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高考·百日会战】今日主题:笨、拙、朴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5-29 发布于甘肃

倒计时9

2023高考·百日会战

材料作文

笨、拙、朴 导写

许世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钱钟书先生被称为有着“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精通六门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史、哲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他说过:“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杨振宁先生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都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35岁时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很多场合题词时,最喜欢题“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八个字。钱钟书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分别是人文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天赋极高的“天才”,但他们都强调“笨”“拙”“朴”,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三元关系材料作文题。学生很容易从材料中提取出“笨、拙、朴”三个关键词。但是,锁定关键词以后,学生需要延展思维,剖析简单概念背后的深刻内涵。“笨、拙”二字看似贬义,实则材料借两位名人之言表达对其的肯定,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练好“基本功”,坚持“踏实的态度”,不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宁朴毋华”意在规劝世人拒绝浮华,保持纯真,在为人处世方面质朴务实。纵观材料,其意在于借名人事例、言论说明“成才、成事应具备的条件”。

在构思作文时,学生可以既可抓住三个概念中的任何一点写深、写透,也可灵活选择其中的几个概念设置分论点,更为全面地论述。但是,对许多学生而言,在考场作文时,仅凭一点就写出一篇层次分明、字数达标的文章,相对不那么容易,往往耗时更多,难以深入。所以,笔者建议学生最好能够“因文取材”,向文中已有的概念巧妙借力,比较工整地拟写2~3个分论点,这样既有利于形成清晰、完整的行文框架,也更容易体现出文章的深度和思辨性,字数也不容易缺失。

例文

抱朴守拙,实干兴邦

□一考生

苍山洱海,飞瀑悬泉,非自然一日所成也;不朽诗篇,千古文章,非文人一日所著也。凡事要达到至精至妙的境界,唯有夯实基础,不尚浮华,方可徐徐图之,人才养成亦是如此。故谓之曰:“才须拙朴以兴邦,玉汝于成二者辅。”

这世上本就没有天才,有的只是懂得拙朴相辅的普通人。钱钟书,精通六门外语,学贯中西,在人文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这样的人物常被传为我们口中的“天才”。然而钱钟书先生对此以“下笨功夫”相回应。类似的是,享誉中外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也常题“宁拙毋巧,宁朴母华”这八字。由此可见,即便是天资聪颖、成就卓越之人,也不自恃超群的智力,而是强调下“笨”功夫,坚守拙朴。因此,作为青年的我们,肩负时代重担,心怀成才之志,唯有拙朴相辅,方能不负兴邦重托。

拙为实干,朴之表也。谈到“拙”字,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笨拙”“不灵巧”。然而,同样一个“拙”字,我们还可以品出“不投机取巧”“踏实做事”的意味。肯下苦功夫,不耍花把式,把手头上的事做到精益求精,这便是“拙”。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么一群“拙”人,才有了“祝融”探火、神舟梦天的航天成就,才有了唐宫夜宴、洛神妙舞的艺术盛宴,也才有了阖家欢乐、万民共庆的盛世之况。因此,拙,兴邦之实干也。

朴为质朴,拙之里也。时常有人叹息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现代社会的光怪陆离,人心的复杂多变,生活中的勾心斗角让人生倦。正值青春的我们,虽怀揣梦想,但身边的诱惑却防不胜防。因此,青年成才不仅要守“拙”,还要抱“朴”。朴,质朴也,表里如一。它需要我们摒弃巧言令色、阿谀奉承之态,保持内心纯净,唯有如此,为人处世方能踏踏实实。无论面前有灯红酒绿还是宫室堂皇,我们都应始终如一,不负人民,不负国家,这便是“朴”。

漫漫成才之路上,云浮翠跃,峭涧重峦,愿我们青年抱朴守拙,穿花寻路,待云雾散开,抵达一方广阔天地。

评点

文章牢牢抓住了“拙”与“朴”的概念设置了两个分论点,从而对这两个分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由个人成材自然而然联想到国家成就,揭示两者的共同的原因都是“抱朴守拙”,故而使得本文呈现出良好的思辨性,层次更加丰富,议论更加深刻,充满了时代气息。此外,古朴雅致的语言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