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用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导致合同无效的处理问题

 正义至上 2023-06-01 发布于河南

原创 芮兴森 芮律谈法 2023-02-02 07:57 发表于江苏

怎么确定合同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确认劳动合同无效之后,劳动者在承担不利后果的情况下,付出的劳动也应该予以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一般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

是否有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由于劳动者采取欺骗手段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故劳动者主观上具有恶意其应对欺诈行为导致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即用人单位对于解除合同不负有缔约责任及违约责任。如劳动者要求经济补偿金其诉求不应予以支持。

劳动者存在欺诈行为,有些方面用人单位好鉴别、核实,有些方面想核实比较困难,那么用人单位在出现类似情况下如何避免承担不应该由己方承担的责任?第一、在招聘过程中制定详细的录用条件(具体到岗位)并进行公示,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选择是否录用应聘者的标准也是检验员工是否与岗位相匹配的标准。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既要包含用人单位对所招聘员工要求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身体素质、性格要求等同时包括招聘岗位对员工的特定要求如相应工作经验、学历资质、特殊技能技术、工作语言要求等。公司在招聘公告中明确详细标识出录用条件时劳动者未能达到录用条件或是提供虚假材料用人单位一旦发现解除劳动关系就是合法有效的;第二、对劳动者进行基本的调查。即通过公安部门查有无犯罪记录,核实户籍等基本信息。通过教育官网查询学历学位资格证书。通过专业技能管理部门查询专业技能证书;第三、用人单位制作详细的基本信息登记表。但是表格内容需要与岗位工作有关,并且不涉及个人隐私。最关键是的是要注明信息登记表登记虚假信息的后果,还有劳动者签字确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