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探秘:姓大于氏,氏统于姓;姓是氏的源头,氏是姓的分支

 与春天同行 2023-05-29 发布于青海

@秦楚刊号

文章图片1

“姓氏”是人类个体与生俱来的第一符号 ,也是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家庭或宗族的群体标志,是人类社会维系血亲、区分族别的重要依据。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二者皆具有家号、族号、宗号之含义。但在先秦时代,“姓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别婚姻,氏明贵贱”,是对姓、氏不同内涵、社会功能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的高度概括。正如《国语·周语》所云:“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人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也就是说,姓表示宗族的起源、出处,是原有的、大宗的族号;氏是后起的,是分支的、小宗的族号。先有姓,后有氏,姓大于氏,氏统于姓;姓是氏的源头,氏是姓的分支。然而,姓与氏的区别,不仅仅是源与流的简单关系,其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姓是血缘传承的标志,氏是社会地位和地域区分的符号。姓侧重于血缘关系,氏强调地域的概念。“因生赐姓,胙(胙“zu0',此处为赏赐的意思)土命氏”,高度概括了“姓”与“氏”的本质区别和文化内涵。“因生”是生育观念,是生命的产生、延续、血缘的传承;“胙土”,是生存观念,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生育和生存是人类必备的两大要素,“姓”、“氏”二字涵盖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全部意义,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真谛所在和发展轨迹。

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它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植根于文明初曙的氏族繁衍,发展于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度,确立于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演变于“胡汉互化”的民族交融,融汇于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

说中国文化,我们下期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