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血化瘀祖方----桃仁承气汤

 一得斋主人 2023-06-01 发布于山西

88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课前思考:

1.“热结膀胱”是热邪与什么互结?

2.如何诊断“其人如狂”?

3.“血自下,下者愈”,下是祛瘀血还是去热邪?

4.“其外不解者”,以何方解外?

5.桃核承气汤的桂枝、桃仁起什么作用?

6.将息法云:“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桃核承气汤为什么强调饭后服?

88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不解就是仍有太阳表证,但太阳表邪随经入腑,成为既有外证又有里证的太阳病。“热结膀胱”的膀胱,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膀胱,而是病位,第311条:“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膀胱和关元都是位置概念,相对于膈之上的结胸而言,脐之下的膀胱、关元位置更低。相对于太阳病不解的外证而言,热结膀胱就是太阳里证。

“其人如狂”,简单说就是精神亢奋!在酒桌上或传销励志课堂上很常见。如狂不是发狂,情绪过度亢奋,大脑神经异常兴奋,话比平时多,暴躁易怒或心率加速,老百姓形容“跟打了鸡血似的”。吴谦注:“太阳病不解,当传阳明,若不传阳明而邪热随经,瘀于膀胱荣分,则其人必如狂。如狂者,瘀热内结,心为所扰,有似于狂也”。吴谦先生通过“血自下,下者愈”反推“其人如狂”是太阳热邪内入膀胱,血热互结,上扰心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仲师说“热结膀胱”,热与什么结?没有明说,从内经理论来看,应该是与气结,不是与血结。《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灵枢·五癃津液别》:“水下留干膀胱,则为溺与气”。膀胱号称“水府”,与气津有关,与血无关。《素问·血气形志》:“太阳常多血少气”,太阳经腑有二,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阳小肠,小肠多血,膀胱少气。《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者,受盛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一腑犹无两名,故知非也。小肠者,心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下焦之所治也”。心五行属火,色红,肾五行属水,色黑,“小肠谓赤肠”,心与小肠相表里,移心火至小肠,津液化赤为血,故小肠为赤肠、血肠。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膀胱为黑肠。小肠主血,膀胱主气,热结膀胱就是热与气结。《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热邪迫血妄行是造成尿血的主要原因,不是膀胱蓄血。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热邪结络于膀胱,随足太阳膀胱经脉上巅入脑,就会言语狂乱。小肠与心相表里,太阳瘀热也可以通过小肠上扰心神而“其人如狂”。

“血自下,下者愈”,“血自下”与“自衄”的机理一致,热结膀胱,蒸熏小肠,迫血妄行,故下血。热邪随下血尽除,故下者愈。“下者愈”分为两种情况,一、没有用药,血出热除而愈。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结石急性发作尿血就是“血自下”,结石随尿血排出就是“下者愈”。有些妇女多年的妇科病,某次月经期间随着瘀血的排出,内热尽除,也属于“下者愈”。二、桃核承气汤的底方是调胃承气汤,泻热之方,热邪得除则自愈。有些慢性肾炎的患者,感冒不一定发烧,但一定会尿频尿急尿痛尿血,这种情况就得用药方能痊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吴谦注:“设外证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以麻黄汤解外”,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第29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是伤寒大法,下之为逆,但不能用麻黄汤,而是用桂枝汤“先解其外”。《千金翼方》与《脉经》都认为:“当先解其外,属桂枝汤证”。太阳病未传入腑之时,只有恶寒发热汗出等表证,有了里证之后,就有了外证。外证包括表证不等于表证,就本条而言,“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为里证,“外不解”就是还有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汗出恶风、喘咳、呕逆等外证,此时不能用伤津液的麻黄汤,只能用有补益作用的桂枝汤解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外解已”就是没有外证了,“但”:只有,仅仅的意思。只有“少腹急结”,脐以上为大腹,脐以下为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膀胱位于小腹,小肠位于少腹,少腹拘急疼痛有结块与小肠有关系。《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喝,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举痛论中论述了十四种疼痛,十三种因寒邪所致,只有小肠是因热而痛。《灵枢·本腧》:“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仲师以调胃承气汤清胃家之热,就包括小肠之热。“急”是拘急疼痛,属于主观症状,靠患者自述,“结”是结块,属于客观症状,医生触诊才可发现。小肠又称赤肠,小肠中血运不畅就会形成瘀血结块。日本人特别重视腹诊,《腹证奇览》中说腹证以左侧较为明显,于左脐旁天枢穴附近,上下二三节(相当于胃经的外陵穴,脾经的腹结穴)处,用三指探压,结痛异常,并有上下引痛的感觉。《汉方诊疗医典》说少腹急结是瘀血的腹证,从左侧髂窝处,以指尖加压划之,患者可感到急迫性疼痛。虽然位置高低不同,都位于左侧腹部,符合左血右气的规律。“少腹急结”状态下伴有精神异常亢奋的疾病临床上很常见,但很少有人想到“其人如狂”,比如中老年男人前列腺肥大引起尿储留、尿淋漓、尿等待,人们会同情他们的情绪失控,但很少有人将这种情绪失控联想到“其人如狂”。同样的还有尿道结石、肾结石、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的烦躁状态,也属于“其人如狂”。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人忽视,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剧烈头痛、烦躁、说胡话,马上送医院急救,很少有人敢用中药治疗,台湾经方大师张步桃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桃核承气汤,再加远志、菖蒲、丹参、麝香等药,取得很好的疗效。另外,河南的张庆军老师将奇痒难忍,烦躁难寐,必须挠破才解恨的顽固性皮肤病,也归于“其人如狂”。“乃可攻之”,“少腹急结”是“攻之”的特异性症状,宜桃核承气汤。

“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以调胃承气汤为基础,加桃仁、桂枝而成。桃核去掉外核之后是桃仁,桃仁与杏仁都要去皮尖,杏仁入气分,长于治喘咳。桃仁入血分,长于化瘀血。《神农本草经》:“桃仁:味苦平。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桃仁色赤入血,“主治瘀血,血闭瘕”,合大黄以活血祛瘀,通行血脉,对治“少腹急结”。桂枝为引经药,引调胃承气汤入太阳膀胱,泻“热结膀胱”之热。

将息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七升水煮成二升半是久煎取味,后下芒硝是为了保存其咸寒清热、润肠通便的作用,故“当微利”,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型。然后是一个独特的服药法,“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先食是先吃饭后吃药,伤寒论中有两处强调“先食”,另一处是厥阴篇的乌梅丸,“先食,饮服十丸”。吴谦注:“先食服者,谓空腹则药力下行捷也”,吴谦先生认为空腹药力下行迅速,不能在腹中停留,所以要先吃饭,后喝药。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服桃核承气汤后当微利,先吃点饭以免伤及津液气血。

桃核承气汤作为活血化瘀之祖方,除了治疗泌尿系结石证之外,还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症状的治疗,妇女闭经、痛经、宫外孕、产后恶露不尽,包括膀胱肿瘤、尿道肿瘤、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肿瘤等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