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平脉论之平脉法第一,六十四

 孙撄宁 2023-05-30 发布于浙江

64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校注;宋本成本“盼”字为(目兮)字,成本“此”字为“汝”字,义疏会通与之同。38

提要;此承上条示将愈之脉证及对诈病之鉴别。

正解;上条主从脉象来判断疾病将愈与否,此条则主从症状来判断疾病将愈与否。病人之家人来请医生时讲;病人最难受的是发热,烦极。第二天医师见到病人之时,看到病人面向壁卧,此热已去也。因其当时病人之主症为发热,烦极,其病性属阳,多为外感三阳之病,自当坐卧不安,面向阳位。而经过一天后,反见其病人安卧在床,并面向壁之阴位,此为阳邪已退阴气得复之征,故为此热已去也。假若医生诊其脉而尚未平和,亦可断言此病将愈矣。假若病人面向壁卧,听闻医生前来诊治,并不惊慌起身,却怒目恨视医生,并且言语,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表述不清。在医生诊脉之时,病人还一边吞咽唾沫者,此当为伪装的假病也。此时医生当详细诊脉,假若其脉阴阳气血平和者,方可确认为诈病,在临证可见有心理性疾病之脉象,但无实质性病变。为了进一步证实是否为诈病,医生故意讲此病不小,且非常严重,必须服用大吐大下之药,并须针灸数十百处之多,才有可能痊愈。若病者真为诈病,听其用药大攻之苦,与针刺之痛,自当会与医生诉说实情。

选注;此言医工当体病人心意,或安慰之以壮其神气,可以速其愈期,或恐惧之以破其隐诈,可以杜其尝试。病人发热烦极,病家人来请之辞也。其人当卧而面外,求向窗牅,以舒散郁气,喜近风凉。若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安卧,此必邪气已退,神倦欲自养,故面壁以避喧而就阴。设外证已解,脉尚未和,不过调理将息,以为善后之计,可处言汝病己愈,以安病者之心,则病人喜闻医言,神气自王。此所谓承间语事,变度易意,虽无药石针刺炙疗之施,犹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况乎方药中病针芥相投,霍然病已,可期指顾。病人心意之重,有如此者。假令师到,不惊起而盼视,既见向壁静卧,复睹意绪安闲,欲述病情,三言三止,持脉之顷,频作咽唾,卒未言其所苦,若故作矜持以试医者,设令脉又自和,此真诈病也,当处言此病大重,必须服吐下峻攻之药,加针灸数十百处,病人若实诈病,自然畏瞑眩之投,怯火刺之苦,巧伪无所施矣。(义疏)

发热、烦极,则不能静卧。今向壁静卧,知热已去。诈病者,非善人,以言恐之,使其畏惧,则愈。医者意也,此其是欤?(成注)

此申上二条之义也。病家人来言病者发热烦极,师未即去,明日到,病患向壁静卧,此热已去,因知其差。假令脉不和缓,未可言愈,必和缓而始可断其已愈也,推之腹痛亦然。此篇首所云∶设有不应,消息诊看。消息者,谓今日之望,异于昨日之问闻也。此设治诈病之法也。盖仲景不欲人售其欺,亦不欲医为其欺而妄治也。医者玩此而揣摩之,则彼不敢欺,而我不妄治矣。(金鉴)

欢迎阅读转发,支持传播中医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