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魂(评论)

 李萍拾尘 2023-05-29 发布于河南

——读邓万鹏诗集《冷爱》
邓万鹏是中原诗人,名气早已在中原传开。今天终于见到了他的结集《冷爱》,当然要系统读一读。
诗集由三部分组成:一,阳光与旗。二,中原踏雪。三,另一种风。第一部分以写景状物为主。第二部分,抒写乡愁。第三部分,提示一些生活哲理。
初读邓万鹏的诗,并不觉得吸引人,因为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美丽的字眼。也许应如书名《冷爱》那样“冷读”,即静下心来,按捺激情,才能品味出书中诗句所独具的美。这不是言过其实。如果诗人可以分类型的话,我把万鹏喻为“峭拔的诗人”。
邓诗每一个字眼,每一句诗,都无不透出一种力度和硬度,我想这就是作家无可替代的风格。新诗坛越来越走向多变,走向空幻。多纤丽,少阳刚;多奢靡,少练达;多肤浅,少深刻。这一方面拓宽了诗的表现力,开掘了人类思维的多维向度;一方面在深层的表现上,现出缺憾。可贵的是,万鹏始终走着自己的路,力避模仿,力避流俗。
从这一点上来说,万鹏难能可贵。我想万鹏所要守住的,也就是我们诗坛要永远守住的,那就是“真诚”。我把它尊为诗的灵魂。细心的读者,会在《冷爱》的字里行间感知。可以这样说,诗的深刻取决于诗人的真诚。
深沉厚重的感情不是以柔婉、细腻、感伤的调子抒出,而是以理性的积淀,石块似地显露。浅吟低唱、一咏三叹是一种境界;冷峻、峭拔也是一种质地。而在感情的深浅上,是分不出高下的,只能取决于注入真情的多寡。万鹏属于后者。
说到真诚,这是为文之本。如果感情是肉,那么真诚是骨;如果感情是树,那么真诚是枝干;如果感情是水域,那么真诚是舟楫。有了真诚,技巧与艺术就是附丽。读者要读的,就是人的真情实感,以唤起、验证自身那些人类共性的东西。这也就是艺术的目的。
现代诗,有些人没有真诚,靠玩文字技巧取胜;或有一点儿真诚,靠才情使之胖大。这固然也能吸引人于一时,而终不能使人刻骨铭心。而邓诗使我刻骨铭心。
慢慢地,我被吸引;慢慢地,我被感动;慢慢地,我被震摄。那是一脉矿藏,宝物被埋于深处。许多美好的东西,也许都是被我们的浮浅而忽略。所幸这次,它没从我手边溜走。
如果从人文的角度去考察,那么浸透在诗集中的万鹏,是一副北方男子的铮铮硬骨。男性的侵略与男性的占有,男性的沉痛与男性的狂放,在他身上纠结在一起,显示出个性的独有魅力。
这时我们才觉得“冷爱”,不是哗众取宠,而确是名符其实。冷冷的爱,冷静的爱,冷冽的爱。总之是理性的爱。也许这种爱,更具一种深度。
人有万千,爱就有万千。或浪漫,或缠绵;或外冷内热,外刚内柔;或全盘掠夺,全部占有。而万鹏富侵略,好占有。但这种侵略和占有,是要付出自身代价的,那就是自我的全部的爱。
沉落自我,毁灭自我,让爱飞升,让爱永恒。血在其中,爱在其中,泪也在其中。而牺牲的崇高感和悲壮感由此也昭然若揭。
杜鹃啼血,死而无憾,就像诗中所歌唱的凤凰一样,实现烈火中的涅槃。这也是这本诗集所包蕴的美学意义。
但一件艺术作品,一经出现,就会显示出其不完善的一面。如果文学批评不光溢美,也有批评的话,那么万鹏的这部诗集,还有很多可举出的瑕疵。
比如某些意像过于直露,缺乏通感,削弱了其艺术感染力。比如,重白描少情绪抒发,显得干巴了一些。
如果诗是精炼的艺术,那么,我以为将这部诗集掐头去尾,只留中间那部《中原踏雪》,也许更好。因为第一部分〈阳光与旗》较肤浅,第三部分《另一种风》较平庸。不过,说得有些苛刻。
唯一的愿望是,万鹏能总结过去,在此基础上,使艺术更臻完美。
(写于1993.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