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永武:孟子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新用户5331MFnj 2023-05-27 发布于山东

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儒家对中国发生的影响最大。孔子是儒学创始人,孟子则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集大成者。“其初有周孔并称,其后有孔孟并称,孟子并被后世尊为'亚圣’,其影响可见一斑”(郭齐勇:《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47页)。牟宗三先生认为,孟子上承孔子,下开陆 ( 象山) 王 ( 阳明) ,与孔子一起同为中国文化生命主流精神与智慧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

在中国文化史上,孟子虽然是最受争议的先秦大儒之一,但总体而言,肯定与认同孟子,则是学界主流。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性善论已经在汉代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前,汉文帝已经对孟子的仁政思想多有肯定,“这表明汉文帝对孟子的仁政思想存在高度认可,'文景之治’或是汉初儒术治国的一次成功践行,而这次尝试的成功又成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的先声”(李华:《文景之治与孟子仁政思想的汉初践行——以汉文帝诏令对<孟子>的传承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汉代思想家继承发展了这些思想元素。仁政、民本无须多说,我们以性善为例,看孟子的思想元素如何被继承和发展。汉代的人性理论主要有贾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韩婴的性善情恶论,扬雄的性善恶混论和王充的气禀说”(张小稳:《秦汉时期孟子学研究的滥觞及特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年11 月23 日)。

孟子的思想在唐代引发了论辩。韩愈、柳宗元围绕孟子“夷夏观”“义利观”“心性论”等思想展开了论辩。韩愈高度赞扬孟子,肯定孟子为维护儒家正统地位所做出的贡献,认为孟子是“孔子之道”的正宗传承者,“因此主张将其列入'道统’;柳宗元则极力贬低孟子,认为他违背'孔子之道’的真精神,因此反对将其列入'道统’”(张勇:《韩柳孟子观之分歧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东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关于孟子是否违背孔子之道,笔者认为,孟子阐述其思想时与孔子不尽相同,但其关于仁政、民本思想等主流与本质则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

通观中国历史可见,孟子的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变迁中得到了彰显。在文化发展史上,每一次文化复兴都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全面搜集和甄别,才能完成推陈出新的历史使命,而“中国儒学在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以对儒家经典的回归、重新梳理、崭新诠释为先导的”(舒大刚主编:《儒学文献通论》上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0页)。历史的兴衰恰恰证明了人民的力量,“王夫之在对明朝覆灭的反思中,继承、发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深刻地认识到了民众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作用。”(王其俊主编:《中国孟学史》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526页)确证了孟子民本思想的重要价值。

孟子的思想不仅在国内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得到广泛传播。“由于地理与政治的原因,《孟子》一书首先同其他儒家经典一起传入亚洲国家”(刘培桂主编:《孟子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孟子》在日本的传播是一个接受、批判与再阐释的动态传播过程,它传入日本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约730年)(张晓明:《从“汤武放伐”的诠释看<孟子>在日本近世的传播——以山鹿素行的古学为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日本学者谷中信一高度评价了孟子思想的价值,认为孟子为了实现其理想中的仁义而力排众议地勇往直前。“孟子的这种激情给予读者以极大的震撼,并产生了颇多的成语故事。即便是在日本,以《孟子》为典故的故事成语亦不胜枚举。总之,在种种褒贬声中,《孟子》作为四书之一,最终在儒学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严肃的事实”(谷中信一:《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孙佩霞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44页)。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将《孟子》译成拉丁文传回本国。随后,《孟子》又相继被译成法、德、英、俄等文,在西方诸国刊行。牛津大学把《孟子》中的篇章列为公共必修科目,伦敦大学把《孟子》列为古文教本(刘培桂主编:《孟子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由此以后,孟子思想开始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系主任齐思敏教授到山东邹城参加“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议开幕式上说:“孟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的思想从18世纪开始启发了伏尔泰等一批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子也是我们老外的祖先”,“因为我们外来学者'得志行乎中国’”(韩振华:《他乡有夫子: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22页)。

孟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是其性善论、仁政思想与民本思想,还有他倡导的积极向上、舍生取义、舍我其谁的主体意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和浩然之气。“孟子之君子观对后世仁人志士所奉行的积极向上之人生价值目标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无不以这种孟子之君子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塑造自己的人格。他们的精神与气概构成了中华民族崇尚民族气节、坚持正义、具有顽强之民族凝聚力和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孟子心目中之君子,更是我心中向往之君子”(王杰:《孟子心目中的“君子”》,《学习时报》2021 年3 月12 日)。诚如是,王杰先生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孟子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可谓一语中的。

此外,孟子是语言艺术大师,具有非常高超的论辩能力,不仅善于运用比喻说理,而且还非常善于创造和运用成语来说理论事,妙趣横生,魅力四射,为后世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语言文化和语言艺术。孟子对话涉及的成语有:与民偕乐、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野有饿殍、率兽食人、仁者无敌、挟泰山以超北海、缘木求鱼、明察秋毫、不见舆薪、与民同乐、匹夫之勇、流连忘返、幼而学壮而行、箪食壶浆、浩然之气、拔苗助长、出类拔萃、以力服人、以德服人、力不从心、心悦诚服、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反求诸己、闻过则喜、与人为善、彼一时此一时、舍我其谁、舍近求远、舍易求难、男女授受不亲、好为人师、左右逢源、赤子之心、声闻过情、夜以继日、集大成、金声玉振、知人论世、一曝十寒、专心致志、鱼与熊掌、舍生取义、心之官则思、杯水车薪、以邻为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一毛不拔、摩顶放踵、以身殉道、当务之急、言近旨远、守约施搏,等等。其中,许多成语就出于孟子,有的成语则是孟子在辩论中使用的,为其辩论说理增添了语言魅力和逻辑力量。

“《孟子》七篇……共含260章,35384字。其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主旨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它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文笔雄健,语言优美,气势磅礴,浑然天成。”(刘培桂主编:《孟子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孟子通过这些成语的运用,不仅为当时和后世留下了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也留下了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文化和多维视野的价值观。

综上可见,孟子作为亚圣,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在民本思想、人格塑造、浩然之气、人才思想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成为儒家学说继往开来的大师,其思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酌价值。

——摘自薛永武《孟子译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