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影像学诊断

 影像吧 2023-05-28 发布于河南

一、概述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s)是一种相对特殊类型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病变,绝大多数为脑内病变,脊髓TDLs鲜有报道。其相对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在临床上较少见。1979年vander Velden等首先报道了1例白质及近皮质具有低密度病灶的病例,CT有显著占位效应,考虑脑肿瘤,但术后病理显示其具有MS斑块样病理特点,遂以具有占位效应的MS进行报道。1993年Kepes等报告了3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TDLs,当时推测是介于MS与感染或疫苗接种后ADEM之间的一种独立疾病实体。近年研究认为TDLs与MS、Balo病、ADEM等发病机制类似,在临床上部分有交叉,可能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该病的显著特点就是影像上的占位效应,而临床表现相对较轻,酷似脑肿瘤,后被称之为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umor-lik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TIDD)或称脱髓鞘假瘤(demyelinating pseudotumor,DPT)或肿瘤样MS(tumefactive multiple sclerosis)。因该病与胶质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鉴别困难,临床易混淆,且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故近年来更多地被称之为TDLs。
该病常累及中青年,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生活难以自理,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其与脑肿瘤易于混淆,一些患者被误诊为肿瘤而行手术,切除了本来可治愈的病变组织,导致患者脑功能严重损伤;另一些TDLs患者虽未开颅,却被误认为肿瘤而接受γ刀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确诊而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故及早正确诊断是首要问题。
尽管脑活检是诊断TDLs的金标准,但其也有局限性:①患者恐惧脑活检或因多数医院条件所限,脑活检难以广泛开展;②脑活检诊断困境:有时TDLs病理不典型,当伴有胶质细胞增生或假性异型性时,易与脑胶质瘤相混淆;③活检术前因使用糖皮质类固醇后的PCNSL病变组织失去典型的淋巴瘤病理改变,且病变边缘常伴反应性T细胞增多,易被误诊为TDLs;④在脑活检取材少或定位不够精确时,缺乏典型病理改变,难以确诊,需再次活检;⑤少数患者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TDLs,但鉴于影像学缺乏支持,追踪随访后,发现病情反复,再次手术证实为脑胶质瘤或PCNSL。
目前,对TDLs的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与典型影像特点进行甄别,因国内外尚缺TDLs相关诊断标准或专家共识,现结合我们及国内同行对TDLs相关的诊断经验,将TDLs的临床、影像、病理、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如下,以期为同行诊断TDLs提供参考,特别是为不能行活检病理确诊TDLs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二、临床特点

(一)发病特点

TDLs的发病率及患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缺如。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慢性起病,很少有前驱感染症候,个别发病前有疫苗接种及感冒受凉史。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中青年为多。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总结了近60例TDLs病例,其发病年龄范围为6~56岁,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6岁左右,国外报道发病年龄稍大,Kim等对15例TDLs进行了研究,其平均年龄为42岁,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当。

(二)自然病程

早期有学者提出TDLs或为介于MS与ADEM的中间类型。儿童期ADEM可伴有TDLs,Poser等认为TDLs是MS的一种变异类型,与Lolekha看法相似。近年来,国内外若干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TDLs为单次病程,少数可向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 remitting MS,RRMS),或再次以TDLs的形式复发,部分可与同心圆硬化(Balo病)重叠,但极少数可与NMOSD重叠。

(三)临床症候

TDLs绝大多数为脑内受累,并以白质受累为主,还可累及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少数脊髓也可受累。与脑胶质瘤相比,多数TDLs临床症候相对较显著,少数亦可表现为影像病灶大、临床症候相对较轻的特点,与胶质瘤类似。TDLs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主要取决于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随病程演进症状逐渐增多或加重,总结起来,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1.局灶性功能障碍
①病变本身或水肿所致的局部压迫可出现头痛,甚至高颅压等症状,刘建国等研究发现,25.0%的TDLs以头痛首发,占TDLs首发症状的第一位;②锥体束受累可出现肢体无力、中枢性面瘫等症状;③双侧皮质脊髓束受累后可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强哭、强笑、强握摸索等假性延髓性麻痹症状;④下丘脑受累,可出现闭经、水钠潴留等电解质紊乱症状;⑤脑神经受累,则可出现复视、周围性面瘫等相应症状,若并发视神经炎,则可出现类似视力下降及相应眼底改变,个别还可有视野向心性缩小等改变;⑥病变累及大脑皮层相应功能区,患者还可出现失读、失写、偏盲以及体像障碍等症状,甚至意识障碍及尿便失禁。但癫痫极为少见,这也是TDLs与脑胶质瘤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重要鉴别点。
2.认知功能障碍
少数患者可出现轻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TDLs皮层受累或功能区之间联系纤维受损有关。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视空间能力障碍、反应迟钝、错语、重复语言;可伴有情感障碍,如淡漠、少语、烦躁,甚至精神恍惚等。TDLs认知损害的程度及发生频率远不及PCNSL,具有一定鉴别意义。
3.脊髓病变
脊髓受累较为少见,可仅累及脊髓,亦可合并颅内TDLs病变,部分病例合并NMOSD,可累及视神经,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抗体阳性。其临床症状根据病变累及的脊髓节段位置及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皮质脊髓束等传导束受累情况不同,而出现相应症状,如束带感、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尿便障碍等,可有病变以下深、浅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三、辅助检查

(一)脑脊液与血清学检查

尽管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如CT、MRI在诊断脱髓鞘疾病方面已广泛应用,是疾病诊断与鉴别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但血清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查在TD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仍是不容忽视的。
1.CSF相关检查
颅压多数正常,少数轻度增高,多数患者CSF蛋白水平正常,少数呈轻、中度增高,细胞数多为正常。刘建国等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TDLs研究发现,其颅压为(168.3±46.6)mmH O,CSF中位白细胞数为2(0~6.5)个/mm ,蛋白为(475.0±251.5)mg/L。个别患者CSF的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OB)呈弱阳性或阳性。部分患者的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或IgG合成率有不同程度增高。动态观察若OB持续呈阳性,则要注意其向MS转化的可能性。
2.血清学免疫相关检查
极少数TDLs与NMOSD重叠,其AQP4抗体阳性,伴有可提取核抗原(ENA)部分抗体阳性者更易复发。

(二)电生理学检查

电生理学检查对于TDLs的诊断意义并不显著,可作为对于确定疾病受累部位与范围的亚临床证据。
1.脑电图
多数正常,少数可表现为轻中度异常,为非特异性改变。
2.诱发电位检查
包括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脑干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其结果可因病变累及部位与范围而定。

(三)影像学检查

1.影像学标准及分型
一般认为,TDLs的影像学标准为:①T WI最大病灶的最长直径≥20mm;②具有占位效应(轻度:脑沟消失;中度:脑室受压;重度:中线移位、钩回疝、大脑镰下疝);③病灶周围可见水肿带(轻度:<1cm;中度:1~3cm;重度:>3cm)。
按TDLs的影像学形态特点、病灶形态可将TDLs分为以下四型:①环样病灶(ring-like lesions):病灶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可呈闭合环形及开环形强化;②弥漫浸润样病灶(diffuse infiltrating lesions,图3-4-1a、b):T WI显示,边界不清,可呈不均匀强化,犹如弥漫浸润样生长);③同心圆样病灶(balo-like lesions,图3-4-1c);④大囊样病灶(megacystic lesions,图3-4-1d):病灶呈长T 、长T 信号,且≥3cm,向皮层或沿皮层发展,边界非常清楚,可呈环形强化。

图片

图片

图3-4-1 TDLs影像不同类型表现

三例不同形态学类型TDLs,分别为浸润型(图1a,图1b)、同心圆样(图1c)、大囊样(图1d)

2.病变部位
以白质受累为主,还可累及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病变双侧受累较为常见,病灶可为单发或多发(更常见),少数可同时累及脊髓。累及额叶最为多见,其次为颞叶。另外,基底节区与胼胝体受累也较常见。
3.头颅CT平扫
TDLs在CT平扫时绝大多数为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影(图3-4-2a),个别可为等密度(图3-4-2b)。脑胶质瘤(图3-4-2c、e、f)、PCNSL(图3-4-2d)则多数呈高密度影,较少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因此,对于脑内占位性病变,CT显示高密度病灶,基本上可除外TDLs。脑胶质瘤及PCNSL头颅CT高密度可能与细胞增殖后排列密集、核质比例较高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病程有一定关系,少数PCNSL患者早期头颅CT呈低密度,随病程进展逐渐变为高密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3-4-2 TDLs头颅CT表现

病例1:TDLs,女性,31岁,头颅轴位CT示右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图2a),中心小片状等密度影(图2b)。病例2:胼胝体间变星形细胞廇Ⅲ级,女性,45岁,头颅轴位CT示胼胝体压部及与之毗邻的双侧顶枕交界区可见弥漫性高密度影(图2c)。病例3:PCNSL(弥漫大B淋巴瘤),女性,58岁,头颅轴位CT示左侧基底节区肾形高密度病灶(图2d)。病例4:左侧基底节区弥漫星形胶质细胞瘤Ⅲ级,男性,53岁,头颅轴位CT示左侧基底节区环形高密度灶(图2e)。病例5:左侧半卵圆星形细胞瘤Ⅱ级,女性,50岁,头颅轴位CT示左侧半卵圆中心点片状高密度灶(图2f)

4.头颅MRI检查

(1)头颅MRI平扫:

MRI显示的病灶常比CT的范围要大,水肿也更明显,多为长T 、长T 异常信号,其中,70%~100%的患者T 均有高信号异常,边界较清楚,部分伴短T 边缘,与之比较,脑胶质瘤边界多较模糊,该特征可作为与胶质瘤鉴别的重要影像依据。部分TDLs为同心圆硬化型,MRI呈“煎鸡蛋样(fried-egg like)”表现(见图3-4-1c,3-4-3a)。像肿瘤一样,TDLs可表现出占位效应,但肿块体积与占位效应往往不成比例(见图3-4-1a),临床症候相对影像学改变较轻微,病灶周围往往有水肿,且水肿带随病程进展,并逐渐减轻或消失。反之,则更支持肿瘤诊断。确诊为TDLs后给予相应的糖皮质类固醇治疗,病灶多渐渐缩小或消散。

图片

图片

图3-4-3 TDLs头颅MRI表现

病例1:TDLs,女性,51岁,轴位T WI示多发类圆形长T ,呈“煎蛋样”(图3a)。病例2:TDLs,女性,53岁,DWI(图3b)及ADC(图3c)显示双侧侧脑室旁病灶弥散受限,表现为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左侧为环形弥散受限。病例3:间变型星形细胞瘤Ⅲ级,男性,27岁,DWI示右侧额叶病灶中心呈片状低信号,周边弥漫性高信号(图3d)
TDLs急性或亚急性期,以细胞源性水肿为主,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多为高信号(图3-4-3a),随时间延长信号逐渐变低,至恢复正常,但不会出现低信号,而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信号变化则多与DWI相反(图3-4-3b)。脑胶质瘤与PCNSL等早期DWI可为等信号,随着病程可逐渐变为高信号,而且越来越高(图3-4-3d,黑色箭头),也可坏死后出现低信号(图3-4-3d,白色箭头)。脑肿瘤周围水肿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而ADC则多为高信号。

(2)MRI增强扫描:

因血脑屏障的破坏,TDLs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在Gd-DTPA增强时,表现为结节样、闭合环样、开环样、火焰状等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开环样”强化(也有称“C”形强化,图3-4-4a)最具特征,即周边不连续的半环或开环形强化。诸多研究发现,当脱髓鞘病变炎症向侧脑室方向扩展时,靠近皮层的病灶部分往往炎症活动性较弱,强化多不显著,故环形强化的开口处多朝向皮层,而环形强化的连续部分则多朝向侧脑室;反之,环形强化开口常朝向脑室。另外,部分TDLs MRI增强扫描可见垂直于脑室的扩张的静脉影,呈“梳齿样”结构(见图3-4-4b),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多见,该特点对于TDLs的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脑肿瘤一般无此特点。

图片

图片

图3-4-4 TDLs MRI增强表现

病例1:TDLs,男性,43岁,冠状位T WI增强示左右额叶皮层下病灶分别呈“闭合环形”及“开环样”强化,其中后者缺口朝向皮层方向,另外,还有部分呈斑片状及结节样强化(图4a,发病22天)。病例2:TDLs,女性,55岁,轴位T WI示双侧侧脑室额角及枕叶多发“云片状”长T 异常信号,左侧病灶较大,周边低信号边缘(图4b箭头,发病30天);冠状位T WI增强示双侧侧脑室额角旁斑片状强化(图4c箭头,发病10天);矢状位T WI增强示右侧侧脑室额角及枕叶病灶呈“C”形强化,前者缺口朝向侧脑室,后者缺口朝向皮层(图4d箭头,发病30天)
我们对60例TDLs的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TDLs的MRI增强扫描的病灶形态可随TDLs的临床病程按一定规律演变:①急性期(起病<3周),以斑片状或结节状强化为主(图3-4-4c);②亚急性期(起病3~6周,图3-4-4d),则逐步演变为开环样、闭合环样或花环样,同时也可合并斑片状强化;③慢性期(起病≥6周),仍可表现为开环或闭合环形,原有增强信号逐渐变淡呈斑片状或消失。

(3)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可反映病变组织的代谢情况,对TDLs与脑胶质瘤和PCNSL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DLs的 H-MRS主要表现为: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峰降低,多数还伴有乳酸(lactate,Lac)峰升高,少数可有脂质(lipid,Lip)峰升高,β、γ-谷氨酰胺和谷氨酸(glutamate and glutamine,Glx)峰升高可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图3-4-5a)。

图片

图片

图3-4-5 TDLs的MRS表现

病例1:TDLs,女性,53岁,病灶区 H-MRS显示Cho峰显著升高,NAA峰轻度降低,Cho/NAA=4.7,Lac峰显著升高(TE=144),β、γ-Glx峰升高(图5a)。病例2:间变星形细胞瘤Ⅲ级,男性,46岁, H-MRS显示Cho峰显著升高,NAA峰显著降低,Cho/NAA=6.1,可见Lac峰(图5b)。病例3:PCNSL(弥漫大B淋巴瘤),女性,58岁, H-MRS显示Cho峰显著升高,Cho/Cr=8.0,NAA峰下降,可见高大的Lip峰(图5c)
尽管急性期TDLs与低级别胶质瘤MRS的表现较为相似,均表现为NAA峰下降与Cho峰、Lac峰升高,但若数月后复查NAA峰值并未继续降低,而Cho、Lac峰值持续升高,则更支持肿瘤。另外胶质瘤(图3-4-5b)及PCNSL的Cho/NAA比值多≥2(图3-4-5c),尤以PCNSL组为高,往往比值可达7,特别是PCNSL往往可见高大的Lip峰,有时与Lac峰融合,该征象特异性更强,而TDLs未见类似报道。PCNSL的Lip峰升高可能和脂质吞噬细胞有关。少数胶质母细胞瘤也可出现高大Lip峰,可能与坏死相关。

(4)磁共振灌注成像:

脑胶质瘤因局部血流的增加而多呈高灌注(图3-4-6a、b),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呈高信号,而TDLs不出现高灌注表现(图3-4-6c、d),此特征可作为脑肿瘤与TDLs的影像鉴别手段之一。

图片

图片

图3-4-6 TDLs的MRI灌注特点

病例1:胶质母细胞瘤,男性,38岁,轴位T WI增强示左侧顶枕交界皮层可见结节样强化病灶(图6a),在ASL像呈高灌注(图6b)。病例2:TDLs,男性,44岁,轴位T -FLAIR(图6c)示双侧额叶皮层下及侧脑室旁白质可见大片融合蝶形病灶,累及胼胝体膝部,ASL显示双侧病灶处灌注无明显增高(图6d)

四、鉴别诊断

1.脑胶质瘤(见表3-4-1)

表3-4-1 TDL、PCNSL与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等鉴别对比观察

图片

续表

图片

①临床特点:脑胶质瘤往往表现出影像学占位显著,但临床症候相对较轻,而TDLs则与之相反,可能与胶质瘤瘤细胞沿神经纤维之间弥漫浸润,很少破坏神经纤维及神经元有关。统计显示,约25%的TDLs以头痛起病,易被误诊为脑肿瘤;而20%的脑胶质瘤患者以癫痫起病,此症候对胶质瘤的提示意义更大,而TDLs鲜有癫痫起病报道。②CT:首先超过半数脑胶质瘤可见高密度或等密度病灶,与98%以上的TDLs均为低密度灶相比,具有显著的鉴别意义。③MRI平扫:与TDLs(见图3-4-1a和3-4-3a)相比,脑胶质瘤T WI信号稍低或为等信号,特别是对于低级别胶质瘤,T WI多边界模糊不清(图3-4-7a),占位效应更为显著,有时尽管病灶不大,却能观察到显著的灶周水肿及中线移位。脑胶质瘤病变的DWI多随时间呈越来越高趋势,而对于高级别胶质瘤,若病灶合并坏死、出血、囊变,可见高信号的病灶内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而TDLs的DWI信号只会随病程逐渐变淡,直至恢复,很少见低信号。④MRI增强扫描:TDLs随病程其增强形态学可出现动态演变,逐渐出现结节样强化、周边(环样、开环样、花环样等)强化,最后在慢性期随炎症逐步消退,而强化变淡;而脑胶质瘤则随不同病理学分型及WHO分级,强化影像表现各异,主要呈结节样、团块状或雾霾样强化,胶质母细胞瘤易出现囊变、出血、坏死影像特点。⑤MRI新技术:还可借助MRS及ASL等功能MRI检查进行鉴别,如部分TDLs可见β,γ-Glx峰,而胶质母细胞瘤有时可见高大Lip脂质峰,对于诊断与鉴别有一定的辅助鉴别价值;另外,胶质瘤的Cho/NAA多≥2,若显著升高,临床意义更大。⑥特殊影像征象:a.增强MRI的“梳齿征”对于TDLs的诊断有相对特异性;b.脑桥的“基底动脉包绕征”(图3-4-7d)高度提示胶质瘤;c.胼胝体肿胀增厚现象于胶质瘤更为多见,TDLs少见。

图片

图片

图3-4-7 TDLs与脑肿瘤鉴别

病例1:间变星形细胞瘤Ⅲ级,男性,46岁,轴位T WI显示胼胝体压部及双侧颞叶弥漫性长T 病变,边界不清(图7a)。病例2:PCNSL(弥漫大B淋巴瘤),女性,47岁,轴位T WI增强示左侧基底节区巨大占位,强化显著,呈类圆形,其上方可见“缺口征”(图7b)。病例3:PCNSL(弥漫大B淋巴瘤),女性,57岁,轴位T WI增强示双侧侧脑室旁及侧脑室内可见多发的病灶,均匀强化,形态学呈“雨滴状”或呈现“尖角征”(图7c)。病例4:弥漫型星形细胞瘤Ⅱ级,男性,9岁,轴位T WI显示脑桥广泛长T 异常信号,脑干高度肿胀,脑桥前段的基底动脉包绕其中(图7d)

2.PCNSLs(表3-4-1)
①临床特点:PCNSL主要以认知功能减退与记忆力显著下降作为首发症候,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双眼视力下降,而TDLs则以头痛首发多见,仅少数可伴视力下降;②CT:多数PCNSLs头CT病灶呈高密度或等密度,不同于绝大多数TDLs的低密度灶;③MRI平扫:TDLs病灶的T WI多边界清楚,与PCNSL相比,病变相对较为局限,且其占位效应多不及PCNSL显著;PCNSL的DWI多随时间呈越来越高的趋势,而TDLs在急性期过后,病灶的DWI信号则随病程逐渐变淡;④MRI增强扫描:PCNSL多表现为相对均匀显著的片状强化,多见“缺口征”(图3-4-7b)、“尖角征”(图3-4-7c),有的呈雨滴样表现,上述PCNSL的诸多影像特点均有别于TDLs增强扫描的“梳齿征”及其动态演变特点;⑤MRI新技术:与TDLs相比,PCNSL的Cho/NAA多≥2,且常可见高大的Lip脂质峰,尤其是后一特征对于二者的鉴别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
为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发性小血管炎性病变,也可表现为颅内多发占位:①往往累及双侧半球,并以皮层受累多见,增强MRI可呈脑回样强化(图3-4-8d),部分累及中线结构,并分布于双侧;②病灶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多不及TDLs显著;③临床起病相对较急,若病灶靠近皮层,可表现为癫痫发作;④实验室方面,国外文献报道,约30%的PACNS可见到血小板的轻中度增高,少数患者还可出现p-ANCA、c-ANCA阳性,也有一定鉴别价值;⑤部分病例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可因病灶坏死,合并出血,MRI平扫呈短T (图3-4-8c)、短T (图3-4-8a)信号,DWI多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图3-4-8b),SWI可证实出血;⑥对糖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相对较慢,往往在使用糖皮质类固醇后,增强MRI病灶很少快速消减;⑦依据病理学特点可分为淋巴细胞浸润型、肉芽肿型、急性坏死型;其镜下可见血管壁炎细胞浸润或坏死,部分可见受累血管闭塞,与TDLs可鉴别。

图片

图片

图3-4-8 TDLs与PACNS鉴别

病理确诊PACNS,女性,24岁。轴位T WI显示:右侧额顶叶类圆形长T 病灶,其中可见脑回样短T 信号(图8a);轴位DWI上显示:病灶呈低信号脑回样表现(图8b);轴位T WI示:右侧额顶叶病灶呈长T 脑回样异常信号(图8c);轴位T WI增强显示:上述病灶呈脑回样强化(图8d)

4.其他
生殖细胞瘤与脑转移瘤也可表现为CT高密度征象,但前者MRI还可见其他征象,如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可见同侧大脑脚萎缩及同侧侧脑室前角的负占位效应。另外,前者往往发病年龄小,多见于男性;而后者多继发于肺癌、乳腺癌等,其病灶可多发,常位于皮层下血流较为丰富的区域,其好发性别、年龄与原发肿瘤相关。

五、小结

尽管TDL与脑胶质瘤、PCNSL等脑肿瘤在临床症候与影像学方面,有诸多相似,有时甚至病理学也难以确诊,况且在国内,多数医院并不具备立体定向这样的微创性脑活检技术,另外,患者普遍对脑活检心存畏惧。因此,对于TDL与脑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的鉴别仍然显得非常重要。
但经不断研究,国内外学者认为,有些鉴别点对于疾病诊断与鉴别非常重要,如发病前有无前驱症候,脑脊液MBP及OB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增强MRI的“开环征”及脑胶质瘤与PCNSL头颅CT的高密度征均可作为临床鉴别TDL与脑肿瘤的重要参考依据。当然,仅靠现有的少数影像学特征还不够,需要进行大样本的仔细甄别,特别是对于TDL影像学的动态观察可能临床鉴别价值更大。
病理改变不典型而难以确诊的患者,有必要行二次活检,但应避免在活检前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以避免造成病理不典型情况的发生;另外,如病变较小,且部位表浅,建议开颅活检,以免因取材少而致病理结果阴性。
关于TDL的治疗方面,应首选甲泼尼龙冲击序贯疗法,注意激素的规范使用,避免减量过快、用量过小的情况。对于反复发作,临床符合MS的TDL患者,可试用β-干扰素治疗,但尚无大规模临床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刘建国 戚晓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