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锋言风语1334:劳动还是劳动教育?

 heitudi 2023-05-31 发布于黑龙江
劳动=劳动教育吗?我们的课程方案中为什么是劳动,而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五育并举”讲的劳动教育?
图片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每天起早贪黑上课、听讲、写作业 ,问这算不算劳动?儿子陪着父亲在农田里干活,烈日炎炎、出力流汗、终日劳作、格外辛苦,问这算不算劳动教育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因为对照劳动的概念: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学习、写作业并没有创造精神财富,因此不算劳动。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关键取决于父亲,看他有没有进行劳动教育的启蒙、点拨、指导和引领。
新中国教育哲学的主要奠基人黄济老先生曾经指出,劳动“如果没有与之相伴随的教育, 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单纯消耗体力的过程 。在劳动中也需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克服好逸恶劳、 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思想 ”。劳动只有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才构成完整意义的劳动教育。所以儿子跟着父亲在田间劳动,究竟算不算劳动教育关键看父亲给儿子做出什么表率 、讲了什么道理,让儿子树立什么志向、明确什么责任!
① 如果父亲给儿子讲,你想要摆脱这种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村生活,就要刻苦学习,考个好大学,争取在城里找个好工作。学习的动力是为了摆脱农村,逃离农村 ,这是负向的劳动教育 ;
②“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经历了劳动的艰辛,才知道粮食的珍贵,孩子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坚持光盘行动,这是一种劳动情感的认同劳动意识的唤醒与劳动品质的提升;
③任何工作都是一种社会分工 ,只要对社会有意义、有贡献没有高低贵贱之 都要端正劳动态度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出人才;
④ 别看种地事情小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至于被别人控制饭碗 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的国情、社情与民情,想要解决中国问题, 首先要解决三农问题。
……
劳动教育的载体是劳动,但是仅仅劳动也不是教育。针对我们“有教育无劳动”的现状,我们需要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做法,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校园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我们首先要有劳动,才可能产生劳动教育。我们目前连劳动都没有,空讲如何种植、打扫卫生,怎可能产生教育?
我们对“有劳动无教育”的现状,更要明白劳动教育不是在劳动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它需要理性梳理、情感共鸣、深度反思、系统总结、文化沉淀、思想认同。只有经过这么一个“转化”的过程,劳动才能转变成劳动教育,才会是五育融合,才会产生育人效果。
作为劳动教育,我们要注意三个转变:
一是把劳动(实践)视作教育,强调教育的实践功能 ,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
二是把劳动视作劳动教育的目标。把劳动视作一个付出的过程, 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一种社会性发展活动一种生活自立、思想独立、精神昂立的成长过程;
三是把劳动视作劳动教育的载体。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和劳动精神培养,培养劳动意识、 动观念、劳动能力、 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劳动素养。
是劳动还是劳动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把学生当成劳动者,则是劳动,把学生当成学习者,则为劳动教育。如果把劳动以完成任务为评价指标,追求结果第一,则为劳动。如果强调劳动体验,评价指标强调过程第一,则为劳动教育。
是劳动还是劳动教育,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如果强调劳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则为劳动。如果强调学科融合,则为劳动教育。如果仅仅是体力付出则是劳动,如果强调思政一体,实现思政一体化则为劳动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