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说《金瓶梅》中的“贵州方言”

 吴营洲文存 2023-05-30 发布于河北

且说《金瓶梅》中的“贵州方言”

吴营洲

在公号读到一篇文章——《〈金瓶梅〉中贵州方言词语释例》。一见之下,不由得愣了半秒,下意识地想:《金瓶梅》中会有“贵州方言”吗?
在我此前的概念里,无论是《金瓶梅》,还是兰陵笑笑生,都似是和“贵州”八竿子打不着的。这《金瓶梅》中怎么会有“贵州方言”呢?是兰陵笑笑生接触过贵州人士吗?……
我对此话题颇感兴趣,便想看看该文作者究竟是如何做“词语释例”的——
简而言之,该文作者列举了五个字词,以说明《金瓶梅》中的“贵州方言”。
这五个字词是:捱/挨,引,靸,焦,歇。
该文作者称:
《金瓶梅》中多次用到“挨”,也使用了同音不同形的“捱”字。……贵州方言中也常用该词,……《金瓶梅》中的“挨”字和贵州方言“挨”字的意思相同,表示靠近或者消磨时光。
《金瓶梅》中也多次用到“引”这个汉字,表示引导、带领的意思。……《贵州汉语方言特色词语汇编》收录了上述词义。可见,《金瓶梅》的“引”在贵州方言词中也频繁使用,并且还赋予它更丰富的词义,这与当地的民族习惯、民族特点等有很大的关系。
《金瓶梅》中多次使用“着鞋”,义同贵州方言,都表示家居时较为随意的穿鞋方式。
“焦”这一方言词现在在贵州人们的口语中十分常见,与《金瓶梅》中的词意相同。例如……
“歇”这个词在《金瓶梅》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睡觉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普通话中表示歇息等之类的意思。……在贵州方言词语中,“歇”同样是表示睡觉休息的意思,例如……
我在反复读过该文后,一个突出的感觉是:该文作者所例举的这五个字词,或许并不能说是“贵州方言”,甚或都算不上“方言”。
诸如,就因为《金瓶梅》中的“挨”字和贵州方言“挨”字的意思相同,就能认定“挨”字是“贵州方言”吗?在我的感觉中,凡是说汉语的地方,这个“挨”字都是这个意思。其他的四个字同样如此。——我没有心思细核,但我感觉,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等工具书,应该都没有把这五个字词定性为“方言”。
该文作者称《金瓶梅》中有“贵州方言”还有一个“理由”:
贵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历史上由于人口迁移,贵州外来移民占据了主体地位,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带来了语言历史层积。贵州汉语方言中留存了丰富多彩的北方方言词语:《金瓶梅》中的许多方言词语,由文本转化为口语,保留在贵州许多地方百姓的日常交流话语中。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理由或许也不能成立。即便贵州曾经有过“北方移民”,即便这些“北方移民”迄今仍保留着原籍的语音或用语习惯,或也并不能因此便称《金瓶梅》中有“贵州方言”——即,不要把这类语音或语言习惯往《金瓶梅》上扯。
倘若如此,那么东北人更可以写一篇《〈金瓶梅〉中东北方言词语释例》。因为现今的东北人很有一部分是从山东移民过去的。《金瓶梅》以及兰陵笑笑生和山东的渊源更深。
倘若如此,那么江西人、四川人、上海人或别的什么省市的人,或也可写出一篇或几篇类似的文章来,甚或所举的词语更严谨、更富地域特色、更具“说服力”。
由此,我想起了我的一件往事或糗事:
有一年,我写了一篇短文,标题是《萧红与〈红楼梦〉》。该文被一位研究世界古代史的高校老师看到后,几可说对我是嗤之以鼻。她就当着我的面对我说:“若写这样的文章,那就没完没了了。”
想来也是,但凡是个读书人或文化人——当然也包括一些名气很大的人——谁没读过《红楼梦》呢?谁和《红楼梦》没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或过往呢?倘若照此写起来,还真的就是“没完没了”了。
如此这般,撰写此类文章,或也就没啥意思了。
说来惭愧,我就曾写过一篇《〈金瓶梅〉中的“冀中方言”》,实因我在闲读《金瓶梅》时,看到了那么多鲜活的、特别接地气的方言土语,便下意识地想起了我曾经在冀中乡下生活过的那段岁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