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姓氏”问题来源统考(珍藏版)

 空明苑 2016-09-19

昨天有个朋友问我,同姓的人祖上会是同一个家族吗?

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咱们今天聊聊姓氏。

姓氏,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通志·氏族略》讲:“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

道是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那么问题来了,姓氏到底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发展呢?

中华“姓氏”问题来源统考(珍藏版)

【姓与氏起源】

一切需要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咱中华很多古老的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在那个时候,姓是作为区分每个氏族特定的标志符号,像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即是如此。

上古时期,最为著名的当属著名的上古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上古八姓里面,姬、姜到底是成为很多姓的起源。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据了解,从姬姓衍生出来的姓达411个。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

更需要说明的是,不仅是炎黄传承,很多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祝融之后,有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姓,就是这样存在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作为区分每个氏族特定的标志符号。后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于是,那种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氏。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先秦的姓与氏】

1.姓在先秦的含义

姓自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之后,发展演变有所不同。在先秦时代,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便将性作了合理客观的定义,是为:

(1)姓的本义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2)“姓”就是子女,子女相为亲,相组为族。广义上姓可作族属、族人解,也亦可以进一步将它理解为泛称“族”的意思。

(3)“姓”的本义是女子所生子嗣,那么同一女子所生子嗣组成的亲族也可以称为“姓”,是一种引申义。比如姬姓、姜姓,最初应皆属母系姓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妻从夫居,子女不再属母族而归于父族是为此例。

(4)“姓”在东周文献中,有时是指姓族之名号。

中华“姓氏”问题来源统考(珍藏版)

2.氏在先秦的含义

“氏”的本义很难考究,西周文字中“氏”字巳较常见,大多与东周文献中“氏”的含义相同者甚多,主要是指:

(1)指称个人。如作官称的像师氏、尹氏等。

(2)与表示姓族之“姓”义同。如《左传·昭公》:“姜氏、任氏,实守其地。”是说法。这里的“姜氏”即“姜姓”,一般不这样用。

(3)指一些上古的部族。《国语·周语下》:赐姓曰姜,氏曰有吕。是为此理。

(4)指一种家族组织。如《左传·昭公》叔向曰:“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这里说的氏是统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体与分支的关系。

(5)“氏”亦可专指族氏这种血缘亲族组织的名号,也可以说只是一种标志。如《左传》里有“游氏之族”的叫法。此间实仅专指该族氏之名。

(6)西周、春秋时代,作为贵族家族之“氏”,虽本身是血缘组织,但往往不是以单纯的血缘组织形式而是以一种政治、军事、经济共同休的形式存在。比如《左传·昭公》昭公伐季氏,叔孙氏之司马言于其众。

中华“姓氏”问题来源统考(珍藏版)

先秦的姓氏,比较繁杂,又联系紧密。也正因为如此,姓与氏存在很多异同和相同之处。

【姓与氏相同】

从姓与氏的来源和发展综合来看,姓与氏它们都是血缘亲属组织、都是以外婚制为正常属性、都是一种单系的继嗣群(即父系的继嗣群)。

【姓与氏异同】

当然,姓与氏并非完全相同。

1.姓族的存在,因为存立时间久远,亲属数目庞大,分支族氏增多,同姓成员间是以那种自认的单系共同来源为亲属纽带,能追溯到一个共同明确的祖先,实际上是可能姓不是很大(个例除外)。但氏,是很明确的,它是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始祖。

2.对于所有同姓成员来说,它所属姓是同定的。氏则不一样,来源太多。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太常见,因此也就会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正因为如此的背景,就有了父子、兄弟不必同氏,人也可以有几个氏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晋国的士会,是以士为氏,算是承其祖氏。但这个士氏最初当是以官为氏,而士会本人又食采于随,曰随会,是为此理。

3.姓是统一的,姓族本身之间是未有层次区别,即便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氏则不一样,是多层次的。一个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来的若干小氏。尤其在商朝,“复合氏名”正是印证。

4.女子不论出嫁与否,都是有个同定的姓。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所以就有了夫氏为称,但也可以仍以父氏为称。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姓与氏有这么多不同。那么现在的姓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姓与氏合而为一】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之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但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

比如你问人家姓什么,一般说您贵姓,总不能说您贵氏吧?

在家谱、族谱上,一般是《×氏家谱》、《×氏族谱》,也从未见过《×姓家谱》、《×姓族谱》。

为什么会有差距?笔者觉得大抵与口语中问“贵氏”犯忌有关。而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比较妥当。

那么,我们再回到文章开篇那个问题——同姓的人祖上会是同一个家族吗?想必也就很好解答啦。

作个简单总结。

中华姓氏,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

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因此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是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众位看官,不知可对中华姓氏,有窥一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