了读陈士铎老前辈的书,“气”在我的脑子里开始游走。发呆了一会,我在想或许我们离古中医真的已经太远,但是无妨我们会用一生去探索追寻。

下文可能没有逻辑,基本想到哪里写哪里,此文写了好多天,现在我的身体情况不支持自己专心写文了。

理气,或许陈士铎先生没有理气的概念,是我这个后生硬加上去的,可是我还是要写一下理气。提到理气就必须说到道家。医是道家的,而道又是何物?我想就是规律吧。

最近一直在悟一句话,阴阳相随。

有形的物体必然有无形的存在,所以有形的结节形成背后必定有无形的气聚而成行,所以想要把有形的结节化开,必须把无形的浊气全部散完,而散无形之邪,在于心,千年暗室,一灯则明,医道果然通天道,这个学习过程中,又懂了修行为何。

万物都离不开阴阳,阴阳运化就是老子所言的:道冲吧。道家,一个听起来非常神秘又有底蕴的两个字。      

他和医又有什么渊源呢?上古得道之人又是什么样呢?

陈士铎老先生在我看来就是继承了道家思想,并且见道的人。

我们知道在明朝后期,成熟的命门水火理论是在道教炼丹术影响下的产物,对于医学而言,这是一场大的创新,而这个创新现在还在指导着临床。

陈士铎先生的老师是傅青主,傅青主也是道家之人,读了陈士铎先生的书,我发现他也是很重视道家思想和医学的融通,并且把命门水火的理论运用到了极致。

根据学术考证命门水火学术观点继承于明温补诸家的观点,比如继承的很深的就是被陈修园骂的很惨的赵献可,所以陈士铎是对赵献可的名门学说有所发扬。并且把道家理论贯穿在其中。

在我看来,其实命门水火就是理气,就是让水火颠倒颠的原动力。或者可以说此为中气,为祖气。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

命门

其实在学术界对命门的说法不一,我们看看陈士铎怎么说的。

命门真火篇中少师曰:命门居水火中,属水乎?属火乎?岐伯曰: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命门经主篇岐伯曰:肾中之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也。宜以肾中之命门为主也。

小心真主篇为当曰:命门为十二官之主寄于何脏?岐伯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即命门也。为当曰:鬲盲之上,中有父母,非小心之谓欤。岐伯曰:盲之上,中有父母者,言三焦包络也,非言小心也。小心在心之下,肾之中。

陈士铎曰:小心在心肾之中,乃阴阳之中也。阴无阳气则火不生,阳无阴气则水不长。

从引文中可知,陈士铎的命门部位在:心之下,肾之中

所以命门部位就是心之下,两肾之间的范围之内。

并且陈士铎引道教祖师爷广成子之语:窈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气,亦之命门也。并且陈士铎主张要通过道教修炼内在体验来认知。也就是说通过修炼我们是能够感知到命门的,那是来自身体的本源。说起来有点悬,不过大医张锡纯不是说学医需要打坐,练内丹吗?

陈士铎是一个很注重修炼的人,他的书中非常强调命门水火的重要,特别是命火的重要,并且还为我们指出了修炼之路。

陈仕铎认为丹鼎修炼就是任督二脉是先后天之气升降相交的通道,所谓先天之气就是命门水火的功能,也可指命门真火,体现了医道一家的观念。他认为:且命门居于肾,通于任督,更与丹田神室相接。存神于丹田,所以温命门也。守气于神室,所以养命门也。修仙之道无非温养命门耳。

三关升降篇中进一步说三关者河车之关也,上玉枕,中肾脊,下尾闾,而命门……水火之中实藏先天之气,脾胃之气后天之气也,先天之气不交于后天之气则先天之气不长,后天之气不交于先天之气则后天之气不化,二气必昼夜交而后生生不息也。然后天之气必得先天之气交而后生,而先天之气必由下而上,升降诸脾胃以分散于各脏腑。三关者先天之气所行之径道也。

其实这就是祖师爷说的: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有他的气化,从先天之本肾涌现出了一股能量,这股能量要去往心火那里,此为明。

当肾水那股能量升到一半的时候必须借助脾胃这个后天之本消化的食物精微才有足够的资粮到达心火,反之则无力这就是先天交后天。

也就是陈士铎那句先天之气不交于后天之气则先天之气不长,后天之气不交于先天之气则后天之气不化。其实五脏六腑皆虚位,只有二气在运行。而人和天地相参,也会受到六气的影响,我想这就是五运六气吧。

最后陈士铎提出:气旺则升降无碍,气衰则阻,阻则人病矣,则解决气衰的方法,就是要助命门之火,益肾阴之水,则气自旺矣。这是养生祛病之道。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是命门之火维系生命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表现。

陈仕铎对如何心肾交通问题,取张景岳子宫(胞胎)命门说的观点,并且予以改造,提出了胞胎别为一脏沟通心肾的观点。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我觉得不管是中气沟通心肾,还是命门沟通心肾,还是胞胎都是名词而已。《外经微言·藏腑阐微篇》:五脏之外的胞胎因其位置处水火之歧肾中有火亦水火之歧一样,并且由于胞胎上系心,下连肾,往来心肾,接续于水火之际,可名为火,亦可名为水,非水火之正也

它的功能与五脏等同胞胎处水火之两歧,心肾之交,非胞胎之系不能通达上下男女无此系,则水火不交。并且,男女各有之,胞胎之系,上出于心之膜隔,下连两肾,此男女之同也。从而提出了水火心肾二脏经胞胎通道进行交通的新见解。

如果说张景岳直接采用《内景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房(即胞胎)之中神门户的说法,那陈士铎的观点就是这个说法的进一步发挥。在《救母篇》中,他说:心肾无咎不交者也。心肾之交接,责在胞胎,亦责在肝胆也。肝胆气郁,胞胎上交肝胆,不上交于心,则肾之气亦不交于心矣。

心肾之气不交,各脏腑之气抑塞不通,肝克脾,胆克胃,脾胃受克,失其生化之司,何能资于心肾乎?水火未济,肝胆之气愈郁矣。肝胆久郁,反现假旺之象,外若盛内实虚。肾因子虚转去相济涸水,而郁火焚之,木安有余波以下泄乎?此木郁所以水闭也。即用胞胎沟通心肾说以阐明心肾不交之病理。

这里确实可以总结一下:心肾相交

第一:心,肾两个极点(能量启动,转化的核心)

第二:三焦 甲木 乙木是通路

第三:脾胃(戊土和己土 是精气转换的场所)

文行到这里,有点恍惚,脑海里多出了很多话: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有想起来那句: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在易为乾坤,乾坤为体,其用在坎离。

坎离之间是什么?

我想是东方东龙木。木是万物之中气,也是复卦所说的天心。

顺为人,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而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命门水火论。

可以说陈士铎先生总结了前人命门水火理论,把其作为解决临床出发点的同时,也为丹道修炼、养生提了供理论依据,从下文可以看到依据。

《命根养生篇》中,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出于肾之不静乎?岐伯曰:肾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小动,仍在心之寂也。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

又作出总结: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特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指出了肾中之水乃先天之水,水来源于精以及与精动与火动之间的统一,养的方法在于安心而已。这与修仙之道无非温养命门耳观点互为补充。      

医道最终要落实于临床,陈仕铎现实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把这个理论实践,并且作用于临床,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药物治疗的意义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方剂和药物之中,赵献可以八珍补火,六味补水,张景岳注重补阴,发展出了左归丸、右归丸。陈仕铎从命门水火出发,在方剂上有大量创制,著名方剂有引火汤等。他还以这一理论分析单味药之水火阴阳性质,作为组方用药的根据。这些正是陈士铎经验独到之处。而借用先生的理论我们就可以学习到理气的概念。

《辨证奇闻》引火汤的组成:熟地3两、巴戟天1两、茯苓5钱、麦冬1两、北五味2钱。

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金,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以引火归源乎?

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有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

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在近年出版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傅山引火汤(即上述之引火汤)之运用颇有特色。方以九地(即九制熟地)、盐巴戟肉、天麦冬、云苓、五味子为主加减使用。从其在本书中的病例来看,本方治疗范围以从原来用以治疗喉症,扩大到用以治疗龙雷之火上硏种种上热见证,如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鼻衄、卒中前兆、三消重症等。  

临床小心分析理气,结合利用理气,就会少出很多弊端,而先辈的学问我们也要好好的继承,很多前辈已经自成体系,陈士铎先生根据临床经验,引命门水火概念分析中药,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多有发挥。如下:

巴戟天:补水火之不足,益心肾之有余,实补药之翘楚也。用之可以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而无用附子、肉桂温补命门太热之过。   

玄参微寒之品,善散浮游之火,退胃肾之火,既不损胃,又且滋阴,但须多用,不妨一两以用至五六两。因为元参解下焦之火,非多用不能成功。

元参与肉桂共用,用元参以降火,随用肉桂以安火,大用元参而少用肉桂,或佐以纯补真阴之药,自然火得水以相制,火得水而潜藏,又何至再为浮游哉。

泽泻善泻肾中之邪火,泻邪火,即所以补真水也。用之于五苓散中,逐邪火而存真水,火去乃水自升,水升乃津液自润,而灌注于肾宫。

用于六味丸中,乃泻中有补。如肾中无火,故用八味地黄丸,于水中补火,泽泻性既利水,而泻中又复有补,引火下行泻火之有余,而不损火之不足,辅桂、附以成其既济之功。   

陈士铎先生已经自成体系,这个体系我把它叫做理气吧,让五行各归其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