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精读】太阴篇条文277-280

 阿尼古经方学习 2023-05-30 发布于广东


【伤寒论精读】太阴篇条文277-280

写在前面:条文依照宋刻版《伤寒论》顺序排序

【条文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小编解读:

这条是讲太阴病的主证、病机和治则。

前面273条我们学习了太阴病常见的证候,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和腹痛。这里进步论述太阴病的主证,太阴病特点是自利不渴。仲圣说自利不渴是脾脏有寒的缘故。渴与不渴是我们辨别疾病病性寒热的一个重要证候。

咱们都知道下利有热利也有寒证下利,比如葛根芩连汤证的协热利,再就是白头翁证的厥阴热利。

同时也注意自利有渴和不渴的区别,比如少阴病篇的猪苓汤证的下利而渴相鉴别。再比如282条条文中的自利而渴,是少阴虚寒证辨证的要点。同样是寒有渴有不渴,我们临证多从细节上把握。下面仲圣又告诉我们治则,脏有寒当温之。宜服四逆汤之类的以补火生土。一般轻度的考虑理中汤、附子理中汤,重度的考虑四逆汤及其类方。

【条文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小编解读:

这条论述了太阴病转愈的临床表现及其机理。

手足自温是太阴病的辨证要点,看到前面“伤寒脉浮而缓”我的第一反应是联想到了太阳中风的脉证,但无发热头痛等证而是手足自温,不是太阳病,仲圣告诉我们病在太阴。为什么太阴伤寒会手足自温?大家都知道脾主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本,同时太阴也不像少阴、厥阴阳虚之甚,脾阳尚能布于四肢,故手足温和。

接下来仲圣提醒我们太阴病最容易发黄,因为太阴为湿土之脏,湿浊瘀滞很容易导致发黄。下面又告诉我们,若小便自利不能发黄。因为小便自利湿邪能够借助小便外泄,湿邪有出路故不发黄。咱们读过前面的条文也知道,太阳篇和阳明篇也有发黄的证候,比如134条“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比如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200条“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这两条都是湿热郁闭在里,无汗同时有小便不利,邪无出路故身必黄;再比如236条“但头无汗,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这条就是瘀热在里同时身无汗兼小便不利,阳明热盛,本当汗出,热邪得以外泄,邪无出路而发黄。我们前面的259条也有发黄“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同时我们临证也要注意阳明篇是湿热发黄,一般称之为阳黄,278条259条的发黄是寒湿郁滞引起的发黄,一般称之为阴黄。除了湿热发黄和寒湿发黄,另外还有瘀血发黄比如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治则上一般湿热发黄常用茵陈蒿汤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寒湿发黄多用茵陈四逆汤,瘀血发黄多用桃核承气汤或者抵当汤。我们临证也多注意加以鉴别。关于发黄仲圣在书中多有论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朋友们可以自己总结一下。

同时学习本条也注意与前面1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谓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相鉴别。

仲圣在随后又说,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从前面发黄的几个条件来看,无论内有湿邪还是瘀血,只要邪无出路都可以导致发黄,因为本条是太阴发黄,判断是否会发黄重点看小便利不利即可。

下面看下面一段“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病程经过七八天的时间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同时伴随下利,一天十余次,说真的,若是医家不知道怎么回事确实挺麻烦的,其实病程中出现下利也不全是病情恶化的情况,所以仲圣接着说: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原来是虚惊一场呀,是邪退正复的情况呀。注意这里要与阴阳离决的上吐下泻的危证相鉴别,同时注意这里的先烦后利和先利后烦是有很大不同的,先烦后利是正气奋起驱邪外出的指征,先利后烦则是正脱邪扰的情况。比如300条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条文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尓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小编解读:

这条主要论述太阳病误下,邪陷于里的证治。

不管何种误下,都会引邪入里,轻则心下痞,重则结胸,这里邪陷于里出现了腹满腹痛。这里腹满是时痛时减,不像阳明腑实的大实痛,只是误下伤脾,气滞不运,所以会腹部痞满同时伴随腹部阵痛,除了没有下利很符合太阴病的特征。以方测证,条文中用了桂枝加芍药汤,可能太阳病发热恶寒等证候还没有解除,同时出现了腹满时痛的证候。用桂枝汤加太阳表证,加大芍药的用量缓解腹痛,有点小建中汤的意思,这里误下后出现的腹满时痛应属于轻症。后面接着说若是大实痛者,方用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对于这里的大实痛从字面意思看,大实痛当时阳明腑实,为啥太阳病误下出现了阳明腑实证我不太理解。曹颖甫前辈认为是病家肠中兼有宿食,用桂枝汤解表,大黄攻里实。也是表里两解的意思。其他同好有什么好的见解欢迎跟帖一起讨论。

【条文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小编解读:

这条主要是仲圣教导我们用攻伐的药物要注意保护病家的胃气。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若是后续有下利,即使当用大黄、芍药也要适当减量,注意顾护病家的胃气。因为这些攻伐的药物容易伤胃气呀。无论何病,在治疗过程中都要注意顾护病家的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失其本,病情预后将难料。

【小结】今天学习的4条条文,278、279和280条都涉及我们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比如278条涉及的发黄一是要认清发黄的发病机理再就是注意与其他发黄证相鉴别,279条的太阳误下,邪陷入里要注意辨证虚实,同时280条仲圣嘱咐我们遇到体质弱的病家,使用攻伐的药物要注意顾护病家的胃气。

经方的效如桴鼓离不开准确把握病程和明辨病机。尽量获取病家更多的四诊信息,以便在辨证时能够去伪存真,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最后对条文中的疑问点也欢迎中医朋友们跟帖讨论,理解有失偏颇的地方欢迎拍砖斧正。

猜你还喜欢:

《伤寒论》中“但头汗出,身无汗”条文总结
郑重光治经方误汗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盗汗案
小柴胡汤与黄芩汤治疗妇人病之探究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运用体会(赖晓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