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说,柳亚子的“怨”与毛泽东的“劝”|刘禹锡|孙中山|柳亚子|白居易|诗作

 ZJY200611 2023-05-29 发布于浙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949年4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伏案写作的毛泽东

这首诗是毛泽东和诗中兼具温婉与大气于一身的代表作,读起来情意绵长,又醍醐灌顶。诗的前四句是叙旧,主要回忆了作者和柳亚子之间的三次交往;第五六句话锋一转,变成了规劝。有了前四句的叙旧铺垫,让这两句看似有点重的规劝不但不违和,反而变得如同街头老友闲叙一般格外亲切。规劝过后还给出了建议:还是留在北京吧。

毛泽东的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和诗是文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老百姓写信表情达意,诗人则更喜欢用和诗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

和诗

传统的和诗一般由原唱与附和至少两首诗组成。

唐代文人交流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跟有着“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关系很好。刘禹锡一生科举平顺,仕途坎坷,因主张改革,触犯藩镇与官僚利益,先于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连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元和九年,奉诏入京,仅仅一年又因作诗得罪执政又被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唐敬宗宝历二年,方得回京,回京时距离第一次被贬离京已达二十三年之久。刘禹锡回京后,白居易写下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中一方面称赞刘禹锡的才华,另一方面表达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的不平和感慨,坦率批判朝廷不珍惜人才,反而处处打击有才能的人的做法。

白居易和刘禹锡

刘禹锡看了以后,以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附和: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四句先对自己有志建功却屡屡被贬的境遇感到心酸,如今归来却人事全非,怀念越深,悲痛越沉;后四句则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开头,一洗伤感,尽显激昂。既是致谢白居易的关怀,也暗含与白居易共勉的深意。

《感事呈毛主席一首》

显然,毛泽东的这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是和诗中的附和,既然有附和必然有原唱,原唱是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一首》: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的这首诗作于1949年3月28日,是一首带有'牢骚”的诗。通篇用了六个历史典故,可谓用心良苦。前两句以作者的视角交代了毛泽东和作者本人的境况:一个开天辟地;一个境况尴尬;三四句借古喻今表达自己的满腹才华;五六句开始发牢骚:自己对革命一片忠心,做过很多贡献,如今却不受重视;末尾两句表达了心灰意冷,意欲归隐的想法。

毛泽东与柳亚子的三次会面

毛泽东与柳亚子相识于广州,1926年5月,刚刚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任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和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柳亚子正是在这期间相识。关于这次会晤在彼此作品中都有提及。1941年,柳亚子在《寄毛主席延安》一诗中曾写道:“粤海难忘共品茶”。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第一句就是:“饮茶粤海未能忘”。这次见面,毛泽东给柳亚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革命低潮的时候,柳亚子依然坚定地相信中国革命必将胜利。他在诗作《存殁口号》中甚至将毛泽东与孙中山合称中国的两位列宁,足以为证:

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华夏两列宁。

柳亚子是国民党元老,属于左派人士,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他逐渐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共产党身上,他曾在《新华日报》创刊纪念会上宣称:“世界的光照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在他的诗作《延安一首》中也有体现:“世界光明两灯塔,延安遥接莫斯科。”

毛泽东、周恩来和柳亚子

毛泽东和柳亚子的第二次会面是在1945年,正是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第二句:“索句渝州叶正黄”。1945年,为停止内战,实现和平,毛泽东毅然接受蒋介石的邀请,于8月28日赴重庆谈判。对于毛泽东的气魄和胆识,柳亚子由衷敬佩,他在诗作《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中说:“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在此期间,两人相约会面,促膝畅谈。毛泽东在离开重庆前,应柳亚子之邀,将《沁园春·雪》一词书赠。对毛泽东的诗才,柳亚子评价很高:“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沁园春·雪

毛泽东与柳亚子的第三次会面已经到了解放前夕,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从西柏坡坐飞机抵京,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到西苑机场接机,柳亚子就在其中。当晚,毛泽东在颐和园益寿堂举行宴会,柳亚子应邀出席。席间,毛泽东谈笑风生,柳亚子春风满面。但仅仅过了三天,柳亚子就满腹牢骚地写下了前文提到的两首和诗中的第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为了劝慰老朋友,毛泽东就写了和诗的另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在写完诗后,毛泽东还专门于百忙中抽时间看望柳亚子,共游颐和园。此后,毛泽东还为柳亚子安置了住所,配置了轿车。

毛、柳两首诗中的典故

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有三个场景和一个历史典故。三个场景代表了三次会面:“饮茶粤海”中的“粤海”指代广州,说的是两人1926年在广州初次会面时的情景;“索句渝州”中的“渝州”指代重庆,说的是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两人第二次会面,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诗的场景,“叶正黄”交代了时间正是秋天;第三句中“旧国”指代北京,第四句中的“落花时节”说明时间在暮春,“读华章”指的是毛泽东读了柳亚子写的《感事呈毛主席》一诗。

毛泽东和柳亚子

最后一句中的“富春江”用了典故:东汉有位著名隐士名字叫严光,史书记载严光“少有高名”,而且是光武帝刘秀的同学。按说,有才能,又有这层关系,严光如果想做官应该会有个不错的前程。但刘秀当了皇帝,严光不但没去讨官,还婉拒过刘秀的多次延聘,隐居富春江边钓鱼。

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中更是引经据典,用了六个典故。

“说项”典故出处

诗中第二句,有不少人错误解读成:劝说蒋介石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很难做到。这主要是因为把“说项依刘”按字面意思理解成了:劝说项羽投靠刘邦。但其实这是两个典故,“说项”的典故出于唐代杨敬之的诗句:“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斯项”。据《唐诗纪事》载,项斯曾筑草庐于朝阳峰前,枕石饮泉,读书吟诗,长达三十年。听说杨敬之最喜提携后辈,项斯便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谒。杨敬之读了诗,大加赞赏,赠给项斯的诗中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斯项”的句子。后来用“说项”指替人说好话或说情。“依刘”则指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从长安投荆州刘表却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的典故。

建安七子 之一 王粲

第三句中又是两个典故,“夺席”的典故出于《东观汉记·戴凭传》: “正旦朝贺,百僚毕会,上(光武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简单说,光武帝组织了一次辩论,并定下规矩:被驳倒的输掉席,有个叫戴凭的人在辩论中艺压群孺,连夺五十多条席,可谓博学多才;“五鹿”是人名,指的是西汉学者“五鹿充宗”,据《汉书 孝成皇帝本纪》记载,汉元帝时,帝令诸易家考核异同。充宗乘贵口辨。诸儒莫敢与抗。皆称疾不会。有荐云能说易者。云摄齐升堂。抗辞而请。音动左右。既论。连折充宗。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五鹿充宗善辩,诸儒不敢与之辩论,只被朱云驳倒过。

冯驩弹铗

第四句“无车弹铗怨冯驩”说的是战国时齐人冯驩,投靠孟尝君。孟尝君门下食客分三等:上等坐车,中等吃鱼,下等吃粗饭。冯驩列下等,曾“弹铗”自歌:“食无鱼”,“坐无车”。后来,孟尝君皆满足了他的要求,暗示作者对自身所受待遇的不满;最后一个典故是“子陵滩”,子陵滩是东汉古迹,跟毛泽东诗中的“富春江”说的都是严光不愿做官,隐居垂钓富春江的事。

严子陵垂钓

这组和诗各有特色,一怨一劝,一唱一和,由柳亚子的怨开始,由毛泽东的劝结束。柳亚子用了六个典故把心中的怨气发泄的淋漓尽致;毛泽东则用了两人的三次会面的场景,先表达“未曾忘”,后规劝“放眼量”,最后借用柳亚子诗中“子陵滩”的典故,改作“富春江”做结尾,巧妙而寓意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