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二月走苏州,观姑苏风情之九:无锡寄畅园

 zzz_0401 2023-05-27 发布于北京

上回说惠山脚下是文人作文场所,有各代名人相继遣字留书。这些文人中就有宋代苏轼,前集曾说东坡先生有诗言及惠山下烹小龙团,又登绝顶望太湖。北宋神宗赵顼(念赵须)的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大哥从徐州知州调任湖州。因途中要路过无锡,他便约了高邮秦观和杭僧道潜同游惠山。来到惠山,游山兴起,三人便各作《游惠山》诗三首。苏诗中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之句,提到了惠山泉下漪澜堂。秦诗中有“上干青磝磝,下属白磷磷。洞天不知老,金界无栖尘”之句,提到了惠山寺洞天金界。僧诗中则有“阶泉漱石齿,照眼光磷磷。嗟我鱼目光,畴能缀明月”之句,提到了惠山泉三阶漱石。这是我上回说的“东坡先生携门生秦观在此雅诗三弄”,三个人每人弄出三诗。

东坡先生大家都熟。那位杭僧道潜初名何昙潜,字参寥,苏轼改其名道潜。道潜和秦观是好友,后在杭州智果禅院遇苏轼,被东坡高看其诗。道潜因乃僧人,学界便称其释道潜,作有《参寥子集》十二卷。秦观常随苏轼游历四方,子瞻赏其才华,便推送给王安石做太学博士,就是国立大学教授。苏轼回朝做翰林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念张垒)四人同在国史院做编修,被称作苏门四学士。秦观诗词可观,是婉约派顶尖,后人赞其“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试读一下他的这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你看,轻轻流淌的词语间一股淡淡的忧伤,这是秋愁。

光阴荏苒,日月穿梭,北宋元丰二年转眼就到了明代。秦观后人中有无佳人无考,却是颇有才子的。明代时期,秦观后人中又出才子,此人叫秦金。秦金在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中了进士,入朝做官,在福建当户部主管,负责给京城运粮。明武宗朱厚照的正德初期,秦金跑去山东镇反,因功做上山东布政史。你说他一个福建的文官跑去山东和农民打架,算什么好汉,这纯属狗拿耗子。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秦金擢升户部右侍郎,就是户部三把手。新官上任三把火,秦金把其中一把火烧在了老家无锡,这秦家不知是何时从秦观的高邮迁到了无锡。秦金花钱收买了惠山寺大和尚圆显法师,占了小和尚住的僧房“沤寓”,就是上集看见在惠山寺左路五观堂后面。

秦金为什么不说扩大自己家祖宅,却占人家僧舍?他曾和同事邵宝共游惠山竹林,有诗曰:乾坤何处寄真游,晴日平湖万顷秋。云叶洗空天宇净,浪花飞动竹山浮。少陵诗兴高千古,司马襟怀溢九州。我亦欲留双眼碧,蓬莱遥望海东头。他这是看上了惠山脚下这块宝地。秦金在这里拆僧舍,盖起自家私园。在园中叠石造山,掘地为池,植树栽花,筑屋搭亭,做成一座幽隐花园。园起后,秦金颇为得意,因己号凤山,便为园取名“凤谷行窝”。至于为何是“行窝”嘛,秦金可不敢把它称作行宫,但这行窝和行宫的性质是一样的,城内有府,郊外有墅。为庆新墅落成,又提笔研墨赋诗一首: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窅碧萝。峰高看鸟度,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秦金其后常年在外做官,历任南京和北京户部、礼部、工部、兵部尚书,还做了一回太子太保,人称“两京五部尚书,九转三朝太保”。直到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秦金退休回到无锡,翻盖城里宅子做“尚书第”住下。凤谷行窝常年没有老爷太太居住,这郊外别墅免不了就日渐颓废。嘉靖二十三年秦金死后,他的后代都没什么大出息,倒是族里一个侄子秦瀚养了一个乖乖子秦梁,嘉靖二十三年中了进士,做官做到江西布政使。秦瀚、秦梁父子从秦金后代手中接下凤谷行窝,重新做了精装修,改名凤谷山庄。这是做了家宅,不仅仅是别墅了。

秦梁在山庄住下,便赋诗和唐人旧句:浩歌振空谷,长啸流高雯。知音去我久,太虚聊可邻。烟光被层峦,芳气寒清樾。松门僧未归,石径泉不绝。你看,他诗中提到惠山脚下自家祖先太虚秦观墓,还提到隔壁惠山寺的听松门和惠山泉。秦金当年和邵宝发起的碧山吟社此时还有定期活动,秦梁的老父也在那里不时露一小手,曾有“一亭十老二泉南,前辈风流燕子谙。双柚花开春又晚,九峰云起碧犹涵。尚留漉酒陶巾在,尽许游山阮屐探。从此吟声落龙缝,如琴如筑佛灯龛”。

秦梁之后,凤谷山庄的主人是秦观后代另一族人秦耀。秦耀是明穆宗朱载坖(念朱载季)的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卿和光禄寺卿,东林党人。被人举报巡抚南赣剿灭李园朗农民起义时,杀百姓冒充寇尸领功。遭弹劾罢官回乡。为免抑郁,他便重修凤谷山庄。疏浚池塘,重栽花木,翻建老屋,更新家具,完工后,将宅园改名“寄畅园”。寄畅二字取自王羲之的一首诗。会稽兰亭诗词雅集参与者中有一玄言诗人许询,王羲之曾有诗与其唱和: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松。这寄畅园正是位于惠山东麓山水之阴,秦耀又是失官被黜,只好把心思寄于此山水之阴,便取右军诗中“寄畅”二字做了园名。

此后,寄畅园一直在秦耀后代手中流传。清康熙初年,秦耀曾孙秦德藻曾修葺。这一时期是寄畅园最兴旺时,正如秦观《行香子》中所吟: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开始,玄烨曾六下江南巡视,南巡途中路过无锡时,都会来寄畅园游览。我们现今最熟悉的秦观是他的那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康熙当年也是把这首《鹊桥仙》默记于心。第一次南巡时,他公事完毕,便在归途游览江南景色。在无锡惠山游览时,知道秦观后人有宅园于此,便进去秦园小坐缅怀秦观。五年后第二次南巡时,不仅入园,还为其题写“寄畅园”。

康熙第一次南巡时,秦德藻之子秦松龄以顺治年进士出身正在翰林院做编修。第二次南巡时,这秦松龄已被罢官回乡。第四次南巡时,康熙念其秦观后代,便带其长子秦道然进京,陪九阿哥胤禟(念印堂)读书,成了八爷党二等随从。这秦道然虽然在康熙四十八年考中进士,却不好好在翰林院做编修,而是留在九阿哥府上做了财务总监。不解诗书的胤禛(念印真)登基雍正位后清理八爷党,秦道然受牵连被扁。雍正帝在史上找了另外一个姓秦的,说他秦道然是秦桧的后代,罚他白银十万两。秦道然家中无恁多金银,朝廷便把他关入牢中,还把寄畅园没收。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朝廷换届。雍正往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投票,选举弘历做第四届大清国皇帝,这是正大光明匾首次用做朝廷换届投票箱。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秦道然的儿子秦蕙田殿试中了第三,就是探花。他泣血上奏求皇上放过其父,自愿捐弃功名。饱读诗书的乾隆一查,知道此秦蕙田是秦观的二十六代孙。再看其奏折,满篇都是泪,好似秦观的“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乾隆十一年,无锡梁溪秦氏族议要给寄畅园一个稳妥的安排,以免将来族人做官不顺时把祖传宅园又没收。大家决定把原来的宅屋改成宗祠,后面的园子也就成了祠堂附属,这样就把家产变成了族产。除非被灭九族,否则就可避免宅园被官家抢走。

雍正在位期间不曾出京,乾隆则是学其祖康熙帝,南巡凡六次。老乾对宋代东坡和秦观最是喜爱,所以每次南巡都要去寄畅园坐坐,还给另题一“寄畅园”匾。其曾说“江南诸名墅唯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前面说过,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乾隆辛未年即是乾隆十六年,这是他第一次南巡。回来后,便“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得景凡八”。这是说在清漪园中依寄畅园意境造了惠山园,就是现在颐和园里的谐趣园。老乾所说“江南诸名墅唯惠山秦园最古",乃是说其它园林都几易主人,而此寄畅园主一直都是秦观后人。老乾为寄畅园题诗,曰:轻棹沿寻曲水湾,秦园寄畅暂偷闲。无多台榭乔柯古,不尽烟霞飞瀑潺。近族九人年六百,耆英高会胜香山。松风水月垂宸藻,昔日卷阿想像间。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中,寄畅园也未逃劫难,被破坏过半。此后,虽寄畅园做为秦氏祠堂还存在,但秦家人已无力打理,只能任其逍遥自败。新中国1952年,秦氏后人将寄畅园捐献国家。无锡市重修、重建,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批中还有扬州个园和何园。你看,自秦金追随先人足迹至惠山脚下建园,至三十代后子孙将其捐献国家,这寄畅园自始至终都是秦家产业。

寄畅园的三间正门就在惠山寺天王殿外左手,听松门东侧。

寄畅园正门是坐北朝南,并不奢华。三间门厅,前有青石踏垛,两边有一对石报鼓,不是门墩。上面是简单的抬梁灰瓦单檐硬山顶,砖雕脊墙,正脊吻很特殊,是镂空砖雕的祥云。檐下“寄畅园”额匾落款印章是“乾隆宸翰”。

门厅內侧山墙上有刻石。

这是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时任太子少保、漕运总督的铁宝所书《惠山秦园记》节选。篇尾和落款印章在前,篇首却在后,相当罕见。铁宝姓董鄂,是满人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以行草见长,和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称为“清朝四大书法家”。

进了门厅即是一进院三间正房。

明间开门,次间槛墙槛窗。前后有檐廊,前檐廊相当宽大,好似月台。明间挂“鳯谷行窝”门匾,落款是“屺瞻(念起沾)”,这是当代江苏画家朱屺瞻。前面那座寄畅园正门,过去是不是挂过秦金的“凤谷行窝”匾、秦梁的“凤谷山庄”匾、秦耀的“寄畅园”匾?那些都是明代的,康熙题寄畅园后,正门应该挂了康熙御笔题匾。现在挂的这是乾隆御笔题字寄畅园,是最后一块御笔匾,按照历史顺序,肯定是对的。不过,从前的那些匾去哪儿了?这座凤谷行窝堂是寄畅园过去的正房。

秦耀的寄畅园时,这座正房应是叫做“栖元堂”。秦耀为其题诗云:独抱违时蕴,幽栖岁月深。太元犹未草,我异子云心。诗中最后一句中“子云”是西汉武帝时期大臣终军,字子云。“太元”是说终军随汉武帝出行,得一白麟和一奇树。终军上《白麟奇木对》,说这是武帝改元狩年带来的吉兆,象征大汉一统。这首诗是秦耀怀才不遇的哀叹。

进去看看。

堂内布置是客厅,明间背屏下摆条案、方桌和太师椅,还有高几花盆。前面两边也是茶几扶手椅。背屏上挂康熙所题“松風水月”匾。松风水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中“松风水月,未是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这是说玄奘不止满足于佛教经说表面光鲜,还要去西域取回真经。后人摘出“松风水月”,用以论述精致清幽的景色。匾下挂陈德华绘《惠山云起》,两侧是吴觉迟书老乾《游寄畅园题句》,都是无锡当代书画家。

坐在凤谷行窝堂内向外望,直对正门,可见门外,并无影壁或屏风遮挡。

凤谷行窝两侧有院墙,围成一个庭院。墙上还有康熙所题“山色溪光”和乾隆所题“玉戛金枞”刻石。

从凤谷行窝堂出去,转过一座框景的月亮门。

那里有一座屋。

过去看看。

这是秉礼堂。前后有封闭檐廊,堂内减去了中柱和前檐柱,所以非常宽大。现在也是按照客厅布置,虽然客厅家具一应俱全,可却显得很空旷。后檐枋“秉礼堂”匾是无锡当代书法家仲许所书,颇有古风。

这座秉礼堂过去应该是凤谷行窝的主人大客厅兼宴会厅,改成祠堂后,这里应该是祭祀典礼处。秉礼堂前面廊柱间全开隔扇门,堂内又很宽敞,应该是族人行祭最佳处。

堂外有一汪池水,池边是叠石护岸。周围有曲廊环绕,类似于北方四合院的抄手游廊,廊璧嵌各家法帖刻石。

当然,竹石是不缺的。

这里就是一个景观小院,是寄畅园入口的独立建筑群。顺着游廊往后走,穿过一座月亮门就可进入后花园,门额石上刻着“凝秀”,门前开着红梅。

园中正房是含贞斋,坐西朝东,屋前有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叫做九狮台。

含贞斋下有二尺高基座,前出一路垂带踏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明间开门,次间木槛墙槛窗。外有一圈檐廊,廊柱间下有坐凳楣子,上面枋下却没有倒挂楣子。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歇山顶,灰砖脊墙。正脊也是镂空祥云脊吻,中间有牡丹砖雕。它的屋顶和正门屋顶类似,垂脊前后相连,看上去是卷棚,其实却有正脊,正门是硬山顶,含贞斋是歇山顶。堂前两棵大树,这是南方特有的木子树

明间门柱楹联出自明代莫止的“新添十竹皆珠玉,恰对九峰如画屏”诗句,清代擅行草的李兆洛所书。进去看看。

明间背屏前摆紫檀客厅四件套,背屏上挂一幅漆画《明寄畅园全图》。江苏的扬州漆器很有名,多有镶嵌螺钿。堂内减了一排中柱,却添了一排后金柱。明间金枋挂“含貞齋”纸匾,无锡当代书法家刘铁平所书。金柱挂楹联:池含林采明于缬,石贻苔华媚若钿。清代和珅的对头钱沣所题,当代书法家刘汝霖书。

说含贞斋是寄畅园正房,是因为园主秦耀在这里是干正事,那就是读书写字呗。左次间是书房。

这书桌不知是不是当年物件,但却是明末清初式样。后面的书柜是古代式样,专为存放线装书而设计的柜门或者抽屉。这肯定不是秦耀当年物件,上面明明写着“明史”字样。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明史》完成时,秦耀已经死了一百年了。书柜两边那是古代书架,也是为了摆放线装书。窗下安置了茶几椅子,老爷看书写字的时候,太太可以在这里织毛衣相伴。

左次间做书房是古代室内布置习惯,就像上面这样。因为老爷在桌上写字时,手笔不会遮挡前窗进来的光线。满清进关后,在皇宫里是把右稍间或尽间做书房,比如养心殿的三希堂。满人习惯坐炕,他们在屋内南窗下设木塌,榻上摆炕桌。皇上都是坐在炕桌东侧,这是上手位。此时,皇上在炕桌上写字的话,手笔也不会遮挡光线。

老爷读书累了,可以去右次间的罗汉床上歪一会儿,太太喊来梅香给老爷捶腿打背。

“含贞”当然就是富含贞德之意,这是园主秦耀的谦辞,“德高望重”一词只用了前两字。并赋诗一首:盘桓抚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吾贞。看来从前含贞斋前是有一棵松树的。

前面说过当年老乾第一次南巡,游寄畅园后喜其幽致,携图以归。更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一河塘边建惠山园,其中的书房澹碧斋即是肖含贞斋之意,也是惠山园正殿。老乾为澹碧斋题诗曰:斋俯绿琉瓈,澄观会筦倪。藻渊潜赤鲤,锦浪泛文鹥。淡月银蟾镜,轻烟丝柳堤。忘怀此小坐,还似对梁溪。老乾之后,嘉庆帝将惠山园改造成现在的谐趣园,澹碧斋做了配殿改称澄爽斋,改建了另一座敞轩做了正殿涵远堂,嘉庆帝曾在那里办公。

寄畅园中另一座正规的、功能性的轩堂是卧云堂。

和含贞斋相似,卧云堂也有二尺高青石台基,前出一路垂带踏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它只有前檐廊,檐廊左手穿山连接园中游廊。上面的屋顶没有含贞斋规格高,抬梁灰瓦单脊硬山两面坡顶,叠瓦脊墙,祥云砖雕脊吻。前面明间和次间全开六扇五抹隔扇门,素面裙板。你看它的明间柱础不同于别处,是两层的,下面青石覆钵,上面铜鼓。明间门上挂“卧云堂”门匾,溥任书。溥任是醇亲王载沣次子,侧福晋所生,溥仪异母弟弟;溥仪是嫡福晋所生。

卧云直解当然是像神仙一样躺在彩云之上,后指隐居,不理尘事。卧云堂初乃秦耀卧房,秦耀题诗曰:白云已出岫,复此还山谷。幽人卧其间,常抱白云宿。可能是在清康熙年间,秦耀曾孙秦德藻将此卧房改造成现在这样的厅堂,这座厅堂自此成为寄畅园中的大客厅。进去看看。

彻上明造,减去中柱和前金柱,厅内非常宽敞。明间后金柱间做背屏,前摆客厅四件套,两边是主宾陪同座位。背屏上挂“山色溪光”横匾,落款钤的印是“康熙御笔之宝”,这是当年康熙第一次南巡所题。匾下挂一幅设色水墨画《寄畅游春图》,没认出来绘者大名。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游春图》是隋代展子虔所作。两边挂楹联:流泉戛玉通芳沼,修竹成荫覆曲廊。这是出自乾隆最后一次南巡时,随行的皇子永琰为寄畅园题诗。

卧云堂连接九曲游廊。

这游廊一直向前,差不多走遍院内东墙。老乾在清漪园中惠山园也建有游廊,比这里的规模大,差不多绕惠山园完整一圈,长度仅次于长廊。寄畅园东墙下是一方形石壁小池。

池东墙下有一座太湖石,一腿弯曲,扭腰站立。你如果去巴黎卢浮宫见到那尊维纳斯雕像,她就是这个站姿。他们秦家人管这座太湖石叫作美人石,说是美人引池为鉴,扭捏作态摆Pose,此池便顺理成章地称作“镜池”。老乾南巡来游寄畅时,见到此石,便问其名。接驾的秦蕙田上前答曰“乃美人石”,老乾说你太小女人做派了,这明明是一昂首挺胸的汉子嘛。弘历兄宣来纸笔改其名“介如峰”。介如出自《周易》,后引申形容一人立于二石之上,顶天立地也。老乾为此石改完名字还不过瘾,又题诗曰:一峰卓立殊昂藏,恰有古桧森其旁。视之颇具丈夫气,谁欤号以巾帼行。设云妙喻方子美,徒观更匪修竹倚。亭亭戍削则不无,姗姗阎易非所拟。率与易名曰介如,长言不足因成图。正言辨物得朅揽,惠麓梁溪永静娱。老乾诗中所说古桧现在还有一棵,立在石旁。

池北立有一座阁。

说是阁,其实它是一座二层楼。阁是那种二层外有平座,腰檐和平座间有夹层,楼则是复屋。

此阁是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二层楼,它的二层推窗外有一圈美人靠,当年是为有美人坐此观美人石。老乾改称那石为介如后,美人靠此而坐就成望汉,更佳。

此阁的屋顶非常罕见,这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庑殿顶,没有正脊的庑殿顶非常罕见。你再想一下含贞斋的屋顶,寄畅园里的屋顶都非常奇妙,很有创新。上檐下挂“凌虚阁”额匾,落款是“玉溪道人”,题于2000年。玉溪道人是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全真派,住华山玉泉道院。腰檐下挂“江南胜迹”门匾,落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秦家史上是不是有后代遁入空门和进山修道?这寄畅园2000年重修时,无锡居然请到释道两教会长为非寺非观之园题字,也是相当了得。

凌虚阁的“虚”是指天空,秦耀当年曾为此阁题诗云:飞瓮耸碧虚,临下如无地。九阍若可扪,从此吁上帝。诗中说此阁耸碧虚,那就是说凌于镜池水映天空之上。“九阍(念九昏)”就是九天之门。

老乾在清漪园中惠山园肖凌虚阁之意也建有一座楼阁,叫做“就云楼”。你看,连名字都肖似。他还为就云楼题诗:因迥为高易,对山得阁幽。有窗纳荟蔚,无地幻沉浮。竹素今兮古,萝轩春复秋。宜居忘世者,繄我足先忧。嘉庆改惠山园为谐趣园后,题就云楼为“瞩新楼”。

经过凌虚阁旁一座月亮门,就又回到卧云堂出来的九曲游廊。

逶迤前行,游廊连接一座水榭。

水榭前有一座小小的月台,周边是半圈青石座凳。这是先月榭,在此处观园中河塘,当然先见月映水中之景。秦耀便为此水榭题诗:斜阳堕西岭,芳榭先得月。流连玩清景,忘言坐来夕。老乾在惠山园中肖此榭建一屋,题名“引镜”,并题联:茭花晓映雕栏日,莲叶香涵玉沼波。

过了先月榭,游廊穿过水边半座六角亭。

此亭后墙有“鬱盤(念郁盘)”横匾。典出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唐代王维绘画,言其“《辋川图》,岩岫盘郁,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郁乃草木茂盛状。郁盘亭中青石圆桌和四只绣墩是秦耀遗产一部分。

郁盘亭后有一座穿山门,也是框景之门。

门上额石刻着“句石”,原来这里墙上嵌了不少带有字句的刻石,都是《寄畅园法帖》刻石。看看这一块。

这是秦观的《墨竹》,少游亲书,不可多得。“墨君飒飒风雨鸣,垂鸾舞凤翻青绶。一竿珍重几百缗,奚啻渭川三万亩。金锵玉戛空琴声,婢行奴颜谢花柳。得亭真从寂寞间,卓古高标压群丑。不须辨直致湘江,便觉满窗凉意透”。

老乾在惠山园中肖此亭建一池边小亭,叫做“水乐亭”,题诗曰:石泉真可听,丝竹不须多。声是八音会,徵为六合和。非关肖西浙,乍似遇东坡。群鹤神仙侣,还来按舞傞。嘉庆年间,此亭改称“饮绿”。

先月榭和郁盘亭前的河塘也是有名称的,叫做“锦汇漪”。“漪”就是水波之意,锦汇漪就是水波如锦缎呗。秦耀也曾为这池水题诗:灼灼夭桃花,涟漪互相向。水底烂朱霞,林端日初上。

沿锦汇漪东岸游廊继续向北,有一座挺大的水榭。

它的上面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这个亭子之大满可以叫做敞轩了。廊柱间有一圈美人靠。进去看看。

上面这是卷棚顶,不是船篷顶,桁枋椽檩都是圆木。后墙上有“知鱼槛(念知鱼见)”横匾,两侧穿山门额石刻着“似濠”、“梦庄”。

这三处字已经指明此处乃观鱼之所。世人都知这“知鱼”典出《庄子·秋水》,庄惠二人游于濠梁之上,有一段关于“鱼乐否”对话。这一段文字也写在了一块牌子上,挂在“知鱼槛”匾下。这段对话说明“勿以己心度他人之腹”。老庄最后一句是中国古代诡辩术实例。槛是栏杆,就是那一圈美人靠。屈原《招魂》中有“坐堂伏槛,临曲池些。芙蓉始发,杂芰荷些”,对,就是那首“魂兮归来辞”。屈原所说“芙蓉”乃水芙蓉,就是荷花。

秦耀为知鱼槛题诗:涧外秋水足,策策复堂堂。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

知鱼槛北,锦汇漪水上有一座七跨石板桥,叫做七星桥。

七星桥东,水畔是一座水榭。

这座水榭形制和知鱼槛一样,亭中挂“涵碧”横匾,此“碧”当然是锦汇漪碧水。秦耀曾为其题诗曰:中流击孤艇,危亭四无壁。微风水上来,衣与寒潭碧。

走上七星桥,见那端有一大屋,有游廊连接涵碧亭。

上前端详。

此屋和前面所见卧云堂一样,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面有檐廊。不同的是此屋下没有那么高的基座,前面也没有出阶踏垛。明间廊柱挂当代江苏书法家王能父所书楹联: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句出明代无锡进士华云的《鼋头渚(念圆头煮)》。

进去看看。

这里现在是布置成客厅,明间挂“嘉树堂”横匾,也是王能父所书。后金柱挂楹联“千年人家参差树,百代承名寄畅园”,落款是李铁映。原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的书法功力相当深厚,号称铁笔刀书。

秦观曾作《茶》诗,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其后人建此嘉树堂,当是对山迎水烹茶品茗之所。静院谈心闲品茗,虚窗抱膝畅评诗。萧然顿觉尘襟净,栖隐真惟此地宜。秦耀曾为嘉树堂题诗云:嘉木围清流,草堂置其上。周遭林樾深,倒影池中漾。秦耀诗中所言嘉木肯定不是特指茶树,而是周边佳美之树,当然少不了梅花。

锦汇漪的这一个角落有七星桥、涵碧亭和游廊连接的嘉树堂,老乾在惠山园荷塘尽头依此意建了知鱼桥和载时堂,知鱼桥隔水建澹碧榭。嘉庆年间改建惠山园时,载时堂改称知春堂,这个角落几乎和寄畅园锦汇漪的七星桥之角完全相同。老乾当年曾说载时堂“背山得胜地,面水构闲堂。阶俯兰苕秀,檐翻绮縠光”。他说那知鱼桥则是“屧步石桥上,轻鯈出水游。濠梁真识乐,竿线不须投。子我嗤多辩,烟波匪外求。琳池春雨足,菁藻任潜浮”。

寄畅园嘉树堂这里不仅有梅,还有藤萝紫薇,自春来时便次第花放,堂前灿烂一年。

嘉树堂一侧置月亮门,内有另一处小园。

明弘治年间,画家孙艾在常熟城外虞山一块岩石上筑屋,称大石山房,孙艾尝引客来此诗画聚会。查良镛先生某祖先查慎行清康熙年间曾游孙艾大石山房,遗诗“又作西城半日留,短筇筋力试山游。爱随云气穿仙掌,笑插花枝上佛头”。明正德年间,秦金建造凤谷行窝时,依孙艾大石山房之意,在此筑屋一座,亦称“大石山房”。

现今的大石山房是依原样重筑,纯粹的民房,面阔三间却只有二间前檐廊。它的屋顶很俏,倒不是俏在单檐单脊悬山顶;而是俏在正脊脊墙上的砖雕。这是民间所称的“丹凤朝阳”图案,此处是双凤,它们朝向祥云上的一轮红日展翅,那轮红日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这所房屋的式样和装饰都说明它真是山中民房,很符合“大石山房”之谓。官宦幽园中忽见一座草民山房,即有情调转换,也是一种节奏变化。大石山房在古代园林中叫“对景”,现在叫“对比”。秦耀重修寄畅园后,为嘉树堂旁大石山房题诗一首:寒崖挂苍藤,一石塞云栋。夜半月明中,天风吹欲动。

嘉树堂左侧是大石山房,前檐廊右穿山门外则是一片嘉树危石。

这也是以门框景为画,此画有标题,写在门上额石:“閒韻”。你可以从画中看见一条石阶小路,沿此路即可达锦汇漪西岸山坡之巅。山顶有一石柱四角小亭。

因小亭有纷繁红梅萦绕,它便有“梅亭”之称,悬匾于內。你从小亭背墙漏窗向外看,可见红梅朵朵开之景,这叫以窗漏景。和前面的以门框景一样,都是古园造景手法。

老乾在惠山园的荷塘西岸也有一亭,叫做“兰亭”,中立“寻诗径”碑;并有诗云: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石栏遮曲径,春水漾方塘。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自然成迥句,底用锦为囊?

从梅亭向南,叠石假山中有潺潺流水。

此处也是寄畅园诸景之一。其水据传来自惠山泉,顺叠石之阶而下,见有三级,俗称三叠泉。虽有三级,和李白所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三叠泉当然比不了,但不妨碍秦耀称其“悬淙涧(念悬从涧)”。有秦耀小诗为证:淙淙乳泉落,涧道石林幽。寻声穷其源,杖履多三休。因其水声淙淙似金玉八音,后被人改称“八音涧”。老乾在清漪园中造惠山园时,肖悬淙涧之意,将荷塘入水口称之为“玉琴峡”。

从八音涧出来沿西墙下石板小路继续前行。

走到假山之顶,便可遥望锦汇漪对岸,可见知鱼槛和它的游廊。廊后高树起到障景作用,遮挡园外杂观。至夏,应可见:绿树霞蔚廊亭怑,碧水锦鲤芙蓉泮。

寄畅园里有很多法帖刻石,老乾在惠山园里并没有在游廊墙上嵌法帖刻石,而是建了一座三间敞轩,叫做墨妙轩。墨妙轩里摆放老乾临摹古人名帖刻石,一共十块。配御制诗曰:佳处敞轩名墨妙,导之泉注顿山安。苕华两壁千秋粹,即境神诠欲契难。嘉庆年间这十块刻石被移走,墨妙轩改建成现在的涵远堂。

清康熙二十三年,玄烨第一次南巡。考察钱粮供给和官员模样后,便启程返京,途中在无锡进寄畅园参观。为什么要在归途参观寄畅园?我估计是给当时园主秦德藻办理接驾的准备工作,把园子该修的地方修葺一番,至少要做点擦胭脂抹粉之类的化妆吧?该换的家具肯定也要换,茶壶茶碗都要重置。这些准备中有很重要一项,就是要新开一座园门,不能让皇上走我们前面看见那座朝南的宅门,皇上肯定也不愿意进秦家穿堂过屋。这座皇上专用的进园之门开在了东墙上,就叫它东门吧。园内是在知鱼槛和七星桥之间,看看园外。

你别看它就是朝东的一座随墙门,可那门楼相当漂亮,有各种砖雕。门楣上的“寄畅園”和南面宅门字迹不同,正门那里是乾隆所题,那这里就可能是康熙所题。门外虽有一对石报鼓,可门墩就是简单的方箱,这个式样符合当年秦松龄的级别。

皇上要来,地方官员肯定是要陪驾的,江苏布政使要从苏州赶过来吧?常州知府肯定也要来接驾吧?无锡知县不用说,必须要在场。连两江总督都要跪在前排接驾。除了这些正职官员,那些副职肯定也要参加,再加上苏州织造局这样朝廷驻外机构的构长们,大小官员要站一街筒子。这些官员们必须提前到场恭候御驾,他们肯定不愿意在街上恭敬久立,因为一会儿还要陪皇上逛园子,站久了就逛不动了,容易猝死。皇上南巡有一笔专款,从国库拨出来给各地安排接驾支出。无锡地方官员用这笔接驾专款,再加上从地方豪绅家征用的银两,在寄畅园东门对面修了一处院子歇息,因为是官员接驾官用,便称作“朝房”。寄畅园朝房据考只有玄烨和弘历游寄畅园时用过,后再无御驾来临。

皇宫里官员们候旨见驾也有这样的朝房,一般称作值房。清灭之后,这个寄畅园朝房还是地方官员办公使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办公室都退出了,原址重建原朝房。虽是这么说,我估计寄畅园朝房重建应该不是北京奥运会项目。看看朝房大门。

坐东朝西三间门殿,外有八字影壁。因为次间被影壁墙遮住,所以看上去并不起眼。看看进门一进院正房。

这三间正房似乎是老屋,正脊上的砖雕脊饰已然脱落。其内立一屏,乃郴州三绝碑摹本,这是苏轼作跋,米芾所书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北宋绍圣年间,秦观被贬,不断向南流,直到徽宗登基后才被招回朝。这首词是秦观被贬流至湖南郴州时所作: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一首《踏莎行(念踏梭行)》是秦观代表作之一,流传甚广。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秦观离世,苏轼为这首《踏莎行》作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米芾读罢东坡题跋秦词,便写下此篇《踏莎行》。此帖传至郴州,有人刻碑于城内,后被郴州地方官员摹刻于城外苏仙岭大石上。城内碑现已不存,岭上石保存甚好,即是著名的三绝碑。

当年中南局书记陶铸曾游苏仙岭观三绝碑,并依秦韵相和: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寻常处。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树。桥跃飞虹, 渠飘束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劳,风光载得京华去!

除了这里摹写的三绝碑,院中各处墙上也嵌有秦观诗词刻石。看看这块。

这是秦观的一首《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一进院的正房除了三绝碑诗屏以外,并无其它客厅摆设,看来就是一座过厅。过厅前面有檐廊,后面却是一间敞轩出厦。过厅之后是一鱼池,叠石护岸,过厅后出厦就是鱼池上的水榭。池周有一圈抄手游廊环绕,游廊串起过厅后出厦,池南廊上的半亭,还有东、北两座大屋。

这就算是二进院了,鱼池东岸是三间正房,走过去看看。

前面明间次间全开隔扇门,里面有金字招牌。进屋看看。

进深二间,前后有檐廊,后檐廊封闭。上面是抬梁结构,彻上明造。减去一排中柱,做成宽敞的客厅。明间后檐柱间做背屏,挂了一块“留耕草堂”横匾。这座朝房清末时被无锡杨氏占做祠堂,这是祠堂的匾。留耕二字有多种解释,大家现在普遍接受的是“方寸地虽少,留与子孙耕”。宗祠多有用此二字为名的,表示谢祖宗,“尺累并寸积,耕之有余利”。广州番禺沙湾何氏宗祠亦称“留耕堂”。这朝房恢复时,留下了杨氏祠堂的痕迹。这个痕迹不仅仅是那“留耕草堂”匾,还有前面过厅后出厦。那座敞轩水榭其实是杨氏祠堂的戏台,坐在留耕草堂即可观戏。

现在的二进院正房摆放了全套客厅家具,而且是明代式样。这些家具不是紫檀,好像是仿黄檀;没有太师椅,都用了圈椅。

去池北大屋看看。

也是一座客厅,室内装饰简单了许多。没有背屏,当然就没有条案方桌四件套,圈椅换成了官帽椅。刚才正房和这里的家具都是明代式样,其实既然是清代朝房,还是摆放清式家具更好。后金枋挂一块“叢桂軒”横匾,苏州网师园中也有一“小山丛桂轩”。丛桂二字取意自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的一堆门客诗作,这堆门客集体创作的诗歌辞赋用“淮南小山”做笔名。淮南小山有《招隐士》,其中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说是这样的山中有虎豹白鹿,猕猴熊罴,还有隐士。《招隐士》最后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是刘安的门客们为淮南王招贤纳士而作之歌。后人用丛桂轩表示仙隐之地。

刚才那座正房等级最高,大约摸是省部级官员于彼危坐候驾。这座厢房低了一等,就是地市级干部暂歇地。

二进院北,丛桂轩后,那里还有一座小跨院,院里有三间比丛桂轩规格还低之屋,应该是县镇级干部候驾处。走过去看看。

虽也是三间,但没有檐廊。单檐硬山顶,正脊有一盆砖雕牡丹表示富贵。它也有高级的地方,前面两座大屋隔扇门都是素面裙板,这座屋的隔扇门裙板却是有木刻花卉蕃草。

明间檐下挂“凝瑞”额匾。凝瑞当然是说瑞气凝结成露,吉祥得一塌糊涂。宋代晏殊曾做太子舍人,就是东宫太子赵祯近侍。晏殊有诗赞那太子宫“鲛冰千片解华池,神水香醪满爵户。旭日九门凝瑞露,东厢朝拜奉宸慈”。

你看那西墙下,有春半才开的一树梅。晏殊之子晏几道曾有《清平乐》咏梅:“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到院门外再回首。

这也是框景,以门为框。斜阳之下红梅烁,暗屋阶前累石卧。小园已无少游痕,碧水待花落。

从寄畅园朝房出来,和寄畅园有关的景算是都看了。惠山寺、惠山泉、寄畅园连带朝房都看了。颐和园中谐趣园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处小园,那最初是乾隆依寄畅园之意而建的惠山园。这次游了寄畅园本尊,算是不仅吃了鸡蛋,还看了下蛋的母鸡。弘历兄筑成惠山园后,曾作小诗云:偶称寄畅景,因涉惠山园。台榭皆曲肖,主宾且慢论。饶他千里近,消我万几烦。正尔参金地,陡然忆玉门。

你别看这秦园始于明代,明皇们却并未光顾,倒是清帝祖孙几次三番进园游逛。这是因为明皇对此等私家园林并不甚喜,而是自建皇家园林独游。清帝们则不然,他们祖上从来都是在深山密林里打狍子,哪里见过什么园林,要有也都是靠山屯那样的寨子。进关之前好不容易在盛京盖一座宫殿,盖出来的还是像宋江的聚义厅。所以,进关见了明皇宫就已经惊掉了下巴。再走到江南见到山清水秀,修竹烟雨,小河流水,粉墙黛瓦,方寸藏幽,咫尺游仙,这才读懂那些唐诗宋词,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何处。

这一趟早春苏州行,既观姑苏古园,又赏惠山寄畅。所见古建多有重建和修葺,苏式造办传统还在,但极少见到发源于苏杭的锦纹彩绘,就是房屋枋梁上的苏式彩绘。在北京,古建维修中的苏式彩绘修复是最重要内容。颐和园、故宫这些皇家宫苑自不必说,但凡新建的仿古建筑,也要画上像模像样的苏式彩绘。我这一路下来,仅在苏州城隍庙“工”字殿和太平天国忠王府见过苏式彩绘,前者只有痕迹了。凡是刷新后的古建都没有苏式彩绘,是古时既无,还是现代未复?难道现在江苏古建工程队都没有彩绘技术了吗?祖传的手艺可别抛弃呀。

这一路初春江南行,正是:

游人叹江南,江南美尽领。阊门水碧春如锦,惠山花似璟。
花囿引蜂度,金塘袅烟雾。繁华不为昔人住,悠悠梁溪路。

(连载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