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做好官,先要有好心态

 xiongmao007 2023-05-29 发布于山东

心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是一个人思想、意志、性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有好的心态,就会表现出自信和健康的精神风貌。对干部而言,心态不仅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外在形象、作为空间、事业发展、进步前途,而且还会透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和他人,影响着组织内部的氛围,影响着单位的政治生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干部必须切实加强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以保持平衡、平和、健康的心态,让群众从你身上看到希望、看到稳定、汲取到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1、看高责任。“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最讲认真”,就是最讲责任。只要用心尽责地去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把工作做好。

现在基层一线部分干部的责任心让人忧心,这种不负责任、缺乏责任心的基层干部迟早要出大问题。许多事实证明:责任胜于能力,能力要靠责任来承载,每个组织、每个团队,真正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的人。在职就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看重做人。“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才配得上命运的赐予。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人品。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无时无刻不在效仿着。作为一名干部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群众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可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干部将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要成为一名优秀干部,我们应时常拿出“三严三实”的标尺比一比、量一量,以严正己,以实导行,严实相济,校准作风建设航标;时常以焦裕禄精神自我鞭策、自我反省,寻找差距“照镜子”,端正行为“正衣冠”,自我净化“洗洗澡”,对症下药“治治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永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3、看轻官位。当官一阵子,再大的官也有退的时候,干得好不好历史会给评说,老百姓会有公论。“官者,民之公仆也”,组织上给我们位子是让我们带领员工群众干事创业的,是为员工群众服务的。位子本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关键在于怎么样去看待它。热爱它,再平凡的位子也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嫌弃它,再荣耀的位子也只能黯然神伤;努力了,再一般的位子也会向好;懈怠了,再好的位子也会沦落。

我们要对“官位”有一颗平常心,不管担当什么职务,都要一门心思地把精力集中在“真干事”上,把本领用在“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

4、看开得失。平衡是一种自然法则,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老子曾经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作为基层干部,谁都要经历岗位和职务的进退流转,谁都会经历一时的成功与失败。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有些东西更是可遇不可求。一时的得到又能如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唯有问心无愧,才可心安理得。

我们必须要坚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等老祖宗传承几千年的的经验妙语。得失面前,首先要做的都应该是自我反思,架好心中的天平,保持平衡的心态,拿得起、放得下,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洞察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真正成为头脑清醒、深谋远虑、成熟冷静的优秀干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