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自己的皮脂腺痣作为科研材料

 健明 2023-05-27 发布于广东

后脖颈的一个皮脂腺痣复发了,最近(2023-05)长出来的,去年(2022-06)激光烧了一次,今年又生根发芽。如下所示:

皮脂腺痣

咨询了朋友圈的皮肤科医生,想以自己的皮脂腺痣作为科研材料,但是我对这个疾病(可能是皮脂腺痣)没有太多认识。

朋友圈的皮肤科医生只能说给一些临床建议,就是说完整切除然后做个病理才行,激光做不到那么深,会复发。只需要局部浸润麻醉就好,挂皮肤科的号,然后说要切除皮疹做病理,医生就会送检了。但是医院一般不允许把离体组织给患者。

我简单查了一下皮脂腺痣,都是说说建议切除好,是因为它有可能继发良性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和基底细胞癌,其他如汗腺瘤、汗管瘤、外毛根鞘瘤、鳞癌、角化棘皮瘤等。

皮脂腺痣

但是以自己的皮脂腺痣作为科研材料就有点悬了,首先这个疾病,皮脂腺痣的恶变率,很低,低到可以忽略。。。。

皮脂腺痣的恶变率

其次,我如果没有临床医生合作, 仅仅是作为患者去医院挂号就医其实很难拿到自己的材料去做做一些测序。

最后,我仅仅是一个患者,而且对疾病认识很浅,拿到了自己的材料也很难设计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课题:

  • 我可以把样品显微切割多份,做外显子甚至全基因组,看是否有恶变相关的somatic突变,因为我有自己的正常血液样品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
  • 另外,也可以做其它组学,比如目前最新款甲基化芯片,单细胞

我可以个人出资50万左右做各种测序,也可以自己分析数据,但是没有什么科研想法和课题,这样就很难搞。

希望有相关领域医生专家帮忙出谋划策

可以是课题合作,出想法即可,可以拿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反正我不需要科研文章。。。

我看了看,这个皮脂腺痣相关的测序文章超级少,起码我就看到了一个GSE189848,不过我看不起这个GSE189848数据集的科研思路,文章:《Genome Wid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files in Nevus Sebaceous Uncovered Low Expression of CDKN2AIP and Construction of a ceRNA Network》,仅仅是因为有临床样品,four paired nevus sebaceous and normal skin tissues,做了一个简单的转录组而已,差异分析然后凑ceRNA Network的生物学故事。

凑ceRNA Network的生物学故事

相关领域医生专家烦请加入我们的微信群哈:

如果是不方便加群也可以发邮件给我或者加我微信我们合作!

我的邮箱 jmzeng1314@163.com  ,我的微信:

分割线

 

强烈建议你推荐给身边的博士后以及年轻生物学PI,多一点数据认知,让他们的科研上一个台阶:

再怎么强调生物信息学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基础都不为过,我把它粗略的分成基于R语言的统计可视化,以及基于Linux的NGS数据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