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发现一王族墓志,达到楷书“巅峰”水准,《九成宫》也只学到3成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河南洛阳身为六朝古都,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地下更是埋藏了不少文物,1925年一位洛阳的农民在种地时,就一锄头把王族墓志群给挖出。

后来经过专家鉴定,这些墓志是1500多年前的魏碑,在这200多方魏碑中,有一方颇为耀眼,它就为镇北大将军而写的《元思墓志》。

北魏王族原本姓“拓跋”,后来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政策,于是王族就从“拓跋”改姓了元,这位元思将军乃景穆帝拓跋晃之孙,所以也享受到了王族待遇。

这座墓志从用材到书丹都颇为用心,从字迹来看大概是出自当时的名匠之手,用石为青灰石,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

全碑共计283个字,单字大小在4厘米左右,一直埋于地底,没有经过风霜侵蚀,所以碑中文字极为完整、清晰,没有任何一个字有毁损。

行笔稳重自然,笔势豪放,点画充满强劲的骨力,整体气韵颇为雄壮,字里行间似有将军的英雄气慨,所以学习此作可以增强控笔之力。

防止行笔产生虚浮之气,在用笔上以方笔为主,但为了防止凌厉之气过盛,还加入几处圆笔,用以中和书风。

从而展现出风格的多样化,做到豪放与内敛、古拙与秀逸、潇洒与端凝兼具,从艺术气韵上来说,欧阳询、虞世南等人也难做到这般丰富。

就连“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也才学到3成,在笔法灵活度上远远比不上此作,可谓写出了楷书的“巅峰”水准,是初学者的第一选择。

而且学习楷书就应当从魏碑开始,魏碑将隶书与楷书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气韵上更为高古,在笔法、结字上更加自然,富于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是后世楷书发展的根基,例如唐代的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都曾学过魏碑,而且魏碑既有完善的法度,又具灵活的笔法,比唐楷更加生动自然。

唐代书法恪守法度,因此唐楷的点画极为精细,用笔特别严谨,把规范二字发挥到了极致,若从唐楷开始学习就会使自我笔法变的“模式化”。

字体写的越来越死板,之后也很难再发生改变,好在学习魏碑就能避免这个问题,特别是这幅《元思墓志》融合了多种风格,保存极为完整。

非常适合临摹,若能将此作钻研透彻,就可以让自我书法脱去“俗气”,领悟到正宗的楷书写法,让用笔变的更加丰富多样。

给予大家自我发展空间,对后面的自我创作大有帮助,而且掌握此作之后,向上可钻研秦汉,向下可研习隋唐,学习唐楷就会感到轻松许多。

原碑现存于吉林省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魏碑《元思墓志》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