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北大教授徐凯文:好的伴侣,真的可以治愈原生家庭创伤

 老沔城人 2023-05-29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心理学科】

北大教授徐凯文:
好的伴侣,真的可以治愈原生家庭创伤

Lv11 治愈鲸


    你讨厌过自己的原生家庭吗?
    你在原生家庭中,是否感受过足够的爱?
    原生家庭不幸的人,长大后可以获得幸福吗?

    这些年来,原生家庭早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回顾网络的记忆,我们曾因花季少年自-杀事件感叹原生家庭不幸的悲哀。也曾羡慕过成功人士的顶层原生家庭设计。

    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原生家庭已经造成的创伤和阴影,是否真的是无解之局?

    关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

    原生家庭的阴影,并非无解。

    “执业精神科医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前北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总督导,咨询时长超25000小时”

    在业内,徐教授的任何履历都在金字塔的顶端。可徐教授的原生家庭也并不完美。

    今天,壹心理原创视频节目《人生七年》带大家认识徐凯文教授,从他的亲身经历和你聊聊:

    原生家庭不幸的人,长大后能否疗愈自己?

    想了解更多徐凯文的故事,上腾讯视频搜索【人生七年】,直达对话现场。

    —01—

    原来,好的伴侣可以疗愈原生家庭的伤

    徐凯文教授成长于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家庭环境,早年的他并不幸福。

    “我的父母吵了一辈子,对我也是充满苛责”。

    和大多数好学生一样,他努力学习,上进听话,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想成为一个不被父母苛责的孩子。

    高考后,他带着家人的期待进入了苏州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大学。

    也因为早年的经历,他选择了心理学专业。

    一方面,在人才匮乏的年代,在医院工作是人们眼中羡慕的“铁饭碗”。

    另一方面,他也尝试通过知识来弥补早年心理的空缺。

    除了努力学习,他在各方面都渴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课余时间,他和同学利用专业知识做起了课外兼职,也由此解决了自己和同学的生活费问题。

    心理学知识和广泛的社会支持,给他带来了一些安全感,心口上拧紧的螺丝,也因为超越同龄人的成就,有了一些松动。

    但真正疗愈徐教授的,还是他的妻子。

    他们在大学期间相识、相知、相爱,如今已经彼此相伴了二十多年。

    和徐教授不一样的是,妻子成长于一个充满爱和赞美的家庭。

    岳父岳母非常恩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妻子学会了以善良和宽容的眼光看待世界。同样,也给到了徐教授包容和关怀。

    这份支持,从本科开始伴随徐教授,再到他去了北大念博士,一直持续到现在。

    原本从小缺少肯定的他,因为妻子的爱,似乎看到了另一种活法。

    早年的经历,让他不断通过严格要求,回避来自父母的苛责和不安。

    而与妻子的相处,则让他开始享受关系,主动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

    好的关系,是一个人精神滋养的重要来源。

    徐教授也由此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如果从过去几十年中寻找最重要的7年,就是我在北大求学的7年,这是我最有目标,最充实的7年。”

    提起这段经历,徐教授还不忘感谢妻子的支持。

    博士毕业后,徐教授顺利地留校任教,并且担任北京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和督导。

    体制内的工作,给到了徐教授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

    可十几年的工作,人到中年,还是会有些许叛逆。

    他从一个好学生,到大学老师,似乎一路走来,都是中规中矩地生活。

    可能是中年叛逆,也可能是自己的家庭给到了足够的动力源。

    徐教授把离开体制的想法,落实到了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品牌。

    —02—

    其实,你的内在父母一直在默默照顾你

    为什么好的亲密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疗愈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创伤呢?

    对比起妻子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徐教授给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一个是充满苛责和争吵的家庭;另一个则充满了爱和赞美。

    精神分析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内在父母。

    内在父母是我们内心的重要客体形象,最初的来源是抚养者。

    因此,内在父母的形象来源,未必是真实的父母。

    我们可以把内在父母理解成一个飘渺的形象。

    在我们遭遇挫折和冲突的时候,即便没有他人,我们内心也会有安抚自己的话语出现。

    而这个安抚的根本,就是我们的内在父母。

    就好像温柔的父母,在抱持一个哭泣的婴儿,让ta平静下来。

    这个抱持的内在父母,即是有力量的自己。

    怀抱中那个哭泣的婴儿,则是脆弱的自己。

    从婴儿期到成年,影响内在父母形象的,可能有家中长辈,可能有老师,可能有挚友。

    而成年阶段,内在父母的重要来源,则是亲密关系的伴侣。

    也就是说,如果原生家庭给我们的内在父母带来了负面影响,要走出这种阴影,伴侣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徐教授的自述中,他生长在一个严厉和苛责的家庭环境,这种环境贬低了他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他的内心深处可能充满了不安、恐惧和负面评价,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对他的自我发展和成长产生了阻碍。

    后来遇到了妻子,内心则多了一个支持和鼓励他的内在父母形象,就像是看到了新世界一般。

    妻子的成长经历和内在父母形象中,包含了赞扬和爱的元素,这种积极的形象被徐教授在关系中认同和内化。

    这也是徐教授认同了妻子带来的积极投射。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离开了体制内的工作,开始自主创业,并最终实现了事业的成功。

    这个过程中,徐教授不断地挑战自我,克服内心的负面评价和不安,建立了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实现了自我发展和成长。

    如果这个过程还受困于原生家庭的环境,必然受挫。

    幸运的是,妻子完善了徐教授的内在父母形象,使他不再因为家庭内耗,从而有更多的心理力量应付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03—

    原生家庭有问题,不代表你一定有问题

    很多人同样希望,通过亲密关系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但他们并不一定能像徐教授一样幸运,遇到能提供支持的另一半。

    不过,尽管徐教授通过婚姻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阴影,但提到婚姻问题,他也不免感叹婚姻经营的困难。

    徐教授做过很多婚姻咨询,很多来访都表示,ta们很难遇到在关系中能疗愈自己原生家庭创伤的另一半。

    有的人事业非常成功,却在结婚以后恐惧回家,把工作作为防御婚姻争吵的屏障。

    有的人经历了一次伴侣出轨,从此对婚姻失去信心。

    还有的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一直不敢向亲密关系靠近。

    糟糕的亲密关系,不断的负面投射,让这些来访进入了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的恶性循环。

    但实际上,徐教授的婚姻,在外人看来很美满,也是他们磨合了20年的结果。

    世上本就不存在完全匹配的亲密关系,心理学家的婚姻也是如此。

    “爱情的三要素是激情、亲密和责任。激情和生理状态有关,持续不了多久,更多的是亲密和责任。”

    徐教授认为,相互肯定是经营亲密关系的基础。

    建立在有限激情和亲密之上的婚姻,能够维持下去的更多原因,还是责任。

    一段亲密关系的开始,往往充满了积极的互动。

    但后来发展成了冷漠和苛责,也是长期互动的结果。

    在咨询室里可能表现在:

    关系的一方,一直在尝试给予伴侣支持,但另一方没有感受到,或者认为这些支持不够。

    当关系中缺少责任,等到激情和亲密褪色后,婚姻便不再保鲜。

    繁忙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成了两人分道扬镳的导火索,一点就炸。

    所以,徐教授认为:心理学的意义,就在于改变沟通方式。

    看不到伴侣支持的人,可能是过度依赖于婚姻中的“共生”,而忽略了双方应该共同支持,共同成长。

    只依赖激情和亲密的人,可能是成长环境中,本来就缺少责任的教育。

    因工作和压力而分道扬镳的人,外界因素对其来说也只是一块遮羞布。

    归根结底,仍然要看我们的内在如何平衡这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

    这些在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或许也源于原生家庭的恶性循环。

    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通过亲密关系疗愈原生家庭创伤,正如无法扯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拉出泥沼。

    那么,我们会建议你寻求专业的帮助。

    尽管如此,徐教授也希望给到大家信心:

    “亲密关系中的冷漠和苛责并非是婚姻本身的问题,而是婚姻中的某些模式出了问题,再加上这个世界本来就焦虑,所以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各种婚姻问题。我觉得这里面既有科学,也有技巧。”

    在面对各种原生家庭带来的婚姻问题,徐教授提到:

    “并不是每一个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都会跟着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个人化的体验。你父母婚姻的失败,不会代表你自己的婚姻失败,更不会代表所有人的婚姻失败。”

    —04—

    【写在最后】

    徐教授在充满争吵的原生家庭中长大,但他已然走出。

    其中,有三个重要因素:

    1.不断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助人且自助;

    2. 经营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让爱滋养自己和伴侣;

    3.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认可和社会支持。

    这并非是徐教授独有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慢慢探索出自己的疗愈之路。

    因此,原生家庭的问题并非无解。

    访谈中,徐教授被问到:如果和过去的自己说一句话,会说什么。

    徐教授坦然说道:“过去的30年里,选择心理学是你一直正确的事情。”

    心理学带给徐教授的,是整个人生轨迹的变化。

    而现在,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帮助到更多的人。

    祝你也能遇到一段共同成长、互相疗愈的关系。

    或许这段关系,现在就发生在你身边。

    世界和我爱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