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可可艺术】布歇:他笔下的中国是真实的中国吗?

 襄子的箱子 2023-05-29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445 篇文章

启蒙时期】第 125 篇文章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实际上洛可可和巴洛克并无多少本质性区别,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绘画的主题上。巴洛克更具有英雄主义气息,相比之下,洛可可则更像是小资情调。

作为华托的弟子,弗朗索瓦·布歇可以说是一手将洛可可时期的绘画推到了高峰。相比于华托,布歇的更具肉欲。

▲ 布歇自画像

布歇于1703年出生于巴黎,是一个花边设计师的儿子。他的青少年时期刚好恰逢路易十四与路易十五的政权交替,深受同时代的画家华托的细腻画风的影响,他将洛可可艺术中轻佻与感性的元素大量注入其中。

1723年,布歇非常幸运地获得了罗马大奖,从1727年至1731年间,他居住在罗马绘画,回到巴黎后就立即成为了一名画家,与其他天才艺术家相比,布歇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几百幅油画,但都反响平平,可能也赚不到几个钱,他在绘画的同时还从事装饰、挂毯设计、舞美设计和书籍插图等。

从1735年起,布歇就获得了为法国王室作画的机会,但接到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订单。就在他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路易十五逐渐长大,有了一个情人,正是这位蓬巴杜夫人改变了布歇的一生,从此,布歇走上了上升之路,后来还成为了宫廷的首席画家,并被推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这里对蓬巴杜夫人不作历史性的评价,大家有兴趣可以回头查看【十大女王】系列中的蓬巴杜夫人。

【十大女王¹】蓬巴杜夫人:洛可可艺术的引领者,美就是其本身


在1742年的沙龙展中,布歇的作品《出浴的狄安娜》无疑是其中最抢眼的作品。画中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叫阿克泰翁的猎人意外看到了狩猎女神狄安娜刚刚洗好澡出来,作为惩罚,女神将猎人变成了牡鹿,并让他被自己的猎犬咬死。(狄安娜是罗马名,对应希腊神话则是阿尔忒弥斯)

▲ 出浴的狄安娜(卢浮宫)

以往的画家在画这类故事题材的画作时,大都会直接画出整个画面,亦或是猎人被撕咬的瞬间。如果我们对希腊神话故事略有了解一点的话就会发现,画中竟然没有猎人的影子。那么问题就来了,无意中偷窥到女神洗澡的猎人去哪里了呢?难道说已经进了猎狗的肚子里了吗?

在这里,布歇为各位看画的观众提供了一种视角,没错,猎人正是看画的人。

布歇非常聪明,他十分了解男人们的心思,人都有猎奇的心里,且脑补和代入感很强。如果意识到了这点,看画的观众便也会生出一种紧张感,给人留出一大片遐想的空间,这也是洛可可艺术的一个特点。

与巴洛克时期的用光大师们相比,布歇对光线的运用不再是追求强烈的明暗对比,而是将笔墨着重用在了对光的透明度上。因此,在他的笔下,描绘对象本身的色调显得精彩起来。

《维纳斯为埃涅阿斯去求伏尔甘的武器》也是一幅借助古典题材来表现人体美的作品,画中的故事非常简单,是说在特洛伊之战的时候,女神维纳斯为了在特洛伊阵营中的儿子埃涅阿斯,向丈夫伏尔甘讨要了一个武器。

▲ 维纳斯为埃涅阿斯去求伏尔甘的武器

再补充一个背景知识,伏尔甘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火神与工匠之神,长得比较丑,还是一个驼背,妻子是维纳斯,且到处风流,情人无数。简单来讲,维纳斯与伏尔甘的组合,就像潘金莲嫁给了武大郎。(维纳斯与伏尔甘都是罗马神话中的名字,对应到希腊神话中则是阿芙洛狄忒和赫菲斯托斯)

画中的维纳斯高高在上,坐在云端,天上飞翔的天鹅拉着双轮车。在希腊神话中,鸽子是维纳斯的代表,也是爱情的象征。但若是了解一点其中故事的话,会觉得这里的鸽子似乎起着反讽的作用,因为维纳斯根本不爱伏尔甘,至少爱战神马尔斯胜于自己的丈夫。

伏尔甘弯着腰,布歇很好给他的驼背安排了一个好的掩盖。整幅画中,看不出任何男尊女卑,反而是女尊男卑,这也恰如维纳斯夫妻之间的关系,伏尔甘是弱势的一方。

布歇一共画过多副有关维纳斯梳妆的作品,其中大都是受蓬巴杜夫人委托,用以装饰她与路易十五的梳妆室。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的裸体画,布歇的裸体画独树一帜,他画中的女人都非常白,似乎皮肤会发光。

▲ 梳妆的维纳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梳妆打扮的维纳斯(瑞典国家博物馆)

作为一手被蓬巴杜夫人提拔起来的人,布歇当然也为金主画了多副肖像,与其他画作相比,蓬巴杜夫人的肖像画显得更典雅一点,或许是穿上了衣服,这类画作看上去就比布歇的其他裸体画更饱满一点,也更舒适一点。

▲ 蓬巴杜夫人(英格兰国家美术馆)

▲ 蓬巴杜夫人(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 蓬巴杜夫人(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

▲ 蓬巴杜夫人(伦敦华莱士收藏馆)

▲ 蓬巴杜夫人(卢浮宫)

▲ 蓬巴杜夫人(福格博物馆)

在西方绘画界,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是可以裸体的,甚至一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也是可以裸的,比如这幅《趴在沙发上的裸女》。显然,布歇是不敢把蓬巴杜夫人的衣服给脱了的。

▲ 趴在沙发上的裸女

有些人会认为,裸体的就是情色的,之前为此我也写过一篇文章说过这个话题。在这里,我再补充一条,是情色还是艺术,实际上还是取决于观众的内心。当然,画家们在画这类话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讨好以及满足观众内心的肉欲,但更多的,裸体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

不过,当时的百科全书作者狄德罗非常看不上布歇的画作,主要是觉得太俗,只能吸引纨绔子弟、风流女人和青少年。

最后来看一下布歇的中国风,在路易十五的年代,法国宫廷盛行中国风,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日本风,日本风盛行主要在印象派时期。路易十五的宫廷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宫廷,伏尔泰这个法国小愤青天天怼自己的祖国,总说着中国好。之前讲伏尔泰的时候也讲过,伏尔泰这么做的目的更多是借中讽法,他对中国的了解其实很有限。(可以把他看成法国版的鲁迅)

中国的瓷器在欧洲是奢侈的代表,法国贵族在炫富的时候也会将大价钱购来的中国瓷器拿出来显摆,布歇为了满足法国上层社会的这种浮夸需求,也创作了很多副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比如这幅《化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屏风。

▲ 化妆

在《中国皇帝上朝》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坐在中央,大臣们跪拜在地,皇帝的身旁还有几个女人,上朝的背景不是在室内而是在室外,且官员们的头发更像是元朝人的。显然,当时真正到过中国的人很少,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真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布歇甚至都分不清元朝皇帝和清朝皇帝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当时的中国皇帝上朝是在紫禁城内,而不是在户外。另外,皇帝也不会手按着地球仪处理政事。

▲ 中国皇帝上朝

因此,在这点上,我们也不要过度理解,至少就当时来讲,东西方对彼此的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也是流于表面的。

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国三年后,法兰西学院才开设了“汉学讲座”,自此,法国对中国的了解才逐渐深入起来。

1770年,布歇去世。

没人像布歇那样懂得光与影的艺术。他的才华迷住了两种人——赶时髦的人和艺术家。透过他倾注在画中的优雅、可爱、浪漫的殷勤劲儿、他的风骚、品位、闲情、变化、精明,再加上那涂脂抹粉的肌肤、骄奢淫逸的气质,一定能牢牢吸引住那些花花公子、小妇人、年轻人、赶时髦的人,以及那些不懂得真正的品位、真理、端正的思想和艺术的严肃之处的人。他们怎能抵抗得了布歇的妙笔、细致入微的雕虫小技、淫浪的裸体,以及精巧又夺人眼目的构思呢?对艺术家同行来说,看到这个人突破了绘画中的重重难关,达成了这些只在艺术家圈子里才在乎的所谓成就,便纷纷向他拜服;布歇就是他们的神明。而那些有着高尚的、纯朴的趣味、身怀古风的人,并不在乎这些。(选自狄德罗)

▲ 朱庇特与卡利斯托

▲ 中国园林-局部

▲ 中国人形象

▲ 中国人打猎(贝尚松美术与考古博物馆)

▲ 中国婚礼

▲ 早餐(卢浮宫)

▲ 维纳斯的胜利(瑞典国家博物馆)

▲ 维纳斯的爱慰(美国国家美术馆)

▲ 水车(大英博物馆)

▲ 欧罗巴的劫掠

▲ 里纳尔多和阿尔米达(卢浮宫)

▲ 赫勒克勒斯和翁法勒(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