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之谜:姓氏密码,这些历史我们可能还不知道

 与春天同行 2023-05-29 发布于青海

@秦楚刊号

中华民族人口众多,自然姓氏也就繁杂了。现代人以通过各种途径给自己改姓。或者再起一个姓。而在古时候,这可是大逆不道的。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姓氏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身份、地位,姓氏的传承可以看成是象族的延续。那姓氏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密码呢?

*姓的由来和作用

“张王李赵”这些都是姓,人们又叫它姓氏。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最初产生的应该是“姓”。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姓”的来历吧!

首先从这个“姓”字说开,《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姓,人所生也”,说得多明确,这指的就是母亲啊。所以这“姓”就是应该在母系氏族时期才产生的,而它也正是氏族的标志。其实这还有其他的证据。周朝的祖先是姓“姬”的,秦朝的始祖是姓“赢”的,以女字旁做姓,这就说明它们和母系氏族有干丝万缕的联系。

文章图片1

后来,随着男人地位的提高,父系氏族出现了,而同样在姓氏上也发生了变化。我们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就说明从进人父系社会后,人们姓氏都是源自炎黄二帝。像炎帝是属于神农氏,因为他的势力范围在姜水一带,所以他就姓上了“姜”。

在神农中,最有名望的还是共工,共工把势力推进到了洛水附近,他的后裔就演变成了四支,这就是姜、吕、许、申,后来也就成了春秋时期的几家诸侯。其中春秋齐国的国君就是姓“姜”,祖先便是西周的老功臣姜子牙。从这个变化能看出,四姓中只有“姜”还明显保留着母系的踪影,其他的却没有体现。这就说明当时的“姓”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那“姓”又有哪些作用呢?

在远古时期,古代部落中的婚姻非常混乱,往往很多非常近的亲属都可以成婚,慢慢地人们就发现问题了。直系血亲成婚后,生下的后代往往是不健全的。经过长时间的考证,人们确认了这项事实,于是便发出了“同姓不婚”的号召。在《左传》中也提到,“男女同姓,其生不審”。这就是认识到了近亲结婚的坏处。

既然认识到坏处那就要改正了,而“姓”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尤其是对女子而言,有没有“名”无所谓,但“姓”是一定要相伴一生的。在春秋时,女子若是待嫁,那就要把自己的排行加到“姓”前,这就有了“孟姜”、“季姬”的叫法了。郑樵在《通志》中也说,“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可见古人已经把这个当成一种俗来遵守了。

而到了现代,即使两个同姓的人结婚,也不会遭到什么非议,只要他们没有血亲就可以了。

*氏的形成

在古代,姓氏制度是相当完善的,因为古代的“姓”是无论如何不能变的,但可以变的就是“氏”了。

最原始的部落,是被称为“氏族”的。像在父系社会就有“神农氏”、“伏羲氏”、“高阳氏”、“高辛氏”、“轩辕氏”氏族,而其实“氏”就是“姓”的分支了。因为在上古时期,同一氏族的人也不能长时间在一起,他们需要为了食物而扩张,这样人口就发生了迁移。到了另外的地方,人们也会从事不同的职业,再加上子孙后代不断繁衍,这样为了记录每一支氏族,人们就把“氏”当成了标志。

文章图片2

比如说,轩辕氏的族长就是我们熟知的黄帝。传说他有25个孩子,等他们长大后,就成立了不同的“宗”,这就是最早的“家族”了。他们一共有12个“姓”。周代的祖先姓姬,据说就是黄帝的后裔。后来,姬姓周朝统一了天下,便采取分封制,周武王的很多兄弟和子嗣都纷纷受封,而且有了自己的封地。这些宗亲很多就以自己的封地作为“氏”,从此繁衍生息。所以说“氏”是因为家族才分化的,它是不断演变的。

“氏”到了周代作用才变得明显。有“氏”可以表明你的继承关系,同样也可以显示出你的身份。春秋时只有贵族才配有“氏”。但后来随着跟祖先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贵族也慢慢没落,所以到了秦朝人们便把“姓”和“氏”统一起来称呼了。

先秦时期平民是不配有姓氏的,到了汉代人们才有了自己的姓氏,“百姓”也就是这样来的。随着姓氏的不断增多,后世经过统计编写出了《百家姓》,以供人们参阅。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