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前言: 将内脏入膳是中国人的特色,并且吃得炉火纯青。百多年后,广州番禺地区及顺德地区甚至弄出一套“猪杂粥”的食法,似是吸取了《秘传食谱》的精华。 原料虽然不矜贵,但心意最重要。 ![]() 秘传食谱-猪门 正文: 第三十八节 清蒸腰子预备: [材料]猪腰一二副,好清汤一大碗,青菜段、绍兴酒、白酱油、盐均适量。 手术: 将猪腰漂洗干净,整个不要切开,放进好汤里面,加上些火腿片、青菜段、绍酒、酱油煨到恰好,取出用手撕作块子去吃,绝佳。 附注: 也有隔水久久蒸煮的。因为这件物件煨的时间太少(潘老师按:短),反而会变老,煨的时间越久,越会变嫩。 潘老师按: 注:这节的做法充分说明前辈厨师对食物质感受火候影响给予关注。可惜对食物质感的定义欠缺全盘的理解以致混乱。 例如“也有隔水久久蒸煮的。因为这件物件煨的时间太少(潘老师按:短),反而会变老,煨的时间越久,越会变嫩”就对食物质感定义表述混乱。 猪腰本身就是具有嫩的质感的食材,几乎是见火就熟,此时的质感还嫩中带脆。然而,如果以不带血水为猪腰熟透的标志,呈现嫩中带脆的质感时,富含血管的猪腰很容易会回渗血水。所以不得不要稍微延长烹饪时间。正是因为稍微延长烹饪时间,就导致猪腰肉质收缩,继而呈现艮的质感,文中解释为“这件物件煨的时间太少(短),反而会变老”,这个“老”实质就是“艮”。为了减弱猪腰艮的程度,烹饪时间不得不继续延长,猪腰肉质结构就会崩解,继而呈现一咬即散的“燘”的质感,即文中说的“煨的时间越久,越会变嫩”。实际上这又是偏向老的表现,而非嫩的表现。 “老”“嫩”“艮”“燘”的质感定义及其详细知识,请参阅《厨房“佩”方》。 ![]() 猪腰(头条推荐图片) 第三十九节 锅烧猪腰 预备: [材料]猪腰一二副,油适量,花椒少许,盐少许,开水一壶。 手术: 将猪腰洗净,整个放入开水里面先煮几十滚;取起晾干水气;放入滚油锅中炸熟,切作片子,用预先研好的花椒和盐去醮吃。 附注: 也有先不要煮就生炸吃的。 潘老师按: 注:这节的附注说明当时的厨师已发现猪腰迅速致熟的优点。因为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的差异,水的传热速度较油慢,导致在同样烹饪时间内,水煮的猪腰还未脱生,继而呈现“艮”的质感,而油炸的猪腰刚刚熟,便呈现更受食客欢迎的“脆”的质感,这就有“也有先不要煮就生炸吃的”的改革。 第四十节 炒腰花预备: [材料]猪腰一二副,油适量,白酱油、绍兴酒、香菰(潘老师按:菇)、冬笋均适量,生葱数段。 手术: 将猪腰洗净臊 气,切成一寸多长、三四分宽的长条,里面再用刀横直、斜间切三四个刀口。放进滚油锅内,炒十几下,加上白酱油、绍兴酒、香菰(潘老师按:菇)、冬笋片同生葱段,再炒几下起过(潘老师按:原文为“過”,疑为“锅”字)。 潘老师按: 注:这节充分体现前辈厨师对猪腰烹制呈现良性质感的结果:一是将猪腰切成花块,而非整个烹制;二是改用油烹,而非水烹。务必以最短的时间让猪腰致熟。 实际上,后来粤菜就有了著名的“油泡腰花”的做法。 第四十一节 炖沙肝预备: [材料]沙猪肝一整块,猪网油一大块;好清汤、绍兴酒、白酱油、熟盐都各少许;肉汤适量,大乌源参一个。 手术: [第一步]将沙肝整个用猪网油包裹,炖两个时辰。取起,将(潘老师按:猪)网油除去。 [第二步]将海参发好,先用肉汤煮一过。取出备用。 [第三步]即将绍酒、好(潘老师按:清)汤、酱油、熟盐同炖好的海参、猪肝同放进一大盘内,隔水蒸约四点钟久。临吃时,将肝用手搯(潘老师按:疑为“掐”字)碎,或切成块子。 附注: [一]有用猪网油包好以后先行蒸好再去炖的,也好。 [二]肝有沙肝、麺(面)肝的分别,色现深紫而略带黑,又起一层层沙点的就是沙肝,宜于炖煮。麺(面)肝色较浅淡,质也极轻、极松,恰就宜于煎炒。 潘老师按: 注:这节介绍可贵之处是讲解了猪肝有“沙肝”与“麺肝(潘老师按:面肝)”之分。 另外,广州人是将猪肝称为“猪膶”。 ![]() 猪肝(头条推荐图片) 第四十二节 炒肝 预备: [材料]麺(面)猪肝一块,油适量,热水、清水、酱油、糖均合度,发好的木耳、切好的葱均适量,醋、豆粉都各少许。 手术: [第一步]先将麺(面)肝用清水洗净,放入热水内略过一滚,等漂去浊味,取起沥乾(潘老师按:干)。 [第二步]取油倾入锅中炼滚,将切的肝放将进去,反覆急炒几下;随取酱油、糖先和好再放进去,加上清水一小碗,加入切好的葱同发好的木耳急急以炒几下,再加上和好的醋同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再炒几下,即行起锅。 潘老师按: 注:“豆粉”即绿豆淀粉,广州人称为“生粉”,是最常用的芡粉。 ![]() 头条推荐图片 第四十三节 杏仁炖猪肺 预备: [材料]灌漂乾(潘老师按:干)净的猪肺一挂(灌法附后),去净皮衣的杏仁二三两,好绍酒一杯,生姜二斤,白酱油、盐各少许。 手术: 将肺先灌漂乾(潘老师按:干)净(要完全现成白色为度),切做略大方块,再用去净皮衣的杏仁、好绍酒同炖,加上生姜两片,等到极烂,再加白酱油同盐合味。 特点: 这样东西去痰清肺的功劳甚大。 潘老师按: 注:杏仁有“南杏仁”与“北杏仁”之分,这节没有介绍,故作补充。 南杏仁产于南方,体型较大,味道微甜,故而又称“甜杏仁”。中医认为其有润燥补肺、滋养肌肤的作用。 北杏仁产于北方,体型较小,因多了一种叫氢氰酸的物质,味道微苦,故而又称“苦杏仁”。中药认为其具止咳、平喘的功效。 ![]() 猪肺(头条推荐图片) 附录:灌猪肺法预备: [材料]猪肺一挂,清水一桶。 [特别器具]板凳一张,大沙(潘老师按:原文是“瓦字底”的煲)一个。 手术: 先将板凳竖起,将肺挂在凳的脚上,用大沙(潘老师按:原文是“瓦字底”的煲)盛清水对准肺管缓缓斟下,一面斟水,一面用手在肺上拍打,这时肺中血水会由下面肺管里冲流出来。但要一边拿水去灌,一边用手去拍,直到肺的颜色灌成雪白为止。 《秘传食谱》待续…… ![]() 粤厨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