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隋代玉器的特点和艺术特征

 芝润斋 2023-05-29 发布于江苏

我们经常说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着,其实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相似性,以史为鉴,不仅仅只是一句成语,也是一个规律。

一、历史文化发展的规律

隋朝与秦帝国同样,他们强势出场,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割据,但往往这类强弩过于大力,如果难以驾驭,就会用力过猛,短命而亡。也印证了一句古语:“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两任帝国都完成了统一重任,却只历经两代皇帝便丢失了天下。

但是,在他们创立的大一统格局之后,均出现了辉煌的盛世;唐代是汉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如同秦后的汉代帝国一样, 是中华历史文化中最辉煌的篇章。

汉高祖立国之初以民生为本,实行休养生息,后有“文景之治",唐太宗登基后也照样减负徭税,实行休养生息,在他的手中,也出现了“贞观之治”。

玉器的发展在秦代没有太多的创新,在隋代也是如此,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存在时间太短,遗留的物品数量相对有限,但是这两个时代以后,无论是大汉,还是盛唐,两个时代因为国力增强,同样都是玉器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隋朝历史背景发展的轨迹

魏晋南北朝末期,地方势力和诸侯壮大,对中央政权的整体掌控带来极大的影响,直至最后的失控,这种小河水满大河枯的反常现象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当时统治者对地方势力的日益壮大的无力和虚弱,而此时洞悉其中的奥妙人物便是杨坚,此人也是长期在官场沁润,承袭父业,枭雄性格,在北周朝廷中掌握兵权,是有着赫赫战功的武将,虽然他和宇文皇帝属于亲家联姻,他的女儿已经嫁给了宇文家里的继承人,身为隋国公,却从中看到巨大的机会。

在公元577年,他是随着北周宇文家里的皇帝,攻取北齐。但是一年之后宇文皇帝突然驾崩,杨坚的女婿便以太子继位,按理说杨坚这时的身份已经升为“国丈”,应该安享太平的阶段,不料他的女婿也是短命之人,才活了两年,江山便又出现无君的状况。

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能够准确地说出在这三年之中,整个宫廷内部出现的具体情况。

到底是因为杨坚因为迫于压力自卫而采取的行动?还是他早有预谋?我们无法从史料中查到任何记载,但是有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就是,在公元581年他宣布以隋为名成立隋朝的时候,北周宇文家族的59个皇子血脉均被灭口,彻底达到了斩草除根的作用。

三、隋朝时期玉器的出现和原因分析

这是在南北朝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隋王朝。历史却再一次惊人的出现了重复,统一南北朝的隋代也仅仅维持了短短的37年,便被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推到了大唐帝国盛世。

从玉器制造和角度来理解,这么短的时间是无法让玉器有更深层次的发展。

但是从玉器的鉴赏角度理解,相对于南北朝时期玉器的萧条和唐代玉器的繁盛,隋朝便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它们之间的过渡。

总体上来说,隋朝玉器还保持着魏晋以来的风范,但整体上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四、隋朝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

因为统一以后的隋王朝仅存在37年,这个时期的墓葬发现较少,出土的玉器更少。

直到1957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城西的梁家庄附近,意外地发现了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虽然是一个九岁女孩的墓葬,却由于其特殊的身世和背景,深受皇太后的宠爱,在她的墓穴中出土大量女性用品和首饰,属于隋代重要的考古遗址发现,为我们展示了隋代玉器的工艺特点和实物资料。

李静训墓出土的玉器,从玉制品的种类和艺术风格来看,已经摆脱了商周以来逐渐形成的理念化、神秘化的完整礼制礼仪用玉制度,呈现出来源于现实生活、形象写实的艺术风格,文化艺术基本保持前代的传统,玉器制作也秉承前代工艺,但尚徘徊在魏晋以来的低谷之中,使我们对隋代玉制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五、李静训墓出土隋代玉器基本特征和鉴赏特征

李静训墓中出土玉器不多,有玉兔、玉钗、玉戒指、玉扣饰、玉刀、玉杯、玉珠、残玉件等。

玉兔为尖吻、大耳、短尾,昂首挺胸,四肢前肢伏在地上,腹部斜穿一孔可供佩系。

玉钗为剖面圆形的双股钗, 上端较下端略宽,顶端尖细。两件玉戒指成一对,环圈内平外圆,剖面呈半圆形。玉扣饰作圆形,周缘薄而呈刃状,背部中间凸起,有一横穿孔由两端向中央斜钻,表面琢磨光滑。

玉刀体呈扁长形,仅尖端磨有斜刃,柄端呈环首,出土时还在铜体内。

其中最典型的是所示的镶金口白玉杯,形制模仿同时代的瓷杯,与六朝和隋代的青瓷杯基本一致,与同墓出土的小琉璃杯也极为相似。

杯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作大直口,平唇,略向外折,深腹下部微收,平底假圈足;内外口沿镶嵌一周宽0.6厘米的金边。

造型简练、朴素。通体光素无纹,琢磨精细,抛光细致。

无论造型和制作均很精美,玉质温润而有柔和光泽,金玉互为衬托,黄白相映,益显富丽堂皇而高雅,可称绝世珍品。

李静训墓出土的均为白玉制品,总的特点是玉质细腻,温润有光泽,虽光素无纹,却做工细致,且成功地运用了金银镶嵌技术。

玉钗、玉扣饰是隋代创新的种类,在以前的考古遗址中从未发现,

特别是钗的出现,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妇女发髻装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