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画作文——“看外面”与“看自己”

 123xyz123 2023-05-30 发布于湖南

(2022届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模考)

图片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自身发展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一

作者:徐瑜茜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

指导老师:罗深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教师

以广袤眼界见天高海阔

身处楼阁之中,我们依然能够选择所见之物:墙上明镜,用以正衣冠,见自我;大敞明窗,用以望山河,见世界。择镜,可照见自己的明澈与暗沉,得失与所求;但若流于镜中倒影,只能拘束身,难免错失美景,稍显格局狭窄。可若径直走向窗前,在了解自身尚不全面时,就已被外界辽阔繁华所吸引,也未必是好事一桩。

依我之见,应先窥镜自视,保持对自我清醒的认知,扩大眼界与胸怀,再毅然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看向世界,放眼外界的天高海阔。

(1、2两段,简要阐述漫画内容,引出论点:'应先窥镜自视,再看向世界'。)

看见自我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和遗憾所在,这样在纵览他物时才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才能识外物精华的内里而不至流于浮华表面。王尔德亦曾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应先充实好自身,谋求自身发展、计较个人得失长短并非自私,而是个体获得自我价值认同的重要举措。故而,审视镜中的自己,不仅是从外观上打量自己的仪表,还要从心理上觉察自己的心态。这是为了以后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为自己在合适的领域发光发热做出必要准备。(获得清晰的自我认识,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

但看见自我并不意味着过度强调自我。当我们从镜中看到自己的不完美与缺点,要学会接纳和改进;看到自己的幸福与遗憾,要学会感恩与释怀。不过分追求自我,方不会囿于自我。舍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推开窗户,去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吧。(不过度强调自我,不过分追求自我,不囿于自我。)

(3、4两段,阐述窥镜自审的内涵)

若说看到自我是基础,那么看到世界便是踏上更高阶。所谓“我登楼观百川,入海即入我怀”,要看见山河远阔,也要留意人间烟火;要看到昌荣盛世的歌舞升平,也要看到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看见世界,其实是一种心怀众生、兼爱天下的悲悯情怀,可助我们跳出个人的悲欢,扩宽眼界,走向更远更好的天地。看到自己与看到世界,追求自身发展和兼顾他人合理需求,实可兼容、相依共存。(看到自我是基础,看到世界便是踏上更高阶。)

艾青说:“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既不能坐井观天,唯我独尊,也不能推开窗子只见他人月圆。每个个体在追求自身发展时,需要将个人价值与时代价值相统一,要有“我是这世界的一员”的觉悟。先有鲁迅等人看到了时代的刚需,以大无畏精神执炬迎风,“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后有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致力于摒弃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只是关注自身发展,同时还坚定不移地走双赢之道。(结合时代,着眼当下,说明放眼世界的重要性。)

(5、6两段,阐述放眼世界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辈青年,当效先辈之道,心如琉璃,内外明激,以博大胸襟,以广袤眼界,见天高海阔,筑盛世永昌!

(第7段,揆诸当下,回扣标题和论点,发出号召:我辈青年当以博大胸襟和广袤眼界,见天高海阔,筑盛世永昌。)

名师点评

①中心突出,立意深远。文章开篇以简述'窥镜与敞窗'之优劣得所点题,由此自然引出作者的中心观点﹣-'应先窥镜自视,再看向世界',立意明确。从'看到自己'与'看到世界'的相依共存关系,升格至个人与时代、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展现了作者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文章紧扣'镜'与'窗','自我'与'世界'这两组关键词,开篇点题;由分述提出'审视镜中自己'的基础认识,到修正观点'看到自己不等于过度强调自我',最终笔力凝聚到'由镜看到自己而通过窗看向世界'得出'双赢之道',层层递进,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③旁征博引,言简义丰。文章多处引用苏格拉底、王尔德等人的名言警句配合说理,全篇长短句相结合,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满分作文二

作者:袁一心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指导老师:罗深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教师

语句积累

窗与镜

窗与镜是一对有趣的意象。推窗见月,见风,见人世酸甜苦辣;窥镜见己,见心,见己之苦乐哀愁。前为外向的探索,后为内向的探求,皆是认知的路径。在谋求自身发展时,二者不可偏废。

(开篇围绕“窗与镜”,通过举例,把漫画内容具象化,从而点出'窗为外向的探索,镜为内向的探求'的观点。)

推窗认识世界,方晓世之价值需求,方晓已之可行可为。不同领域不同地区,所信所求

皆不相同;不同时代不同阶段,所倡所导亦不为一。“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在共和国初建国防科研力量奇缺之时,毅然放弃发达国家优厚的薪资待遇,返回祖国做一个无名的研究员。他曾坦言:“留在发达国家我最多只是一个二等公民的科学家身份,绝不会有今天这样幸福。”他的一切努力和辛劳都与一个国的强大与富足紧紧相连,这离不开他看到了祖国的需要,听到了祖国的呼唤,让个人的发展走上了更高的平台,让个人的能力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只有进行外向的探索,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揽镜认识自己,可明己之所思所求,可明如何入世实践。“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秉性与品格,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并笃定地为之奋斗。前有大学生村官秦玥飞,“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后有女高校长张桂梅,“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他们无不是看到了自己本性中对爱与美的追求,对光明与希望的信仰,在血与火的大恸与拷问中坚韧前行,为他人、为世界带来无上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这份信念亦是支撑他们上下求索,发展自我最坚固的基石。(只有进行内向的探求,才能知道如何入世实践。)

只看“外面的世界”而懒于内向探求的人,易在世事的纷繁复杂中失于迷惘或从众,因为他没有内心的“中流砥柱”,是没有主心骨的空壳。(重外懒内——失于迷惘或从众。)而只忠于认识自我又疏于了解社会的人,易步入自我主义的孤勇陷阱,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的作为对世界的影响,便很难有真正的发展。(重我疏外——步入自我主义的陷阱。)

更重要的是,内向与外向的认知本就是一体互促的。没有看清镜子中的“我”是怎样的,又怎么去认识窗子外的“他”与“我”的相似与差异?没有在意窗子外的“他”是如何生活,又如何拓展充实镜子中“我”的生命力量?要明白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我”与“他”的对照思索中,我们才能认识一个立体完整的世界与自我,勾勒出个人发展的清晰蓝图。

“窗”与“镜”都是“知”的层面上的问题,是一切“行”的基础。推开窗看见世界,揽过镜看清自己。唯愿吾侪学子找准内外之平衡,知行合一,积极探索,正确认识自我和世界,“直下看山河”。

(第5、6段,联系现实,辩证思考,启迪人们内外并重,积极探索,正确认识自我和世界。)

名师点评

①结构创新,角度分明。文章开篇对“推窗见月”与“窥镜见己”以“类”定义,前为外向的探索,后为内向的探求,开门见山地提出“在谋求自身发展时,二者不可偏废”的中心论点。而后从“因”的角度引证探究二者的重要性,再从“果”的角度,设想偏重其一的后果,自然得出成“法”,即“找准内外之平衡,知行合一”,一“索”一“求”,不可偏废,立意分明,可见考生的匠心独运。

②论述严谨,张弛有度。文章论证有理有据且刚柔并济,全文分别引述“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女高校长张桂梅的例子来配合说理,笔触细腻,抓住细节,感染力十足,再配合相关论点的简要引述,二者综合呈现,说服力强。

③语言优美,沉稳凝练。文章以长短句开篇,对偶句引题,鲜活灵动,同时多处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极具文采。且全篇采用古文式分论,典雅不俗,可见考生功力之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