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奶走了,但却又一直都在

 永嘉陌上尘 2023-05-30 发布于浙江
爷爷离开时,小麦刚刚长出绿芽;小麦泛黄的时节,奶奶也走了。爷爷去世那天是十一月初三,奶奶辞世是四月初三,前后刚好半年。一季小麦尚未收获,二老却先后离开。奶奶下葬那天,我们穿过层层麦田,泪水也忍不住滴在麦穗上……
按照皖北农村的习俗,奶奶定在四月初八下葬。期间,我同父辈忙前忙后,泪水也止不住地流了又流。爷爷奶奶离开后的这几日,我常常朝着他们居住过的房屋方向看了又看,仿佛他们仍在。但那紧闭的破旧铁门,却又无情地提醒着他们确实已经离开。今晚思绪才略微平复,想把送别奶奶的事迹一一记下。
5月21日
下午3点46分,奶奶永远永远离开了。大姐打来电话告诉我这一消息,虽然此前有些心理准备,但听闻噩耗,还是泪如雨下。给堂妹飘飘打去视频,可是已经不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记得旧年,堂妹回家看望奶奶时,曾给我打来几次视频。电话那端的奶奶不善言辞,多数情况只是对着屏幕笑,还常常不能对准摄像头。如今再想与奶奶说上一句话,也没有了可能。望着堂妹发来奶奶生命最后的影像,张着嘴大声地喘着粗气,我的心犹如滴血一般的痛。
到家后,我向父母仔细询问了当日的情况。原来午间奶奶的情况就很不好,父亲与三姑将奶奶推至镇卫生院。可医护人员说奶奶年纪太大,无法治疗,只能再推回家。到家后,三姑给奶奶洗了手脚,喂奶奶喝奶粉也无法下咽。一段时间的挣扎后,老人家永远离开了,享年82岁(奶奶的生日是1941年2月13日)。
虽然无法见奶奶最后一面,但仍恨不得立刻飞回去。于是买了当晚10点51分的车票,经由南京中转。等车的间歇,我不时追忆着奶奶的过往,并写了《俺奶》俺奶 一文。期间,王彬学弟跑到我宿舍进行安慰,张勇耀老师(与马老师还发来1000元钱)、梁曙光学弟、汤洁师妹、张珣珣学妹等特意发来微信进行劝慰,感谢他们的深情厚谊。
5月22日
凌晨12点52分,列车抵达南京站。没有选择站内换乘,而是特意走出车站。七年不曾到南京,漫步玄武湖边,感觉和此前没有任何不同。紫峰大厦的灯虽然关闭,但仍能清楚地看到玄武门、解放门、覆舟山、梁洲、樱洲……南京这座城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曾用脚步一一丈量的地方。湖边的风很大,我在此地思念着奶奶……
K1048次列车,凌晨2点18分发出,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脑中浮现的全是爷爷从医院拉回后我匆忙赶回的场景。
到奶奶家,再也见不了她的身影,再也不能同她说上一句话。不到半年,小院再次搭起了灵棚。望着躺在冰棺里的奶奶,除了心疼还是心疼。这才半月时间,不想奶奶竟然消瘦了如此之多。
下午大姐与三姑去给奶奶洗了遗照,照片是我3月15日午间给奶奶拍的那张。那天午间的阳光极好,奶奶安静地坐在小院晒着太阳,我去给她送包好的水饺,瞬间拍了几张照片。那天奶奶笑得很自然、很好看,不想两月后竟然溘然长逝,每念及此,都难以置信。据三姑说,奶奶身上穿的红色外套是她年前所买,后来被老鼠咬破了一个洞,还有一个补丁。
5月23日
今日是奶奶离开的第三天,亲戚与乡亲们都来烧纸,为奶奶送最后一程。我与堂弟忙着接纸、磕头,午间唢呐班子亦来,还是爷爷辞世时所请的那班。当哀乐响起时,总有种还是爷爷离开的错觉……
5月24日
亲戚们陆续从各处赶回,上午二姐从杭州回来。
5月25日
因为疫情诸因素,小廖有三年没来家过年。犹记得前年,奶奶还特意让我去接小廖来的场景,这也是奶奶一直以来的牵挂。如今小廖来了,可是奶奶却离开了……
今晚的唢呐班子吹到9点,以哀乐为主。想起这是奶奶门前最热闹的一次,眼泪又不禁簌簌落下。
5月26日
早上4点半即起床,然后赶往涡阳殡仪馆。前几日父亲与叔叔们商议着不给奶奶火化,可村镇却不允许。奶奶一生都在村子,去涡阳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与爷爷的焚化方式不同,奶奶采用的是全骨。回家的路上,思绪纷飞,令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今日有雨,可路子又远。早饭毕,即送奶奶下葬。当棺材抬出小院的瞬间,真是心如刀绞,因为奶奶真的离开了。一路上,我的泪同天上的雨水交织在了一起。
亲戚给奶奶扎的纸马、房屋原应该在下葬后焚烧,不想不懂规矩的村子人提前烧了,一向和善的父亲对此颇为在意。奶奶与爷爷是合葬墓,当见到爷爷棺材的瞬间,我们的泪水又蜂拥而出。奶奶新坟的土颇不平整,可父亲执意亲自铲平,联想出村时父亲的泪,我们明白这是不善表达的父亲对爷爷奶奶深沉的爱。
奶奶下葬后的中午,下起了大暴雨。按照我们乡村“大雨淋新坟,代代出贵人”的说法,这是一个好迹象。可是我们何尝追求所谓的大富大贵,其实只要爷爷奶奶在的平常就意义非凡。
午饭后,我们一行人去给奶奶圆坟,这也是爷爷奶奶亲属聚集最全的一次。圆坟归来,大姑、二姑、三姑都陆续离开,望着她们离开的背影,我注意到父亲湿了眼角。
5月27日
上午父亲与大叔、三叔就爷爷奶奶留下的土地与房屋进行了分割。爷爷的天地一分为三,爷爷奶奶的老宅由三叔继承。
5月28日
我与父亲同去爷爷奶奶的老屋,紧闭的大门空无一人。据父亲说,他们从小就居住于此,房屋先后经由三次变化:最初的茅草屋、尔后的土坯房、如今的砖瓦屋。院内有棵七十年的桑树,三姑奶(父亲的姑姑)说她小时就有此树。如今爷爷奶奶都走了,这树、这房屋都没有了意义……
丧事期间,村子里的本家多来帮忙,其中还有曾祖父辈者。他们坐在桑树下,不时讨论着他们的祖父祖母甚至曾祖父,从他们口中,首次听说我的高祖父竟96高龄才辞世。听着这些长辈诉说着长辈的故事,突然发现口耳相传的历史甚至可以更长久。那些长辈虽然去世了,但他们却又鲜活地存在于后辈的脑海与心间。今晚小永嘉又用积木搭起了房屋,他突然说到“这间房子是给老太(我们这称曾祖母为老太)建造的”。听罢,泪水又开始在眼圈打转,但又颇感欣慰,因为不到五岁的小家伙心中也装着曾祖母。或许多年后的某天,永嘉也会向后辈诉说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
俺奶
我的爷爷奶奶
我的爷爷
爷爷走了,但爷爷一直都在
俺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