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渊第十二⑫-⑬ ⑫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⑬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虚空济 2023-06-01 发布于山东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这句话孔夫子讲了一件事情,赞扬了一个人。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片言可以折狱者,赞扬的子路。折狱,断案。片言,不是一面之词的意思,而是通过简单的言语可以断案。其由也与,这件事情子路可以做得到。 我们再往生活当中来延伸。 我们的只言片语就可以决定一件事情,并且可以取得他人的信服。 我们说子路片言可以断案,这件事情是一定要令人信服的。如果不是令人信服的也不会得人心,孔夫子也不会在这里讲。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了,在生活当中简单的言语,就可以让别人信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比如说,我们讲的话是合时宜的,并且是讲信誉的,是不是孩子才会听。其二,我们平时的行为持身是中正的。如果我们自己的行为是不中正的,我们讲出来的话别人又怎么可能信服呢?比如说我们在讲一番话的时候,别人就心里想,说得好听,这就说明我们平时的行为,对方看在眼里并不相信。即使我们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也不会令对方信服。第三点,我们讲的话要有道理,要有智慧,要有重点。当我们具备这三点的时候,我们只言片语就可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和信服。

我们和朋友相交也是一样的,我们几句话对方就信服了,为什么呢?其一,我们讲话有诚信合时宜。其二,我们平时持身是中正的。我们的行为是值得他人信任的。其三,我们讲的话有道理,有理有据、有智慧有重点,别人自然就是信服的。

那我们看在一个企业当中是不是如此。即使我们坐在领导的位置,下属和我们讲话,如果我们讲的话没有道理,不讲诚信不合时宜,自己持身不中正。即使他是下属,口服心不服,他不会真正的信服,也不可能真正的落实,照着我们的话去做。我们和客户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和客户只是在不停地承诺,但是承诺并不去兑现,我们再说什么话客户就不再相信,这时候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得疏远。

我们再看夫妻之间是不是一样的。夫妻之间每天生活在一起,你的言行举止对方都看得到。如果你的行为和你所讲的话不一致,他看在眼里这种信任就在逐渐的下降。 我们说的话再没有道理没有重点,对方怎么可能会信服我们所讲的话呢?当我们具备这三个条件和任何人相交往,都很容易取得对方的信服

片言可以折狱者。只言片语就可以解决一件事情。反之,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三个因素,我们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对方也不认同。

比如说和孩子讲道理,我们讲了很多道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我们和下属讲了很多道理他就是不照着做;我们和领导讲了很多理想、志向、方法,领导就是不相信,我们和爱人朋友一再保证,对方就是不认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我们要去思考,为什么我们说的话别人不信服呢?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平时我们讲的话并不合时宜,并不守信,我们的行为并不中正。我们讲话并没有根据,没有重点,没有智慧。要让对方如何相信呢?所以我们要懂得反观自身。当一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要从中去体会,要去思考为什么别人不相信我们呢?

这句话我们就要思考了,为什么别人相信子路呢?我们学习《论语》有多处提到子路,子路这个人讲义气讲信用,并且自己持身中正,合乎道、合乎礼。而且善于政事,孔门十哲,子路是以政事著称的,就是因为他身上的这些优点和特点,他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就可以断一个案。

子路无宿诺。接下来孔夫子又讲了子路身上的一个优点。无宿诺,何为宿呢?宿是预先的意思。所谓诺是对对方有好处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答应对方一件什么事情,承诺对方一件什么事情,是对对方有好处的。我们再来思考,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对对方有好处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喜欢预先的许诺和承诺。比如,我答应你未来可以让你变成什么样子。子路是不会预先给别人承诺的。

我们《论语》当中也学习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可以看到子路这个人是重行的。即使我听到老师所讲的道理,我还没有做到没有去践行的时候,我都担心再听到新的知识,新的道理。他很重行。对于诺言这件事情同样如此,子路很重视诺言所以并不会预先给别人承诺,因为怕自己做不到。当我们预先给别人具体承诺的时候,如果做不到,伤害的是对方,这个恰恰也是仁德的体现。

比如说,我们许诺一个人,具体给他办成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办成对方会失望会痛苦。如果我们提前许诺答应对方一件什么事情。比如说,陪你去哪里,可是最后如果没有去成呢?对方会失望会伤心。所以越是一个有品德的君子,不会预先地给他人承诺。

这里的宿我们再深入的讲,一夜我们称为宿。子路无宿诺,即使是前一天的晚上,我也不会许诺,直到我们这件事情可以原原本本地完成,我才去承诺这件事情。 正是因为子路的不宿诺,他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所以他只言片语简单的言语就可以断一件案子。因为别人深知子路的为人自然也就相信他所讲的话,相信他讲的话是合乎于道的,合乎于礼的,他自己是中正的。

那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言,而信其行。如果我们对别人我们要懂得去观察,去看看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讲话很守信,言行是一致的君子,我们听他说的话就会相信他要做的事情和他的行为。可是如果这个人言行不一致,我们听他说完话以后,还要去看他的行为。

我们再换一个角色来思考也是一样的。我们自己都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君子,这个时候别人听到我们所讲的话,自然就相信我们的行为,相信我们会去兑现我们自己的诺言。所以要想做到简单的言语就可以让别人信服,我们要懂得修身为本,要懂得反求诸己。我们自己平时的言行态度,都在别人观察的范围之内,如果别人观察一段时间,发现我们是具备君子之风的,讲话有诚信,行为中正,自然可以达到片言可以折狱者。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夫子这里又说了一件事情。听讼我和别人是一样的,差不多。后面这句话不一样了,但是我要做的是使无讼乎。我们来看为什么发生讼呢?通常都是一方该做的事情没有去做,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去履行,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讼。那如何才能使无讼乎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化了。

为政篇我们讲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们要用德去引导,用礼来约束。有耻且格,有了耻辱心,有了羞耻心,这个时候就可以格除自己的欲望。当一件事情诉讼发生的时候,如果我们用道德用礼仪,去约束和教化这个人。这个人如果明白了自己的道德修养是有问题的,就会生起羞耻之心,这个时候格除除掉自己的欲望,诉讼自然也就没有了。

我们来举一个生活的例子,好理解这句话。比如在一个企业当中,出现了诉讼。一定是有一方没有履行他该履行的责任。如果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许这件事情会延迟,但是如果我们通过道德和礼仪,这个人一旦听的清楚,听到明白,把自己该履行的责任履行了,这个时候诉讼自然也就结束了。

比如说,我们刷过一个视频,这段视频当中在说一个领导干部,对方是一个做工程的人。这个时候有农民工找到这里讨要工资。因为快到春节,这个领导讲了一番话,这就是道德,这就是礼仪 。都已经到春节,这么多人等着回家过年!你必须马上把工资发给他们。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么多人不能回家过年,我不管你有任何理由,你都得发给农民工这个工资。

这个就不是在走法律,如果再走法律,可能要拖延很久的时间,这个就是以道德和礼仪来约束。这个时候对方说好,我回去马上就办,这个就是羞耻之心生起,自然就去解决这件事情,这个诉讼就结束了没有发生。所以这就是教化的重要性。

我们再来看,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说明一个道理。止不同,我们的行为就不同。 我们看前半句:听讼,吾犹人也,这是我们的止。说听讼,我们给他判定对错和是非这是止。必也使无讼乎,这也是止。当我们的止是必也使无讼乎,我们就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让它平息让它不发生,把它消化于无形。我们这个止不同,就会导致我们整个人的行为是不一样的。

那我们再来看第二层,孔夫子所讲的止: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夫子自己的止,是希望这些诉讼不再发生,那能做什么呢,做文化。文化的传承道德的修养,可以让诉讼不再发生。所以孔夫子讲仁、义、礼、智、信。讲温、良、恭、俭、让。如果每个人都是讲道、讲德、讲仁、讲礼的,很多诉讼很多事情很多恩怨自然就没有了。

这是在教化于前,说诉讼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文化道德去教化让诉讼不再发生。当诉讼发生之时,我们同样可以用道德礼仪去讲给对方听,对方如果生了羞耻之心,就会格除掉原本那个欲望,诉讼也自然消化于无形。

我们再把这个止拿出来讲,我们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不同的止,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比如说,在工作当中,有的人止于提升自己,让自己不断地精进。这时候他做事情就是有动力的,他不停地去承担更多的事情,让自己成长。而有的人的止是我想要给这个企业,甚至给我的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人就是无私的。他的行为就会变得有德行,因为他处处在为他人考虑。还有一种人的止可能就是混日子,拿工资。说我做一天算一天,这样的人就会导致他的行为,每天只是人云亦云,到点工作到点下班。所以我们生活当中有不同的止,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也是用样的道理。看看我们自己心中的止是什么?如果我们止于让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好,我们就在看着他的考试成绩。如果为我们的止是让这个孩子有道德修养,有仁爱之心,那我们就会奔着这个方向去培养孩子。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你要仁爱,要宽容,你要有德要为他人着想。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不同的止,决定了我们不同的行为。那止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我们的止源于我们的认知,源于我们的知识,源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学习了《论语》我们就有新的止。我们止于修身,止于修仁,止于修德,止于合乎礼,所以止是来源于我们的认知和知识。这是我们学习圣贤文化带给我们的认知和知识。一个人要想有什么样的止,你去学习相对应的知识。

举个例子,我想让孩子在钢琴方面更有建树,这也是一个止。那我就学习和钢琴方面有所建树对应的知识;善于我们什么样的止都可以有,它对应的认知和知识不同,那个也正是我们该要去学习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