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扫厕所到身家30亿美元,英伟达CEO黄仁勋有着怎样的逆袭记

 江户男 2023-05-31 发布于江西

刚刚开幕的SIGGRAPH 2018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光线追踪GPU。黄仁勋称,这块芯片是自2006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块GPU,为了研究它,英伟达足足花了10年时间打造,背后凝聚了黄仁勋及其英伟达团队背后无数个不分昼夜的奋斗和辛勤汗水的付出。

他带领英伟达连续两个季度的收入增长超过50%,并且远远地超过了预期。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英伟达的股价涨了5倍,成了美股最值得购买的股票之一。

早在英伟达成名之前,黄仁勋就已经经历过两次上市产品的失败。对于失败案例的深入总结以及不断纠正错误使黄仁勋在成功路上不断开拓进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以至于谷歌、微软等企业纷纷购进大量英伟达的产品,甚至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都建立在英伟达的GPU基础上。

这位叱咤科技界二十多年的华人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坎坷与叛逆的少年时代

1963年的台湾,诞生了一位对日后科技界图形显示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人,这个人就是黄仁勋。

黄仁勋的父亲是一位化学工程师,母亲是一位教师。在如此家庭背景长大的黄仁勋从小就展露出过人的技术天分,比如在游泳池上洒满可燃物,然后点燃整个水面,再一头扎进去体验火海的刺激快感。

在黄仁勋9岁时,被父母送到了美国的舅舅家。舅舅家经济困难,无力负担他的生活。黄仁勋便被送到了乡下的一所寄宿学校。

这所寄宿学校可以说是问题少年的集中营,里面的孩子身上都有刀,他的室友身上刺满了纹身。在那里,黄仁勋每天放学都要打扫男厕所。

为了自保,黄仁勋在业余时间给最好斗的“头头”补习功课,为了融入其他人的生活,他开始爬墙上树、偷吃糖果、甚至抽烟。但他内心坚信自己不会变坏,这只是他融入周围的方式。在那里,黄仁勋反而学会了独立、适应与坚强。

2年后,父母来到美国,一家人得以团聚,黄仁勋的生活也开始走上了正轨。

16岁那年,黄仁勋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大学四年,黄仁勋除了电子工程学业的收获,还有爱情。妻子Lori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她之所以答应求婚,因为黄仁勋许诺,他到30岁会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创立英伟达,只为实现诺言

1983年,怀揣梦想的黄仁勋大学毕业后直奔硅谷。他先后任职于AMD和LSI公司,在AMD主要做CPU,黄仁勋担任芯片设计师。身边一堆博士让他倍感压力,之后便利用业余时间到斯坦福大学深造。

1985年,黄仁勋离开AMD,加盟LSI,主要做芯片的图形处理。在设计部门呆了两年后,工程师出身的黄仁勋主动要求调到销售部,最终成为集成芯片部门的总经理。

在销售部的经历让黄仁勋学会了产品的设计开发如何与市场结合。他意识到,消费者并不关心你从哪家商学院毕业,他们只关心一件事,你的产品对他有什么好处。这段宝贵的经历为英伟达之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期间,他结识了SUN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克里斯和普雷艾姆。1992年,克里斯和普雷艾姆找到黄仁勋,希望既懂技术又擅管理的黄仁勋能加盟一起创办一家图形芯片公司,并担任CEO。

三人一拍即合,1993年1月,英伟达正式成立。黄仁勋上班的第一天是1993年的2月17日,是他30岁的生日,也正好兑现了他对妻子的承诺。

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一路狂奔

创业初期,三人经常到硅谷高速旁的一个咖啡馆商谈。在那里,他们面对的不是优雅的环境,而是墙上是一排排子弹孔以及黑手党时不时飞过来的子弹。

流弹侵扰,这只是开端。

1995年,英伟达推出第一款产品NV1,高昂的研发费用换来的却是无人问津,这家年轻的公司处在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公司的资金只够维持30天的运转,黄仁勋不得不忍痛裁掉70%的员工。

在NV1失败后不久,英伟达又迎来一次转机。日本世嘉公司希望英伟达能研发一款重量级芯片对付索尼和任天堂。但由于首席技术官普雷艾姆一意孤行,使原本就有缺陷的正方形技术继续用在了NV2芯片上。世嘉公司不得不在产品开发完成前就放弃了与英伟达的合作,NV2最终也沦为一款失败之作。

1997年,经历了两次失败产品的英伟达仍在死亡线上徘徊。黄仁勋痛下决心,换掉首席科学家,请到技术天才大卫·科克博士,组建了豪华的研发团队。

在当时,随着Voodoo显卡的推出,用户进入了3D时代。英特尔顺势推出AGP接口,取代传统的PCI接口,支持3D加速卡。

黄仁勋认识到,想要成功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在新一代产品NV3上,选择支持Direct 3D和AGP接口。对黄仁勋而言,这是一场豪赌,输了他将赔光资金,忍痛出局,赢了他将扭转格局,赢得王者的机会。

最终,NV3,即我们熟知的RIVA128 ,凭借当时市场上唯一真正具有3D加速能力的显卡的身份,在上市短短四个月,销量就超过100万片。从此,英伟达和黄仁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20世纪末,随着游戏等需求的增长,市场亟需一款专门的图形核心处理器分担CPU的压力。在NV3上大获全胜的英伟达乘势推出了全球首款GPU——GeForce 256,率先将显示芯片业带入GPU时代。

GeForce 256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形芯片的格局。黄仁勋大胆提出了自己的“黄氏定律”——产品每6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倍。在当时,业界已有另一个更著名的定律,那就是由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创立的“摩尔定律”: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与“摩尔定律”相比,“黄氏定律”的速度增加了两倍。

此后,黄仁勋在创新领域里一路狂奔。

1999年,NVIDIA在纳斯达克上市,三年后,其芯片出货量突破1亿片,成为历史上成长最快的半导体公司。

2006年,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美40岁以下最富有的人中,力压和他同一天生日的球星“飞人”乔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英伟达逐渐形成GeForce、Quadro、Tesla、Tegra等几大产品线,其中GeForce用于传统PC,Tegra用于移动产品,Quadro用于工作站,Tesla用于大型计算。

目前,英伟达最受欢迎的业务当属目前大热的人工智能,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深度学习领域。从无人驾驶到深度学习再到虚拟现实,奥迪、特斯拉借助英伟达来实现无人驾驶,谷歌、百度借助英伟达来进行图像和语言识别,在VR、AR硬件领域,更是清一色的英伟达芯片。

做最少的事情,才能比对手做的更好

黄仁勋做事很专注,英伟达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图形和并行计算技术,期间面临很多诱惑,但从未跑偏。

这个良好的品质源于黄仁勋年幼时练习乒乓球的经历。小时候的黄仁勋乒乓球打得不错,在他13岁那年参加全美锦标赛时,本应稳拿冠军的黄仁勋却受到当地美景的吸引,导致比赛输得一塌糊涂。

经过一番反思,他认为自己的失败源于做事的不专注。后来经过专注的训练,两年后黄仁勋获得了美国乒乓球公开赛双打第三名。

创业之后的黄仁勋延续了专注的品质。他每天早上6点15分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才回到家里。陪家人吃完晚饭之后,他会接着工作,直到累得不行了才去睡觉。平时很少打高尔夫,也很应酬,下班后基本上都待在家里。

在过去20多年中,英伟达曾和世界上250家图形芯片厂商竞争,自身至少有5次被踢出局的危机。

面对来自英特尔和AMD的强大威胁,在黄仁勋的坚持之下,英伟达最终熬过了那些艰难的时刻。黄仁勋始终认为:只有做最少的事情,才能比对手做得更好。

是什么让英伟达成为这个市场上唯一的幸存者?对于这个问题,黄仁勋在谈及自己创业成功的秘诀时,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对目标保持直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这跟他少年时虽然在乒乓球方面取得成绩,却可以为了考大学毅然决然封拍放弃一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全力去追求——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成功。

公众号:德先生(D-Technologi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