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集

 玖壹聚 2023-06-02 发布于河南




昨夜雨骤风急,经过那片故地,尚未收摊的集,像极了从前的趣。

——晰瑞

在老家每年大小的集有十几个,作为早先商业贸易不够发达的时候,这种形式在当下的农村依然保留着旧时的传统,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城市中这种约定俗称的交易时间越来越少,一些大型商超某种意义上取代了这种相对原始的贸易行为。

记得小时候除了固定的每月固定的赶集,还有很多固定的贸易场所,还有狗市和牛市,当然,也仅仅是这么叫,狗市上有卖鸡鸭的,牛市上也有卖猪羊的,而这些在当下却已经是很少见了,更多的狗进了宠物馆,更多的鸡鸭看见的只是在烧烤店,那些牛羊密封在真空包装里显得格外新鲜,而只留下一些习惯的叫法让后人听到时略显凌乱。

当来到城市以后,偶尔也会在郊区和一些老村落遇到过赶集,搭起的棚子各种颜色,除了看到一些散装的各种甜点,还有那可以根据想要的尺寸去裁剪的布偶绸缎,临时撑起的游乐园孩子们更加愿意去玩,而相比于那些市中心的游乐场,这样的快乐便宜而简单。

尽管在这样的赶集中还是看到了些许当年,但终究那是一个时代落寞的最后一篇,这种鞋形式的表现终究会消失,也必然会消失,寄托在其中的情感会随着时间慢慢离散,现如今再看那些赶集的,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更像是那些从旧时照片走出来的一般。

在老家,每年的正月初七是最大的也是人最多的一次赶集,一方面正是春节期间,另外也是一年中的第一次赶集,在小镇上,除了一些从四面八方涌进的摊贩以外,镇辖的各个村也会出一个节目,有踩高跷的、有扭秧歌的、有敲鼓的、有舞龙舞狮的······

除此之外还会连唱几场大戏,基本每年初七那天就要离开老家开始上班,所以后来已经少有见到,更多时候只是通过朋友圈和一些视频看看。

一年少有的几次热闹在节奏缓慢的乡村中表现出不一样的奇妙,年少时候喜欢的各种玩具再也没有出现,更多的目光停留在那时的想念,当剪子、锄头和刀斧把地上一块宽布摆满,才下意识的想到这样的集会存在的最初意义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和农事。

我们终究是离那片土地太远,我们也终究是难以明白曾经的一些喜欢,在老家呆了几天,每天早上还是会看到楼下有一些老人在卖红薯苗,不算大的地方衬着太阳尚未升起已经开始了最初生活的模样,我似乎从来没有想过一些微薄的收入究竟是怎样撑起这个时代凌厉的生活,却在这样的思考中不知不觉失去了很多。

早上又一次经过那个集,收了摊位的地面上一片狼藉,脏乱的路面后是一座新楼,还有尚未营业的商业街,清洁工正在打扫,不够契合的场景下似乎也开始明白了一些没落之所以没落的缘由,只是更多时候我不想承认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节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