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pjz图书馆001 2023-05-28 发布于内蒙古

张国旭  陈兰兰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  110016)
【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99-02
【摘要】  目的  讨论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 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关键词】淋巴瘤  检查  PET CT  应用  表现
        一  淋巴结病变
        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HD有70%~80%累及纵隔淋巴结,主要为血管前间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次为肺门、隆突下等,极少累及后纵隔。PET/CT可显示肿大或融合的淋巴结团块,有活性或有坏死区。孤立性淋巴结肿的诊断较困难,如发现有>lcm淋巴结可视为异常,但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NHL胸部受累与HD相仿,后纵隔淋巴结受累多在NHL出现,HD少见。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受累,PET/ CT可表现为单个或分散的淋巴结肿,也可表现为相邻的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或肿大淋巴结融合成较大的肿块。周围结构模糊不清,血管模糊移位。肠系膜淋巴结受累不论大小如何PET/CT都易于识别。累及肠系膜淋巴结的50%为NHL,HD仅占5%。脏器周围淋巴结肿,如肝门、脾门、胰周等,PET/CT能显示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及相应并发症。颈部淋巴结受累,PET/CT能清楚显示其大小、范围以及对相邻脏器血管的推挤、包埋等。
        二  脏器浸润
        肝、脾脏:尸检分期结果显示,HD30%~40%有肝脾受累,在NHL中,只有肝脏而无脾脏受侵,且肝受侵比HD多见。肝脏、脾脏PET/CT可示肝脾内低密度灶,肝脾弥漫性肿大,其内呈放射性核素高摄取。
        胃肠道:尸检报告半数以上淋巴瘤累及胃肠道,以胃最多,80%为NHL。胃浸润时,胃壁显著增厚,可直接浸润到大网膜,可见不规则的“网膜饼”样肿块,病灶处呈放射性核素浓聚。
        骨髓浸润:淋巴瘤的骨髓浸润较为常见,是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征兆之一,且决定淋巴瘤的分期。单独骨髓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3.5%和14.8%,两者联合应用阳性率21.1%。HD骨髓浸润率约为5%~14%,常伴有广泛纤维化。NHL骨髓浸润率约为30%~50%,但在不同组织学亚型和不同临床分期时并不一致,最常见于恶性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高度恶性淋巴母细胞瘤、小无核裂细胞淋巴瘤和各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作者以骨髓FDG摄取等于或高于肝脏 FDG摄取为骨髓浸润阳性标准,对5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PET结果与骨髓穿刺结果符合率为78%(39/50例),8例PET阳性而骨髓穿刺阴性,3例PET阴性而骨髓穿刺阳性。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器官,淋巴瘤患者肝脏功能受到影响,代谢有一定变异。以肝脏摄取为参照来评定骨髓浸润其准确性受到影响时,可以周围软组织为对照。由于骨髓穿刺部位大多选择在髂前和(或)后上棘。而骨髓浸润可为弥漫性、局灶性,因此穿刺部位不一定代表骨髓浸润部位,骨髓穿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骨髓浸润,有时因为穿刺所得的组织有限,也会导致假阴性。故以骨髓穿刺结果为骨髓浸润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Moog等对78例淋巴瘤患者FDG PET、骨髓穿刺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PET对恶性淋巴瘤的骨髓浸润更有潜力。骨髓浸润还要与肿瘤骨转移相鉴别。对于化疗后短期内进行PET检查的肿瘤患者,由于药物的作用,对骨髓浸润的诊断要谨慎,以免误诊。
        其他:骨骼偶尔受累,可显示受累骨散在骨密度减低及硬化改变,并呈放射性核素浓聚。肾和肾上腺受侵可示体积增大、轮廓模糊:子宫等受侵时体积增大,均呈放射性核素浓聚,与癌鉴别有困难。


        三  结外脏器淋巴瘤
        人体各组织器官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组织,其中各脏器除可为淋巴瘤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外,还可单独发生脏器淋巴瘤,亦即脏器原发性淋巴瘤,如胃淋巴瘤、肝淋巴瘤等。还有一部分尚未肯定有淋巴组织的器官如脑、骨等,也有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生,这些都给影像诊断带来困难。结外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HD罕见。胸部:肺原发性淋巴瘤多为NHL,多表现单个肿块,缓慢生长。头颈部:鼻咽、鼻窦、鼻腔、扁桃体、甲状腺等,多见于NHL,在相应器官显现肿块,与癌不同的是,淋巴瘤常不易侵犯破坏骨骼。胃肠道:可显示胃肠腔内肿块,壁增厚。大肠原发淋巴瘤罕见。肝脏、脾脏:肝原发性淋巴瘤以NHL为主,CT可示肝内单个低密度灶,边缘锐利,瘤内无钙化。典型表现可示中央低密度坏死区周围绕以高密度环,环外又有一圈低密环,即呈“双靶征”。脾脏原发性淋巴瘤少见,病理上分3型,即:弥漫型、巨块型、多肿块型。CT示脾脏增大及脾内低密度灶,难与淋巴瘤浸润区别,后者可同时出现腹腔淋巴结肿。肾脏:原发灶非常少见,以NHL为主。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占脑肿瘤1%,绝大多数为 NHL,可单发或多发,多位于脑胼胝体附近或近中线,增强多为团块样强化,周围有水肿。脑室周围有“镶边状”增强是特征性表现。骨:好发部位为股骨或骨盆,约占50%。X线表现为浸润性溶骨状病变,有时边缘可见硬化边,少有骨膜反应,诊断标准为:①只有单骨受侵;②受侵骨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③首诊时只有骨病变,或只有区域淋巴结受累。
        四  疗效评价
        早期的淋巴瘤用放疗和化疗联合或单独放疗,Ⅲ、IV期的需要加强化疗。早期淋巴瘤75%~90%的病人有效,而与组织学分型关系不大。进展期淋巴瘤在新诊断的病人中使用标准方法只有不到50%可治愈。因此,对进展期的病人疗效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在治疗初期估计疗效的优点是,对顽同性疾病的早期证据可以建议改变治疗方案,如骨髓移植。早期识别化疗的耐药也能够减低治疗毒性的积累,了解治疗开始肿瘤的负荷,这些有可能改善临床结局。
        初步的研究提示,FDG能够早期鉴别出淋巴瘤患者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有效和无效。在化疗结束后或化疗的初期FDG摄取状况是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1个周期治疗后 FDG阴性者,表明有良好预后,应当继续完成整个一线治疗疗程;1个周期治疗后FDG阳性者预后不好,不需要完成整个初期的治疗方案,可以随机地选择接受二线化疗或加干细胞移植。
        一项FDG PET和CT对比的研究报告显示,治疗后复发者FDG全部阳性,而CT只有26%阳性,阳性预测率分别为100%和42%。在复发的病人中,FDG阳性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短于FDG阴性者,阳性和阴性FDG结果的1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0%和86%。
        五  鉴别诊断
        反应性淋巴结和炎症可致假阳性。治疗后胸腺增生的部位也会有FDG聚集。结外器官的(特别是脾脏)弓形体病、分枝杆菌结核、真菌病、结节病等可致假阳性。治疗后骨髓的改变也有可能和淋巴瘤混淆。
        和黏膜伴生的淋巴组织、低分级、小于 lcm的淋巴瘤病灶等可能造成FDG假阴性。 FDG对淋巴瘤骨髓侵犯既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所以淋巴瘤骨髓浸润最好用骨髓活检或MRI检查。
参 考 文 献
[1]宋秀宇,徐文贵,戴东,马文超.~(18)F-FDG PET/CT显像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09年14期.
[2]程月新,李建勇,陈天荣,徐卫,黄静娟,钱思轩,张苏江.PET/CT显像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 2008年08期.
[3]杨明,李毅红,丛粮,顾倩.~(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武警医学,2008年0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