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文化的精神 | 《中国思想史十讲》再印签名版

 投沙斋 2023-06-01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船长!

上周《中国思想史十讲》(点击此处购买)再印签名版上线后,双体商店目前已经售出150余本。

《中国思想史十讲》由金观涛、刘青峰两位老师合著,作为两位老师作品的联合出品方,我们深知本书的稀缺性和重要度,在这次上新的《中国思想十讲》书中,随机印制了金老师的两张肖像画,均为刘青峰老师绘制。

此外,本次的签名版是两位老师亲笔签名后再塑封,每本的印迹均不同,非常值得阅读与收藏。

《中国思想史十讲》内页画像,刘青峰老师绘

中国文化的精神文/金观涛  刘青峰
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重建的世纪。经过二十世纪漫长的革命和反传统之后,中国实现了经济三十年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同时,中国人陷入了严重的文化和道德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在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中国思想史十讲”通过追溯我们两千余年的文化大传统,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本讲座试图克服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断裂,连贯而简明地勾勒出从春秋战国到今天的中国思想变迁历程,以便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我将使用观念与社会互动的方法把中国思想的起源、形成、特质和变迁贯穿起来,使各位对中国思想史有个宏观的认识。

首先,简单讲几句本讲座的特色、方法和要点。
讲座将谨守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这种立场并不是没有是非和我们的价值取向,而是把价值判断悬置起来并务求正本清源。当今有种很不好的现象,好像如果我们同意价值是主观的、多元的,讲思想文化就无所谓对错了,这是不对的。谈事实就有真假,谈文化必然要涉及对其价值内涵及其形成过程的分析。思想史是研究思想文化演化的历史,是谈某流派或某人的思想演变,一定有是否符合历史真实的问题。当某流派或某人思想被表达成明显不符合当时的意义时,这种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会误导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因此,本讲座也会纠正一些流行的错误观点。
对思想史做这种宏观梳理,需要克服两个困难。第一个困难在于,过分专业化倾向使研究者丧失了把握宏观图像的雄心,不敢讲大历史,能融会贯通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思想史的学者非常之少。我认为,如果不从几种轴心文明的大历史对比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无法宏观地讲述中国思想史。因此,本讲座是探讨大历史的尝试。
第二个困难在方法论。
讲座中,我会反复使用各位可能不太熟悉的“进去”与“出来”的思想史研究方法。所谓“进去”,就是同情地了解;“出来”指价值中立的反思。在先进去、再出来的研究分析中,理解思想变化的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思想和社会的互动过程。希望各位既可以从讲座中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大脉络,今后也可以凭个人兴趣,针对思想史的某个专门问题,去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简明宏观地勾画中国思想史,必须首先抓住中国文化的价值和精神特质,并与其他主要文明进行比较,才能看清大脉络。这种分析既是历史的,也是哲学的。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和精神是什么?这个题目可以用几百万字来讲,也可以用几万字、几千字来讲;如果把握得准确、清晰,还可以用几百字或者几句话来讲。我用三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历史精神的核心:
第一,中国文化以道德为终极关怀,追求道德完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第二,中国人对道德内容的理解主要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思想是以家庭伦理为中心的道德哲学,即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大传统的主流。
第三,两千年来,儒家道德是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正当性根据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你们一定会问,以道德为终极关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是以儒家为基础?如果是这样,又该如何看待先秦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它与儒家一样源远流长并对塑造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之性情发挥了深远影响,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组织和政治文化的基础?要回答这些大问题,我先从分析第三句话,“儒家道德是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正当性根据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开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