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姓的姓氏来源考析 | 姓氏寻宗

 万物史话 2023-05-30 发布于北京

文/何梅琴

姓氏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寻根”和“祭祖”也成为近些年的热点。赵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百家姓》中位居第一。一说到百家姓,人们都对“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口熟能详。然而若要深入探讨赵姓的姓氏来源,一般人则很难圆满回答。幸运的是,自古至今不少典籍保存了下来,诸如战国时的赵国史书《世本》和魏国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史游编著的《急就篇》、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和应劭的《风俗通义》、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等,这些虽多为史书,但也有关于姓氏的专门篇目;除了这些涉及姓氏的书籍外,还有唐代林宝编写的《元和姓纂》、宋代邓名世撰写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和郑樵的《通志·氏族略》等专门的姓氏专著,这就利于我们对赵姓的姓氏来源进行探寻。

一、赵姓的血缘始祖是黄帝

关于赵姓的血缘始祖,在近些年涉及“赵姓”的著作中都有所论述。沈其新先生在1991年出版的《中华姓氏通书·赵姓》中,提出赵姓的血缘始祖是少皞(昊)。该书发行量较大,影响甚广。在2001年岀版的《吾祖吾宗·赵》和2003年岀版的《赵姓寻根与取名》中,作者都延续了沈其新的说法,也认为少皞(昊)是赵姓的血缘始祖。2012年,赵明宇先生在其著作《赵姓史略》中提岀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赵姓的血缘始祖是黄帝。那么赵姓的始祖究竟是黄帝还是少皞(昊)?我们可以根据现有典籍进行考析。

《史记索隐》记载:“《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而《新唐书·宰相世系三下》中也记载“赵氏出自嬴姓。颛顼裔孙伯益,帝舜赐以嬴姓。”又《史记·秦本纪》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这些典籍明确指出了赵氏出自嬴姓,秦姓和赵姓都是少昊氏的后人。而秦之先是嬴姓,嬴秦的先祖是颛顼帝的苗裔孙,名字叫女修,也就是说嬴秦的先祖是颛顼。如此,若要追溯赵姓的血缘始祖,则必须要先梳理少昊和颛顼之间的关系。

少昊和颛顼同属东夷族,少昊传位于颛顼,都是“五帝”之一。在《礼记·月令》中,“五帝”分别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而《尚书序》和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对“五帝”有不同的认识,认为“五帝”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司马迁根据《五帝德》《帝系姓》等战国时代形成的文献,在《史记》中把少昊、颛顼、帝鞏尧、舜等都说成是黄帝的子孙,这可能是当时华夏大一统思想的产物。关于黄帝、少昊、颛顼之间的关系,《礼记正义》注中表述分明:“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可知,少昊代黄帝继位,少昊之后是颛顼。但实际上把少昊说成是黄帝之子,却并非始于西汉,而是始于战国时代的《世本》。由于少昊是传说中的人物,所以他的名字在各典籍中的表述也各不相同。《世本》卷二记载:“少昊,黄帝之子,名契,字青阳。黄帝没,契立,王以金德,号曰金天氏。同度量,调律吕,封泰山,作九泉之乐,以鸟纪官。”明确了少昊是黄帝之子,也叫契,字青阳,少昊做王之后,统一了度量衡并且以鸟名官。关于少昊的出生,王符在《潜夫论.五德志》中如此记载:“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生白帝挚青阳,世号少皞。代黄帝氏,都于曲阜。其德金行。其立也,凤皇适至,故纪于鸟。”可见少昊(皞)出生时天上有大异像,少昊也称为白帝,名挚,字青阳,在黄帝后继位,都城设置在今山东曲阜。因其有天下之时,有凤凰来朝拜,故以鸟名官。关于少昊其人其事,《帝王世纪》大部分沿袭了《潜夫论》的内容,说少昊是黄帝之子,母亲是女节,名挚,字青阳,姓姬,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初学记》卷九所载内容与《帝王世纪》相同。明代张居正在讲评《资治通鉴》时也沿用了这些说法,说少昊姓己名挚,是黄帝之子玄嚣,因曾建都于青阳,所以自号青阳氏,又因其以金德而治天下,又号金天氏,又因为他能遵循太昊之法治理天下,所以叫少昊。范文澜先生也认为少皞是黄帝的后裔,“姓巳,或说姓嬴,名挚,居曲阜(山东曲阜县)。春秋时代郯国是他的子孙。”《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有:“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峰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障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除此之外,在《吕氏春秋》《汉书》等书籍中,也有关于少昊帝的记载,内容与上述文献相差不大。综合上述文献记载,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少昊(皞)之墟在曲阜,是黄帝子,字青阳或玄嚣,姓姬(或作巳),名挚,号金天氏,也被称为穷桑氏,继黄帝之后被推为东夷族首领,以鸟名官。

颛顼帝是史前文化中一位比较有影响的帝王,在《尚书序》《帝王世纪》排序的五帝中位列第二,即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和少昊一样,颛顼也是黄帝的后人。《帝王世纪》云:“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景仆,蜀山氏之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生颛顼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十年而佐少昊,十二年而冠,二十年而登帝位。平九黎之乱,以水承金……以水事纪官。”《大戴礼记·帝系》所记的内容与《帝王世家》大体相同。东晋郭璞在《山海经·海内经》注中说,黄帝娶了西陵氏的女儿,后人称为嫘祖,然后生了青阳和昌意,而颛顼又从昌意所出,这与《世本》中“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的记载相吻合。《史记·五帝本纪》曰:“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繫诚以祭祀。”再次明确了颛顼是黄帝之孙,和少昊是叔侄关系。古人对自己的宗族十分重视,有制度化的祭祀典礼来维持,“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从中可以看出黄帝、颛顼、尧舜、鲧禹都属于一个大宗族,而句中的“禘、郊、祖、宗”指的都是国家祭祀大典,在古代国家大典是比较慎重的事,《礼记·祭法》所载亦同。由此可证,颛顼确实出自黄帝集团,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是黄帝之孙,是少昊的侄子,称帝前曾辅佐过少昊。

根据上述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知不论是少昊还是颛顼,都是黄帝的后裔。因此,从文献上说赵姓的血缘始祖是黄帝更为准确一些。

二、伯益是秦、赵的共同祖先

伯益从皋陶所出,是皋陶的长子;皋陶由大业所岀,是女修之孙,是少昊的曾孙。有关皋陶、伯益父子一支的来源比较具有争议,有人说是出自黄帝之孙颛顼帝,也有人说是出自黄帝之子少昊帝。“皋陶生于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以赐姓曰偃。”《史记·秦本纪》载:“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从这两则材料可以得知,皋陶的岀生地是偃地曲阜,为东夷族之地;另外,从女修吞鸟蛋而生皋陶的传说中可知,皋陶所属之族有尚鸟的传统,这也与少昊东夷族相符,少昊在位时曾以鸟命官。从这些材料推断,更有可能的是皋陶的父系是来自少昊,母系是来自颛顼的后裔女修。在中国古代姓氏文化发展史上,“姓氏赐予的产生,可追溯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父系氏族社会。”在父系社会,姓氏就像土地这些有形资产一样,都是天子的私有财产,也是天子笼络朝臣的一种手段。正所谓“赐姓命氏,因彰德功”。早期的姓氏赐予还与诸侯分封、建立封国的政治行为密切相关,连同一体。由于受封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受封者的岀生地或居住地,因此姓氏有可能和封国名相同,也可能被天子另赐他姓。如《史记》云:“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所以,皋陶、伯益父子也可以说是少昊和颛顼这两支共同的后代。但以父系为主的姓氏系统来说,皋陶、伯益父子的来源应归属于少昊的后裔。

根据文献记载,皋陶是尧舜禹三朝元老,是中国最早的司法官。皋陶的事迹及其法治思想,散见于《尚书》《左传》《史记》《说苑》等典籍中。在尧帝时期,皋陶官至大理,主管刑法,这在《春秋元命里》有所记载。在舜帝时期,皋陶仍管理刑法,执法清明、井然有序,不论是对待蛮夷还是寇贼,也都公正严明,相关事迹在《尚书·舜典》和《竹书纪年》中有记载。《淮南子》把皋陶神化:“故皋陶瘠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于言者也。”说皋陶声音喑哑,长得古怪,但作为司法官却十分能干,天下没有暴虐的刑法。在禹帝时,皋陶钦佩禹的德行,甘心辅佐于他。在大禹形象突起的过程中,皋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描述的正是皋陶辅佐大禹所治天下一片祥和的情况。于是,禹想将帝位传给皋陶,但是皋陶却去世了。由于皋陶高明的治国思想、严明的治国法纪以及鼎力辅佐,使得尧舜禹时代岀现了繁荣盛世。

伯益又写作大费、伯翳、柏翳。《史记索隐》卷二,司马贞对“大费”注释为:“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柏翳,《尚书》谓之伯益,《世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明确指出,伯益即伯翳,是秦赵之祖。在《上古史导论》中,杨宽认为伯益是玄鸟的后裔,擅长调教驯服鸟兽,后裔中甚至有鸟身人言者,和鸟的关系十分密切。顾颉刚先生在《尚书研究讲义》中认为,益即是燕,也被称为玄鸟。传说玄鸟是东夷族的神鸟,是百鸟之王。益又作鹥、翳,是鹥鸟图腾。在《广雅》中,将鹥和翳同归为凤凰类。屈原《离骚》中有“驷玉虬而乘翳兮”句,“翳”的注释正是凤凰别名。可见玄鸟并不是一般的鸟,指的应该是凤凰。由此可推断,伯益是鸟夷部落的首领,把凤凰作为图腾标志,伯益通鸟语,能驯服鸟兽。

鸟夷是东夷族的一支。在我国古代,东夷族是一个人数较多的东方部落,分别是人夷、鸟夷和郁夷三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夷人居住在东方,会用大弓射鸟。东夷和西羌都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传说东夷的图腾是凤,西羌的图腾是龙,构成了华夏民族的龙凤文化。童书业先生在其《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鸟夷考》中曾指出,鸟夷族是一个以鸟为图腾文化的部落,鸟夷人十分擅长捕鸟,不仅能说鸟言兽语,还能制作各类捕鸟网或弓箭以捕鸟。在《尚书·尧典》中记载了伯益善于捕鸟,尧帝命令伯益去捕鸟的事迹。

伯益不但擅长驯服和调教鸟兽,而且还通鸟语。在尧舜时期,伯益被任命为虞官,掌管山泽河川等自然资源。鸟夷族在伯益之前,过着原始的牧居迁徙生活,在伯益之后人们才开始安定下来。伯益在舜帝时期掌管山泽,并放火焚烧山林,使人们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期,这在《孟子·滕文公上篇》中有记载。皋陶“其子伯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扰驯鸟兽,舜赐姓嬴。”伯益因为在舜帝时期贡献很大,所以被赐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因伯益的才干十分突出,禹在皋陶去世之后,也曾推荐他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随着禹的去世,这事也被耽搁了。后来,禹的儿子启和伯益发生争夺,争夺过程在文献中有争议,概有两说,一说伯益鉴于启的贤明而推让,一说启联合党派征伐伯益,但是不论哪一种争议,都是以启胜建立夏朝告终。

通过上文史书文献的梳理考证,可知秦赵都出自上古的嬴姓,而伯益恰是第一个受赐嬴姓的人,因此,伯益是秦赵的共同祖先。

三、造父是赵氏始祖

伯益之后,嬴姓演变为秦氏和赵氏,有秦兄赵弟之说。“赵”字的繁体是“趙”,由“走”和“肖”构成。因为“走”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趋也,是随从的意思;“肖”字是骨肉相似也,是相似、相近的意思,所以“赵”字的意思就是比较亲近的随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这些考证有一定道理,因为赵姓的始祖造父正是周穆王的亲近随从,造父为周穆王御马有功被封赵城赐赵姓。

造父是少昊氏的第十三代孙,祖父是孟增,曾是周成王的肱骨大臣。因着祖父孟增的关系,造父成为周穆王的亲近随从,从小和周穆王一起长大,年纪相当,又都喜欢骑马和狩猎。造父不仅喜欢骑马,还十分爱马,能够识马和驯马。作为周穆王的御马官,造父专管天子车驾。一日,他听说潼关盛产良马,就去马市上寻找,结果只得了六匹骏马回来,而周穆王的车驾需要八匹马,还差两匹无处可觅。于是,造父奏请周穆王,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再去桃林找寻良驹,这在《史记·赵世家》中有记载。桃林很大,方圆三百多里,里面树木茂密,大树遮天,造父要想在里面捕获良马实在不易。他只好风餐露宿,披荆斩棘,穿狼穴狐洞,最终捕获了两匹骏马,并给他们取名为“骅骝”“骊耳”,而这两匹马的名字也就成了后世骏马的代名词。有关“桃林”的地望,经考证在今天河南鲁山县尧山镇桃林村周围。桃林村位于潼关的东南方向,在伏牛山东段、尧山东北四十五里处,方圆数百里,植被茂密,大树参天,地形风貌和《山海经》对桃林的描述吻合。《山海经·中山经》曰:“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枏,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圆三百里,其中多马。”清人毕沅在《中山经·中次六经》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矣。其地则楚之北境也。”楚国北境的楚长城在今天仍有大量的遗存,主要分布在鲁山县尧山和嵩县木札岭一带,桃林正在楚长城的覆盖范围之内。

周穆王喜爱坐车远游,他让造父驾车一起去西方巡视、狩猎,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周穆王一行经内蒙古地区,穿过新疆,走过了很多名山大川后,抵达西域瑶池西王母国。他们沿途狩猎,捕获了很多奇珍异兽,又在瑶池和王母对饮,十分惬意。《史记·赵世家》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守,见西王母,乐之忘归。”由于周穆王出游长期未归,其他诸侯渐生反叛之心。徐偃王占据徐州,颇有野心,发动叛乱进攻周朝。一日,造父发现一匹骏马烦躁不安,心疑国事有变,于是紧急禀告周穆王。周穆王只得和西王母告别,和造父一起返朝。在回去的路上,造父施展他高超的驾车本领,日行千里,使得周穆王能够联合其他诸侯国,不但很快平息了徐国的叛乱,还扩展了周朝的势力。这段历史在《元和郡县图志》中有记载,说周穆王“乘八骏之马,使造父御之。发楚师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

在周穆王平定徐偃王叛乱的战斗中,造父因驾车有功,受到周穆王的赏赐,并获赐赵城。后来,造父的子孙就以封地赵为姓,赵姓由此开始。到了造父的第六代孙奄父时,赵氏家族仍发展缓慢。奄父是周宣王的御马官,其子叔带因救驾有功成为执政。因周幽王残暴,叔带离周而投奔晋文侯,得到晋国重用。其后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公元前403年,赵籍被周王封为赵烈侯,建立赵国。赵国被秦国灭亡之后,赵姓由此散布各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