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教育不仅是要一份职业——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成才观」

 盐心Jaffe 2023-06-01 发布于四川

2010年,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由六所中专校合并成立,四年之后,升格为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工职院」)。作为一所为成都本地培养工业类人才的高等职校,它的发展与成都产业是紧密相连的。

十年来,成工职院推进产教融合,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建筑工程、财经商贸五大专业集群,设置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安全与管理、新能源汽车等37个专业,毕业生在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就业率达15.4%……

并且,当我们深入二级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以下简称「智汽学院」),还发现,在具体的育人场景中,职业教育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层次。

它或许提示、并回应了一个更为普适的教育本质。


一位教师,职教十年

王凯是智汽学院一位专职教师,虽是机械专业出身,但她说自己的动手能力从小却并不出众。考大学时,因志愿填报,被调剂到了机械设计,便也一学到底了。

2009年,王凯研究生毕业,通过公招进入一所中专:成都市工业学校。初入教职,王凯并没有立刻投入到教学中。当时学校规定,新入职的老师,都要先去实训基地培训。

一年历练,让王凯熟悉了所有刀具、夹具,所有机床都能用起来,且能加工出一套完整的零件。

2010年,包括成都市工业学校在内的六所学校经整合,成立了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搬迁到天府新区。王凯也正式走上了教学岗位。

那时的中专生,整体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缺乏。王凯在思考,如何把知识转化,如何掌控课堂、与学生互动,让他们接受得更容易。渐渐,她掌握了一些技巧,课堂上孩子不再低头,开始看她了。

深入教学后,王凯感到,技术更新的速度之快,已超过了固定的教学节奏。她觉得有必要再去探索一些新东西。

「书本上的知识,基本结构和原理,有些都是100多年前的了。我们现在如何去应用、创新,这是我当时想去探索的。」

2012年,在学校的支持下,王凯开始读博士。

教、学,本是一体。她在网上看到好的东西,就收集起来,加入自己的课堂中。学生们也觉得有趣,比如原来冰冷的齿轮,还可以用在航空航天上。好奇心就这样被唤醒。

从教十多年,王凯感到自己的学生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在王凯看来,智能制造发展起来后,学生如果只会一些简单技能,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的。

现代职教要培养的,不是原来的流水线工人,而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不止手上要「麻利」,更需要思维能力,使他们能继续学习、发展创新。王凯认为,科学素养、信息素养、职业素养,这些职业教育的关键,需要得到重视。

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

以后工作了,进入团队,无论是和别人沟通方案,还是小组合作,语言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业素养。」

在王凯看来,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自然就会养成解决问题的一套方式。那么即使转行或创业,上手也会比较快。

王凯这十多年的探索和成长,颇多不易,她也欣慰于自己的努力与坚持。2014年,学校升格为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师资力量也得到增强。

智汽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丁天霞院长介绍:工程师或讲师以上,是入职的基本资格,并且大部分都要求有企业工作经验。

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丁天霞接待省市领导调研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学生的课程也多是「理实一体」(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纯粹的理论课占比已不高。这就要求老师上课的方式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大部分专业课就在车间上,那么老师既要懂理论,也要会实践——必须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

学校还规定,教师每年至少有30天的企业实践。

「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起来后,企业是在不断更新的,但课本教材往往还没有跟上节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下到企业里,继续学习。」丁天霞院长说。

职业教育:点亮自己的光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2022年,达到1076万,创下历史新高。找一份专业匹配、待遇尚可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技术技能人才却一直紧缺。

因此,有人建议大学生调整心态,「脱下长衫」。

但是,脱下长衫后,能做什么?有人这样回应:「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似乎不少人对职业教育的印象,还停留在工厂流水线。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近年来国家办好职业教育的决心,一系列政策出台,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词汇,也渐渐为人所知。

政策出台,有产业发展的背景及需求。丁天霞院长这样分析:

「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大了。而且随着技术改革、产业升级,不像过去那种流水线操作工,来了培训一下就能上岗,现在更多的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如说电子技术工人,不仅要懂检测维修,还要懂工业机器人。这类人才,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才能具备相应能力。这是和过去最大的差别。」

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之一:接地气。

丁天霞院长与赴成工职院学习的泰国北柳技术学院留学生交流

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教学上实现产教融合,在人力资源上,紧密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

以智汽学院为例,就是跟成都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完全对接的。成都汽车产业近些年越发兴盛,成都经开区几乎集合集中了西部地区所有汽车品牌。并且形成了从汽车产业到下游产业,如配件、铝业、建材、电控、喷漆等一系列产业集群。

「为这样的产业集聚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就是我们的办学定位和使命。」丁院长说。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发展出了自己的办学优势,比如「园中校」等战略,把学校办在园区、办在企业,零距离为产业园区和企业培养人才,肩并肩为园区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而目前,「智汽学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北柳技术学院开启深度合作,建设海外分院,培养国际学生,依托学校优势专业输出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今年9月就即将迎来留学的第一批泰国留学生。」丁天霞院长介绍。

政策导向,产业发展,都需要人力的支持,而对于人的培养,最终还要落实在教育上——持续、深入地引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转变。以丁院长的话说就是,「解放家长,解放孩子」。

「从人的发展来讲,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有人擅长学理论、做研究,有人就喜欢动手操作,还有的人天赋在美术、音乐、运动……人生而不同。如果我们要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多元的教育选择,首先要转变的观念就是:职业教育是低等的,是学习不好的孩子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在丁院长看来,家长要做好发现者的角色。

「一位在校老师,他对应多少学生?大多时候,做不到像家长那样,真正影响孩子的人生。所以,家长才是孩子第一位的教育者。谁家孩子唱歌跳舞好,哪些孩子适合做研究,哪些又适合搞技术,家长看在眼里,只要他们辛勤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都值得,也应当被肯定。」

当然,道路漫长。我们面对的无形力量,部分也来自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实际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科研人员、技能人才,都是现代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都应当得到尊重。

2022年5月1日,我国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各相关方在职教质量提升中的社会责任及推进方向。在丁院长看来,在此之后,职业教育这条「赛道」,变得更加明确了。

职业教育这条“赛道”,越发明确了

「过去我们有中等职业教育,现在有高等职业教育,下一步还会有职教本科、专业硕士……如果要让家长更理性地看待职业教育,更客观地接受自己的孩子了,那么前提就是国家在教育类型上,已经给出了选择。」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按秉性、天赋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才是真正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丁天霞院长希望看到,每个孩子眼里都有光。

工匠精神

张蝶洪,2017年毕业于智汽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为川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检验员。

参加工作六年来,他深耕一线,潜心技术,从一名航修分修协助员,成长为航空发动机喷嘴维修领域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据张蝶洪说,是母校培养了他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这些激励着他坚持了下来,并琢磨出一系列工艺革新,完成一项项技术攻坚。但其实,在张蝶洪当年的班主任王凯看来,他的天赋并不非常突出,却有着同龄人难得的踏实。

「他觉得这份工作很适合自己,乐在其中。」

王凯老师坦言,这样以兴趣为专业、为职业,一路走上稳定人生的毕业生,从整体来说并不多。

智汽学院负责招生录取、学生管理及就业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王丽为我们归纳了毕业生的几类去向,还提到一个词:「稳岗率」,指的是学生毕业两三年后的稳定就业比例。

「高职毕业生,大多会先在一线操作岗位上历练,只要能坚持下来,逐渐掌握工艺流程,掌握企业运作,一步步发展成现场工程师或班组长等,都是有可能的。」

教机电控制的于翔老师也认为,这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他的办法是,以优秀毕业生为例,给同学们讲职业规划,讲如何从一个普通学徒,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

成都市技能大师夏志东,现在主要带的是大二生的实训项目:汽车涂装。他负责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也是成工职院的优势专业之一。因为学生六月份就要面试实习了,所以这段时间他也在对学生的职业取向进行引导。

「如果你选择一个能花上三五年时间去钻研的技术岗,虽然刚开始会比较辛苦,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在行业里的影响力就会慢慢起来。」夏志东说。

他引导学生把眼光放得更长远,鼓励有想法的学生升本科,「技术毕竟面对的是生产一线,如果你想往上走,从事管理,还是需要学历支撑。这个学历不一定是'敲门砖’,而是看待事物的多角度和多层次。」

2010年进入学校以来,夏志东赶上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以及成工职院的稳步向前。比如学校与德国工商大会开展合作,引入巴斯夫、戴姆勒-奔驰、西门子等企业,建设了跨企业培训中心。

夏志东是巴斯夫项目的负责人。巴斯夫,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成工职院是其在全国的4个培训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之一,主要为成都的高端4S店,如奔驰、宝马、法拉利等,提供汽车喷漆方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是世界技能大赛此项目的唯一指定品牌。

从自身经历来看,夏志东认为当下技能人才的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学校不能因为他们有可能不从事这个行业,就不去培养。相反,更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往能力和素养倾斜,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职业教育,重在坚持和积累

比如夏志东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于是每天课前十几分钟,他让学生自己上台讲。

「每星期我都会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个演讲任务,可以是专业相关,也可以是时事新闻等,方向不限,最后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每组选派一个同学上台讲。」

这项活动已坚持了六年多,夏志东感觉效果不错。学生从开始一说话就脸红,到现在基本都能流畅表达。

学生还知道,在夏老师的课堂上,少有固定的书面作业,更多的是开放式作业,比如「如何获得车漆的调色配方」。「其实有些车在车身的固定位置,是贴了配方代码的,但时间久了,代码可能模糊不清甚至掉了,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有的学生想到上网店,找商家问询,还有的学生想到打服务热线……

「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一是为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获取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接触到更多相关知识。」夏志东说。

「大国工匠」,从技能角度说,是需要通过比赛来认证的,但如果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说,也可以是培养学生敬业、乐业、踏实、专注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不只会在学生本专业、本行业里体现,也可能体现在他们所从事的其他行业,或为人处世上。

在王丽副书记看来,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培育点:工匠精神。对新生,学校会用一个专周来做入学教育,一进校就为他们培养这样一种精神。

王丽副书记

学校还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比如每个月都有二级学院在做的工匠文化节。届时,会聘请行业内有成就的工匠作为德育导师,进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从成长之路,讲到如何成就职业梦想。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次珍贵的浸润。

还有些活动更为落地,比如学生寝室的星级评比。「所有物品要放在合适的位置,这其实和工厂里要求的5S、7S是一致的。」王丽副书记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还要从日常行为规范着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赛活动,则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工匠体验」。比如学院的创新工作室,有些学生进校不久就加入了,课余时间也大多待在工作室,为创新比赛做准备。

有学生发明了一个市面上没有的烧水壶。作品做出来后,学生要向评委说明清楚,壶的创新设计点在哪,有哪些优点,市场前景又如何。为了做市场调研,学生们还假设成立一个公司,计算市场需求量,预期营业额……

「这个过程是非常锻炼学生的。」王丽副书记说,学生为了这样一个比赛,时常忙到不亦乐乎,忘了时间。

「工匠精神的乐业、专注等,就在其中完全体现出来了。」

轨道交通实训场地

幸福的普通人

成工职院的生源,多来自四川省内,从升学途径来说,主要有两种:中职学校、普通高中。但无论来自哪,从比例上来说,大多是带着一些积习和固有认知,进入高职的。

有些孩子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绩平平,中考后进入中职或普通高中,几年后,感觉考本科比较难,就来专科院校学个技术,为尽早出社会、工作养家做准备。」

面对这种情况,王丽副书记说,「辅导员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李倩,智汽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倩姐」。200多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毕业、感情家庭,都在她的职责范围内。

「学生在学校可能是1%,但对每个家庭来说却是100%。你的一个小举动,可能就会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所以说责任重大。」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李倩进入成工职院,做专职班主任。初入教职,她感到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就在学生。

「在有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作用往往是缺失了的,以至到了现在十八九岁,和家庭越来越生疏。」李倩有时免不了要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充当「传话筒」。

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缺失、行为习惯的走偏、人生方向的迷茫,使这些学生的自我认可度普遍较低。因此,李倩这样设定自己的两个角色:知心朋友,人生导师。

通过接触学生、参与学生活动,李倩逐渐发现,职校生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

「他们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待进步,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任何闪光点。有的学生有艺体特长,还有的心里时常想着给你一些小惊喜,向你释放善意,渴望被你看见。」

辅导员事无巨细,关照学生生活学习方方面面

怎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李倩说,「首先要树立一种信念:他们比谁都不差,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向;再有,要去投入,待在办公室是发现不了问题的,投入时间精力,多和学生接触,就会发现他们的天赋。」

2016级工业机器人专业有位新生,常常逃学,李倩于是找了个时机和他聊天,了解他为什么选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后来李倩发现,他对播音主持有兴趣和专长,便让他在开学军训期间的班级晚会上当主持人。

那时候,大家彼此都比较陌生,这时被老师选出来的主持人,在同学们眼中就是很突出的人了。这位学生很感谢李倩,给了他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之后有什么事情,他首先会和李倩讲,比如哪堂课听不懂,哪天又不想去上课了。李倩也把他推荐到学校层面,去参加一些主持人选拔,但作为「交换」,她要求学生按时上课,并立下最基本的标准:毕业。

「这类学生往往比较耿直,你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你。如果他把你当朋友,什么事都和你说,起码你就不会担心他突然消失,找不到了。」

这位学生毕业后,自己创业,开了个公司。签约融资时,他给李倩发了条短信,大意是,在签字的时候,脑中浮现的是你。「他给了我一股动力,更坚定了我对教育的信念。」李倩这样说。

读书、升学如果是一条直线,那么人生的轨迹,就是沿着这条线的上下波动。每一次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完全改变人生的走向,就看怎么去发现、引导。对李倩来说,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育人。

「人培养好了,即使换一个职业,他还是可以做好。而且那么多职业,每个都有自己的作用,我也只是一个普通老师。所以我们要接受,大家都是普通人。在普通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李倩想起2016级的另两个学生。「他们在一个宿舍,可能也是相互影响,都不爱上课。」李倩找他们谈话,但刚写了保证书,转头又逃课了。「原来他们根本没听进去,对你的尊重,也只是浮于表面。」

怎么办?职业责任感使李倩认定,一个学生都不能放弃;其次她想到,人生其实有很多转折点,但不一定就发生在这三年中,如果时机未到,强行扭转,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但是这三年,作为辅导员,她至少要确保学生的安全,确保他们不走歪路。

想通了这层,对这两个学生,李倩就调整了标准。「如果你们没去上课,在寝室睡觉、打游戏,或是出去了、去了哪,最起码要告知我。」

后来这两人出了学校后,在社会谋生,也过得好好的。

这几年,职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得到重视。不少教育者认识到,不能只是出现问题再去处理,而是在此之前,就要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以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成工职院也在加快建设积极心理教育基地。并且协同各个部门及二级学院的心理辅导站,举全校之力,共建积极向上的氛围。

落脚点,最终还是在辅导员身上,李倩也兼任心理课教师。学校也在加强学生入学教育时,除了职业认知、专业素养,还有对自己的认知——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

「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让他们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也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王丽副书记说,学校也会办一些活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但当学生出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辅导员一般不会「独立作战」,相关负责人会召集心理咨询教师等,一起建立工作小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估,针对具体情况,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

当深入学校内部,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组成其实是多样的。如何因材施教,便体现于细节中。「成长、成才,两个都要有。」王丽副书记这样说。

在丁天霞院长看来,多样性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她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增强自信,丰富生活,打开眼界,提升综合能力。

丁院长还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比如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些小物件在网上卖,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

采访当日,学生正在为即将举办的运动会做准备。在四月阳光下,有的班级走方队,有的班级将表演滚轮胎,有的和专业相关,有的关系不大。还有学建筑的学生,无实物模拟施工现场,搬运建材、打扫场地、吃工作餐,就像一场快乐、认真的游戏。


END

2023年/第167期2023/5月刊

排 | 阎家珲

审 | 周春伦

图 | 受访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