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语文真问题】“如何命制情境化的语文学业评价试题”之二|张彬福:如何命制情境化的语文学业评价试题

 新用户79795753 2023-06-01 发布于贵州

如何命制情境化的语文学业评价试题

张彬福

【摘   要】情境化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语文学业评价考试中。如何命制情境化试题,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需要不断探讨。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语文学业水平评价试题的情境要围绕学生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三个维度设计;情境化设计要凸显语文学科特征,以“语境”作为“情境”设计的核心,不仅提供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等背景,也要规定语言运用的条件或限制,让试题切实为考查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服务。
【关键词】情境化   试题   语文学业评价

情境化的试题设计为当下较多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所重视,以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作为评价学生真实能力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1]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越来越成为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的一种自觉追求。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例1:
学校预备举办“创意美食节”活动。你和米豆、小轩同学参与完成了下面几项任务。
(第1、2题略)
3.操场上搭设了“美食街”,“街”口大门上要挂一副对联,学校特此征集。米豆拟的上联是“创意烹出新味道”,小轩对了几个下联,你选择的是(     )
A.美食品味好生活
B.美食唤来好生活
C.美食生活真美好
D.美食生活重常规
4.“美食街”上搭建了一些“小屋”,你们打算代表班级承包一间,经营自己创制的鲜果饮品。就“小屋”的取名,你们进行讨论。
米豆:我觉得应该叫“果言果语”,给人一种很文艺的感觉。
小轩:不行不行,你这个人总是喜欢文艺范儿,干什么事都不忘,上次朗诵会也是这样。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隔壁班的“小屋”打算经营冰食品。小轩取来一张他们的菜单,你看了以后,谈了自己对本班“小屋”主打果饮的设计(名称和制作方法),也谈了对菜单版面的设计。

图片


(1)设计主打果饮: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菜单版面:  ___________________                                                      
6.美食节要开展班级创意美食评比,你们协助设计评选表。米豆拿出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你补充了其中空缺的评选项目。

图片

图片

这是某省会城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一组题目。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命题者对“情境”的着意追求和用心。“你”(答题者)与同学“米豆、小轩”串联起全卷所有题目,“你”不仅是答题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这就自然拉近了考与被考的距离;“美食”是内容,也是情境的载体,考生不仅熟悉,而且多有体验;其中所考查的对联、广告语、活动策划、评论等语文能力,全部能够在义务教育7—9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找到相关知识和练习设计,是考生应有的学科认知。做这样的考题,学生对情境的陌生度是相对较低的,而他们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所呈现出来的迁移能力,则是以往那些比较独立、僵化、单一的考查形式难以达到的。
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情境测试题。然而,同样在这份中考试题中,下面的“情境”设计却差强人意。
例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盛一碗小米粥,调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千百年来,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 认真吃早饭!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图片

(2)给加点字注音:调(        )
(3)看拼音写汉字:chún(      )朴
(4)画直线的“计”字的意思是(      )
 A.计谋     B.计数    C.计划     D.计议
(5)画波浪线的词语不准确,应换作(   )
       A.自怨自艾     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
毋庸讳言,这道题目的“情境”与要求考生完成的题目之间是“两张皮”,近130个字的“情境”对所属5个题目的限制性是很弱的。即使是(4)(5)两个题,也完全可以略添加一点文字便可单独成题。例如:
(4)“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计”字的意思是(      )
(5)“千百年来,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 认真吃早饭!”画波浪线的词语不准确,应换作()
A.自怨自艾     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
我们能够想到命题者出于全卷“主题”的设计,构思了这样一段情境材料。有了这段“情境”的确比仅列出五道题目看上去要“有味道”,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如果将考点放在“盛一碗小米粥,调一碟豆瓣酱,剥一只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中的“盛”“调”“剥”“来”四个动词,仿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雪地捕鸟动词连用妙处的揣摩练习,那么这道题的质感会增加不少。题型上依然可以是选择题。
例3:
名人故居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情境260字,略)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对画线字笔画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ɡōnɡ)           “出”字共5画           
B.提供(ɡōnɡ)           “出”字共6画      
C.提供(ɡònɡ)           “出”字共5画             
D.提供(ɡònɡ)           “出”字共6画 
(2)根据语意,在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存   震惊       B.保护   震惊     
C.保存   震撼       D.保护   震撼
显然,这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境题”:第(1)题完全与情境无关;第(2)题也几乎与情境无关,考生只看与填空有关的句子即可答题。而那些烦冗的与答题无关的文字,不仅增加了试卷的长度,也增加了考生阅读负担。这就是令人诟病的假情境,是不可取的。
由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命制情境化的语文学业评价试题。
一、依据《课标》,明确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的“情境”的外延,即学生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力求试题的情境设计呈现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综合性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等是语文学业水平考查设计情境的主体内容;教科书是学科认知考量的基本对象,如中考、合格考。例1以美食为情境,在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的过程中,考查他们语言运用的能力。不论是情境设计,还是语文素养的考查点设计,都具有启发性。
下面题目的情境化设计与教材密切关联,可以看作一种新的尝试。
例4: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这道题的情境设计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为“背景”,属于“借力”的一种情境设计。教材原题是:
《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4巧妙地衍化了这项学习任务,在学生写过《“劝学”新说》的基础上,变化角度撰写《学习今说》,将个人体验与社会生活情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考生不仅要结合自己课堂上的读写所得,也要针对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开展具有“升级”性的思考,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表达。如何联系教材设计情境,减少卷面文字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展示语文素养,这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二、情境的设计要真实、具体,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考查学生在不同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
看两个高中测试题的例子。
例5(三个现代文文本限于版面略):
“华龙一号”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一张“国家名片”。根据上面三则材料,请你为国内民众或国外企业写一段推介语,向他们介绍“华龙一号”。要求:拟写三个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撰写。
例6(文本略):
阅读《史记·屈原列传》时,有同学发现,文章使用了较多的被动句来叙事议理,再联系屈原的主要经历“被疏远、被罢黜、被放逐”,于是该同学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屈原的人生是“被动”的人生,即他始终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上面的选文或《史记·屈原列传》中的其他内容,谈谈看法。
例5因对象的不同而决定介绍重点的差异,考生需要关注对象的需求点。例6问题来自同学,或许也是答题者的疑问。两道题都具有“共同基础”:不论是现代文还是课本上的文言文,考生阅读起点基本一致,面对的问题是共同的。两道题具体,不乏真实性。这样的情境设计既贴近学生实际,也有意义。
三、情境设计要注重开放性,但不能忽略限制性。
所谓限制性,就是测试题目要与所设计的情境具有依存关系;如果情境形同虚设,与答题无关或相关性较弱,便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化。如例2、例3。同时也要注意情境的设计是开放的,但“参考答案”要有限制性与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测试的意义,也可能误导教学。
就语文学科而言,情境,很大程度上即是语境。《课标》在“学业质量水平质量描述”部分,并没有提到“情境”这个概念而都以“语境”表述。如在对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学业水平一和水平二)的描述中分别说:“能注意语境与交流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语言,能凭借语感和积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使语言表达准确清晰。”“能凭借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隐含意思,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情感;能发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予以纠正。”[2]
通用汉语的基本特征是“意合”。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说的就是语境。我们常说的“别字”,如果不与另一个字组词,便无所谓对错。如“竟”,单看无从判断对错,但是要与“语”组合成“语竟”来表意,就成了别字。“语境”的词意对“境”字具有限制作用。因此,语文水平测试题的情境设计基本上就是语境设计。
例7:
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 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 ,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这种默写题中设计的情境等同于语境。又如语用题中的成语填空、补写衔接语句、长短句转换等情境设计,其实质都是语境设计。
最后说一点,设计情境题需要经验,也需要学习。设计者需要熟悉课标,熟悉教材,熟悉考试,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命制一道有质量的试题虽然离不开教育测量评价理论及其知识做基础,但说到底取决于命题者不断实践、总结、积累形成的经验,熟能生巧。同时,也在于命题者关注社会生活,对身边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家的发展变化保持敏感;要有开放的胸怀,注意学习和研究那些优质的试题,从中获得启发,汲取营养。
“情境”不等于“材料”,不是将题目置于材料之中,材料就成为情境了。语文学业水平考题的情境设计,一定指向考查学生根据语境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如果可以脱离“情境”解决问题,那么这种情境设计就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4,35-36.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100048)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