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地:一碗藕粉解乡愁(散文)

 吴越尽说 2023-05-29 发布于浙江

作者:陆地


       前日,姨妈从老家乡下给我快递了三四斤纯手工制作的藕粉。藕粉是我最垂涎的,夏季温度高,工作劳累没胃口,如果来碗藕粉,就能让胃口大开。

       老家地处里下河,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是种植莲藕的好地方,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种藕历史,现在老家莲藕种植面积是全国之最。只要一出村,满眼皆藕田。老家人不但会种藕,而且能做一手上好的藕粉。《舌尖上的中国》就向人们介绍过老家的藕粉制作过程。老家藕粉,早在明清时期就被列为皇室贡品,一直火到了现在,成了富民的特色产业。

       做藕粉,在老家人的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每年秋季一直到次年三月中旬是加工藕粉的良辰。村里家家户户都选择在这段时间里做藕粉,做藕粉要经历:淘藕、洗藕、磨浆、过滤、沉淀、晾晒等10多道工序,才能做成一碗雪白的藕粉。

       其实,那个年代做好的藕粉,家里是舍不得吃的,要拿到市场上卖钱的。剩下的藕粉盛在一只大罐子里,留做招待亲朋好友之用。有朋自远方来,家里一时拿不出什么可招待的食物,那就给客人冲碗藕粉垫个底。一只印花大海碗,盛满冲好的清甜细腻的藕粉,带着淡淡的藕香,放在客人面前,这便是给客人垫底的点心。难怪藕粉被大美食家袁枚归在了“点心”里。他对藕粉并无多少着墨,只有一句:“藕粉非自磨者,信之不真。”

       老家除了纯手工制作的藕粉,还有企业生产,包装精美的各种口味的速溶藕粉,各有各的特色。对于孩子们来说,藕粉的味道就是“母亲的味道”。从小到大,无论走到哪里,这味道一直根植于心——那是幸福的味道。记得小时候,从学校放学回家,肚子饿了,就毫不客气地拿着瓷碗,站在锅台前。母亲见状,赶紧停下手里的活,盛两勺藕粉放入我的瓷碗中,再放点白糖,倒入温开水,调匀,直到看上去没有结块或小颗粒,再冲入沸水,同时不断搅拌,等藕粉变成有些透明的糊状,一瓷碗藕粉就冲好了。母亲把瓷碗放在桌子上,并提醒我藕粉烫,等等,让它凉一会儿。我早馋得流口水了,忍不住端着瓷碗,张开大嘴狼吞虎咽喝起来。别看藕粉喝起来简单,却能有益五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称它为“灵根”;赵学敏《纲目拾遗》写道:藕粉,能轻身延年,凡一切症皆不忌,可服。

       藕粉也是过去老家人农忙中犒劳帮忙的乡邻的节上茶。栽秧无疑是农家一件盛事,头天晚上就请好乡邻,天蒙蒙亮,帮忙的乡邻就随家人下田拔秧了,我们小孩子也在田里帮忙拎秧把。快到中午时,父亲一头挑着铝桶一头挑着篮子,在一棵柳树旁放下肩上的担子,高声道:“大家辛苦了,来一碗藕粉填填肚子,解解渴。”父亲从篮子里拿出碗,将冲好的藕粉从桶里给每个人盛了一大碗。围坐在树荫凉下的乡邻,端着一碗晶莹剔透的藕粉,静谧无声,甚至屏住呼吸,轻轻地喝,舒爽极了。

       我拆开快递包装,看到那袋像从建材店里买回准备刷墙壁的石灰那样的藕粉,没有一点儿瑕疵。虽然包装简单,但与超市里包装精美的速溶藕粉相比,是百分百的藕粉,营养更胜一筹。我用剪刀剪开塑料袋,把藕粉倒入一只大玻璃瓶子里。然后盛了三勺,放在碗里,用开水一冲,筷子在碗里快速搅拌,藕粉羹液散发的特殊芬芳,很好闻;碗中的液体淡红透明,细腻润滑,弹性十足。我喝了一口,感觉喝下的不是藕粉,而是故乡的味道!

2023-05-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