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5月考前整理(文言文,诗歌)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01 发布于甘肃
三、文言(51-78)
51.选择题提示,注意断句规律,善用排除法,动宾不断开,主谓不断开,已还。文言文关注代词,时间词,人名,地名,官职,时间,事件对应。
52.翻译,勾出给分点,一字一译,字字落实,重点实词,通假,活用,句式。
53.六部职能。
①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②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吏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宜。
③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
④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典礼、学校、科举、宴飨等事宜。
工部,主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
⑦六部长官,六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或称右侍郎。
54.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55.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1)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2)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3)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4)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5)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6)强加因果关系。
56.选择题
断句涂黑。
其言务[A]欲朝廷别[B]白君子小人[C]以谓[D]小人虽小[E]过[F]当力竭[G]而绝[H]之
句意:他认为朝廷务必要辨别明白君子小人,所以说: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过失,也应当尽力遏制阻绝他。

57.官职变化
1. 表被任以官职的:
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8.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坐(因……而犯罪、因为)。用(财用、因为)。
59.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左。参乘,车右。“稽首”是九拜中级别最高的大礼,也是吉事场合里最恭敬、最隆重的跪拜礼。臣拜君之礼,或君王祭拜天地,常用稽首礼。
顿首常用于地位相近、平辈之间的互拜。还可用于下对上、幼对长的拜迎、拜送、拜望、拜别。比如,古人写信的时候,为了向对方表达敬意,开篇常常会写上“某某顿首”,在结尾会写“某某顿首再拜”,以示话别。
臣子向君王行稽首,作为君王则可以用空首来答拜。
60.相诛,互相残杀。微,暗中。益,增加,更加。输,缴纳。听,准许。
61.移(移(移文。旧时的一种公文,发行平行机关))告(发公文告知、晓谕)诸郡曰.按视(巡视府库(指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最终)往焉.官吏当(被判罪)(定语后置)八百余人。
62.“是(只是)酒食(喝酒)过耳。”以太子少保致仕(辞去官职)元丰七年,薨,年七十七。
63.鬻羔豚者弗贾,孔子在位听讼,诉讼案件。用事,掌权。
64.病甚。赵高畏其权重,治李斯,查办,审理。收捕宗族宾客,逮捕。
65.罢,通疲,疲劳,疲乏。举孝廉,孝廉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僭,超越本分。诣阙,赴朝堂或赴京都。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66.贷(宽恕)赍赏(  赏赐    ),赍,携带
67.示“责备”的实词有:
表示“拜访”的实词有:访

68.然 而 亲 自 穿 上 铠 甲 拿 着 武 器 首 先 起 事 ,在 野 外 风 餐 露 宿 经 历 三 年 ,灭 秦 平 定 天 下 的 都 是 各 位将 相 和 我 的 力 量 啊。得 分 点 披 坚 执 锐 ,暴 露 于 野,者 也 。
69.(1)世祖与张欣泰早年就已经有诚挚的交往,等到登上帝位,就让张欣泰担任直阁将军,统领禁卫军。(“款”“即位”“以为”“领”各1分,句意1分)
(2)陷于绝境的士兵,不可以轻视(他们);战胜他们不值得称作勇猛,败给他们就白白地使前功尽弃。(“死地”“既”“为武”“徒”各1分,句意1分)
70.(1)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及”“或”“疏”“贼害”各1分,句意1分)
(2)然而周朝此而兴盛,是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然”、“用”、“厌”、“……者,…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1分)
71.(1)所以国君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那么有权的大臣就不能堵塞蒙蔽,下情就能上达了。(得分点:是故”“壅蔽”“上通各1分,句意1)
(2)隋炀帝依仗国家富饶,奢侈之心从没有满足的时候,终于导致王朝灭亡。(得分点:“恃”“无厌”“卒”各1分,句意1分)
72.(1)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
(2)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者,皆于我出。”
(1)翰林学士曾公亮并不认识他推荐他任殿中侍御史,(赵抃)弹劾检举不避权贵幸臣,声名严正。
(2)赵抃打造了上百艘船发公文告知各郡说:“做官的人家,有在任上去世不能归葬故乡的,都由我来帮助办理。”  
73.(1)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愠”,恼怒;“穷”,困窘;“固穷”,安守贫穷;“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2)“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如”,或者;“会同”,诸侯朝见天子;“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74.(1)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2)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也,而不吾听也。
(1)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拜”,任命;“阴”,暗中;“赍”,持有,携带。
(2)修建阿房宫,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作为”,修建、兴建;“赋敛”,征收赋税;“不吾听”,宾语前置,“不听吾”,不听我。)
7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晏子劝谏景公的高明之处。(3 分)
晏子从维护齐景公的根本利益出发,委婉地提醒和劝告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这样,既不得罪齐景公,又给了齐景公面子,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最终达到了救烛邹的目的。(3分)  
76.刘邦取胜的关键在于,群策屈群力。
答题角度,
①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重用韩信。②刘邦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君臣。
77.魏征为什么说自己不想做忠臣。
忠臣”是由于皇帝昏庸,大臣不得不以死抗争,最终都落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每点1,意思对即可)
78.李斯被陷害投入监狱后,他自我辩驳说:“吾以忠死,宜矣。”但是太史公却说:“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太史公为何如此评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①太史公认为李斯非极忠之人,他为权势而听从赵高之言,改圣旨立胡亥。
②他也非因忠而死,是由于赵高诽谤、君主不贤而被刑受戮。
四、诗歌(79-95)
79.笔记本诗歌手法,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关注诗歌手法,景情关系,乐景衬哀情,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杜甫的名句,哀景哀情。
80.这首诗5至8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1)五六句采用了对比衬托手法。用泊处空留余鸟,反衬朋友已经远行,写出了诗人送别不及的惆怅之情。
(2)七八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林寒叶下,钓晚收纶,营造出萧瑟苍茫的意境。天寒日暮,朋友远去,景的黯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81.孔子有言,君子登高必赋,登高可望远,望远致深思。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思?
问如何抒发感情?手法+分析+感情。
问抒发什么感情?感情+分析。
要点在前,分析在后,读懂诗歌是关键。必须标出提示词,结合《登高》。
①思乡怀人之愁。想起曾一起采菊登高的亲友,今日还有谁在呢?表明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
②羁旅漂泊之苦。万里漂泊,泪湿枕巾,表明自己流落中的孤独寂寞。
③忧国伤时之悲。时值重阳佳节,身在巫峡,心系长安,而群盗未灭,时局艰难,诗人悲苦至极。
关注题目,注释
82.这两首诗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1)岑诗:马意味着边塞上数不尽的战争,与晓笛”“秋冰”“马蹄共同构成一塞外秋晓行旅图,营造寂寥苍凉意境,诗人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之情。(2)杜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岁晚天寒里体弱老病、毛骨一般,却忠诚可感的老病马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病马的浓浓深情,抒发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境落寞与无奈的感慨,令人仿佛见到一位老诗人艰难落魄的憔悴形象。
83.景与情。
借景抒情。
一 首 词 描 绘 了 颍 州 西 湖 的 暮 春 美 景 。帘 外 是 落 花 ,飞 絮 ,垂 柳 ,帘 内 是 双 燕 ,细 雨 ,字 里行 间 婉 曲 地 显 露 出 词 人 寄 情 湖 山 ,安 闲 自 适 的 情 怀 。
第 二 首 词 叙 写 一 个 女 子 在 春 阴 的 清晨 ,轻 寒 ,晓 阴 里 的 所 见 ,帘 内 有 画 ,有 淡 烟 流 水 的 屏 风 ,帘 外 有 飞 花 ,细 雨 ,表 现 深 闺
女 子 的 淡 淡 哀 愁 ,轻 轻 寂 寞 。
84.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何体现。
借景抒情,(2)②颈联描写了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的景象,(2)③借日暮萧瑟孤寂的羁旅图,寄寓了浓重的思乡之情。(2)(意思对即可)
85.(6分)①抒发参加阅兵的喜悦与豪情及对士兵训练有素的赞美;②表达对收复失地的渴望,③对自身“儒冠误身”的遗憾与感慨。(每点2分)
86苏辙《春日耕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老农在夜间起床饲养饥饿的耕牛,趁着春雨充足这种耕种的好时机,忙于耕作,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②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的生活感到高兴。农妇和小孩子前来为勤于耕作的老农送饭,一家人相亲相爱、互相取悦,展示了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③对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曾何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烦琐政令的不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7.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不尽之妙”。(6分)
 表面是说皇上圣明,国无弊端,我们谏官已无事可干,似乎是赞扬盛世清平。实际是讽刺皇上自诩英明,拒绝纳谏,以致群臣缄口,万马齐喑。体现了对朝政的隐忧和自身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88、文学评论家汪端认为该诗“有拔山扛鼎之力”,请结合颔联进行赏析。   
①在意象的选择上,选择“五岭”“峰”“九州”“水”“天”等宏大开阔、充满力量感的意象
②在意境的营造上,以“五岭”“九州”的山河浩瀚,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③在字词的选取上,上句用“来”“在”把高山峻岭落在广袤原野的宏阔景象描绘出来,充满气势与动感;下句用“尽”“浮”二字引领读者把目光由广陆移向烟波深处,引人生发无尽遐想。
89.目前会背,必须勾画题干,尤其修辞,转折词,写时一笔一划,写完当下检查。
90.《桂枝香金陵怀古》江水澄澈,群峰林立,千里澄江似,翠峰如簇。
桂枝香金陵怀古,千里澄江似练,句和念奴娇过洞庭,玉鉴琼田三万顷。均以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江水之美。
桂枝香,金陵怀古用,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描绘出舟行江面,水鸟高飞的景致。
念奴娇中写水面在月光的照耀下皎洁而渺远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
91.杜牧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阿房宫赋中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由外观到内部,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92.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王安石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93.(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孔子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江水蜿蜒千里、山峰林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94.《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阿房宫赋》中,作者描写阿房宫总体建筑形势的句子是: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赋》中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两句描写阿房宫廊檐形制多样,美轮美奂,极显气。
《阿房宫赋》中用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两句描写阿房宫建筑讲究依托地势,自然和谐,房檐屋角神采飞扬,富有建筑艺术之美。
《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从渭河水面上漂浮物的角度,极言宫女之多。
《阿房宫赋》中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写六国对本国民众大肆掠夺,写六国之贪;输来其间写秦国对六国所贪掠之'的再次掠夺,为末段议论埋下伏笔。
《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以对偶句描写了秦人不珍惜剽掠而来的珍宝,宝物贱用,弃掷逦迤一句写不仅贱用宝物,还到处丟弃,极显秦之奢侈
《阿房宫赋》中通过秦朝统治者搜刮天下百姓财富和挥霍财富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形,来批判秦朝统治者奢侈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95.苏洵用“暴霜露,斩荆棘”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苏洵用精妙的比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苏洵认为燕赵的灭亡令人同情,因为他们“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尽管如此也是打了败仗才灭亡的,是非常不得已的。
杜牧《阿房宫赋》主要借秦王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不顾百姓死活,而苏洵的《六国论》则是批评北宋王朝“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天天给辽国割地,实在是不应该。
苏洵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终继五国迁灭”,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洵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