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充实: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丰实: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平实: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真实:好课应该是有缺憾的课 ——叶澜:好课“五实” 学习内容要适切 学习环境要力求轻松 学习形式要多样 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 学习活动评价要有包容性 ——文喆:好课“五要” 评课,应从六个方面进行: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2.从教材处理上分析;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 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 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 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备注: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一堂好课的结构通常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课堂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 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②计算教师活动时间分配。 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⑤计算非教学时间。 备注: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5)看教师对教材的驾御能力: ①全面解读教材: 只有全面解读材,才能避免对文本支离破碎的解读,克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现象。 ②深入解读教材: 第一层境界:主要关注“教科书包含了什么”; 第二层境界:主要思考“教科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第三层境界:教科书内容应该如何组织与整合; 第四层境界:教科书对教师和学生意味什么? 第五层境界:教科书蕴含着什么?折射什么教育理念?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